分享

百年城门影像(48)东便门

 北京的骑士 2022-10-18 发布于北京
【东便门】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因城外关厢居民日渐增多,而蒙古骑兵数次南侵,为护卫京城安全,朝廷决定在京城四周修筑外城,在外城东北、西北两隅与京城连接处的东西走向城墙处各辟一座朝北的门,分别称东便门、西便门。
图片
图中可见东便门箭楼和弧形的瓮城,前景是大通桥
图片
1921年拍摄的东便门全景:箭楼,城楼,瓮城
图片
东便门城楼正面,镶嵌着石匾额
图片
1920年代拍摄 东便门城楼的南面,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顶
 东便门规制较简陋,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1.2米,进深一间深5.5米,高5.2米,楼连城台通高12.2米。东便门初建时,只是作为临时的出口,并没有建箭楼。后见箭楼为乾隆时添建。
图片
民国早期拍摄的东便门箭楼、城外热闹的街市、商家悬挂着五色国旗。
 东便门箭楼侧面与背面,下部显示“过木方门”的门洞。
 清代,在瓮城上修筑了宽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楼。箭楼为单层单檐硬山式,灰筒瓦顶,单层单檐硬山小式,南背面辟过木方门,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层,北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2孔;城台正中辟门,外侧(北半侧)为拱券顶,内侧(南半侧)为过木方门。箭楼连城台通高10.5米。
图片
  东便门的瓮城
东便门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27.5米,南北长15.5米,瓮城里没有庙宇和其他建筑。
东便门偏居北京城的东侧,并且位于内城和外城结合部。因此,这座城门可因其所处位置,用“偏(piān)”来命名,称为“东偏门”。但由于“便”和“偏”的发音相近,时间一长就把“东偏门”读作“东便门”了。而且老北京人在称呼东便门和西便门时,一定要加上“儿话音”,读作“西便门儿”,“东便门儿”。这也是区别北京人和外地人、老北京人与新北京人的标志之一。
东便门箭楼于上世纪30年代因失修拆除,仅存城台。1952年又因修路拆除瓮城及箭楼城台。城楼于1958年修建北京火车站时拆除。

曾经有博友问西便门的具体位置,我只能说个大概;那么东便门原来的确切位置在哪儿呢?上面的照片清楚地显示了“内城东南角楼”和它旁边东便门立交桥的位置关系,大家结合旧日地图,会容易找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