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布衣邓石如,在隶书中融入篆法,被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

 聽雨軒sjh 2022-10-18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书法分篆、隶、楷、行、草五体,纵观书法历史,每一书体都有自己的高手、大家、大师或者说佼佼者。在篆书里,邓石如就是顶级高手。
图片

邓石如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

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图片

《篆书白氏草堂记》

01
民间高手邓石如
“我少时未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                                                                             ——邓石如

邓石如,原名琰,因避仁宗讳,更名石如,字顽伯,自号完白山人、龙山樵人、籍游道人等。

他出生于清寒书香门第,祖、父均酷爱书画,9岁时读过一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17岁时为'潇洒老人'作《雪浪斋铭并序》篆书,大受好评,自此踏上书刻艺术之路。

邓石如30岁左右时,在寿州教书时,常为寿春循理书院诸生刻印和以小篆书写扇面,深得书院主讲梁献赏识,便推荐他到金陵举人梅谬家学习。梅家是清康熙御赐翰墨珍品最多的家族,家藏'秘府异珍'和秦汉以后历代许多金石善本。邓石如在梅家8年,纵观博览,悉心研习,前5年专攻篆书,后3 年学汉分,收获颇丰。

邓石如40岁离开梅家后,遍游天下名胜,临摹了大量的古人碑碣,锤炼自己的书刻艺术,终于产生了'篆隶真行草'各体皆备、自成一家的大量作品。

乾隆四十七年,他游黄山至歙县,结识了徽派著名金石学家方君任和溪南经学家程瑶田,及翰林院修撰、精于篆籀之学的金榜和户部尚书曹文埴。因得到曹文埴、金榜等人的推奖,自此书名大振。

乾隆五十五年秋,邓石如受曹文埴邀请至北京。其字为书法家刘文清、鉴赏家陆锡熊所见,大为惊异,评论说:'千数百年无此作矣。' 后遭内阁学士翁方纲为代表的书家排挤,被迫'顿踬出都'。

乾隆五十九年,52岁的邓石如由武昌回故里,买田 40 亩,建屋一栋,并亲书 '铁砚山房' 匾额置于门首。他常将书刻售资救济乡人,贫不能葬者,都尽力资助。

此后 10 年间,邓石如常游于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地。

60 岁时,他游京口,结识包世臣,授书三年,并以书法要诀示曰:'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清嘉庆十年,63的邓石如得知泾县有8块碑需以大篆、小篆、分书、行楷各体书写,慨然应邀,仅书一碑因病而归卒于家中。

图片

《篆书四条屏》
02
四体皆精,国朝第一
邓石如在取法二李、小篆、秦汉碑版、器物铭文的基础上,融会篆隶,而又勇破古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面目。

邓石如的布衣身份使他远离了规矩刻板的馆阁书体的影响,形成了自己崭新的书法面目,古意盎然而又极尽变化,并且透露出一种野逸不群的布衣情怀和山林风致,从而成就了他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巨匠地位。

工具的不同,引起技法的变革; 技法的变革,产生线条的新意美。邓石如一改古人短锋、硬毫,使用长锋羊毫,充分发挥“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的毛笔特性,用长锋转指绞锋,突破短锋的运腕起倒,在变点划美为线条美方面创造了一套不同于前人的审美新观念与技法新模式。

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他的学生包世臣说他的篆书“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所以邓石如笔下的篆书较之二李显得更加雄浑郁勃。

在结体上,邓石如借鉴汉篆,拉长字形,上紧下松,不再像以往的玉箸篆、铁线篆一样笔画均匀、结构对称,使字形增加了跌宕起伏之感。章法上,他借鉴了隶书字距大于行距的排布方式,使整幅作品看起来疏密有致,紧凑而不失空灵。

此外,邓石如还为行草书的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那就是碑体行草书,他将篆、隶、魏碑的用笔、结体引入行草书,字形夸张、姿态摇曳、线条迟涩、富有金石味和野逸之趣,这都是在前人的行草书作品中少见的。

图片

《篆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03
计白当黑的书法美学观
邓石如的书学思想由于缺乏记载,今已不得多闻,常被人提及的一句见于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的引述,他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这是一条十分精彩的书法理论阐述,它表明邓石如在创作中自觉追求书法中的奇趣,这与传统的,特别是清中前期典型的中和典雅的风格追求截然不同,这是一种更趋近于纯艺术化的追求。

而这种奇趣的实现依靠的是线条块面在作品空间中的独特排布,巧妙处理疏与密的关系、黑与白的关系,使作品呈现出疏朗而不松懈,紧密而不拥塞的秩序感和节奏感,也就是充分调动书法构成中的美学元素,使它们在对立统一中达成微妙的动态平衡,从而增加作品的情趣和意味。

图片

《荀子宥坐篇》

邓石如早期篆书精品,深受秦《峄山碑》及唐李阳冰篆法影响,属传统玉箸篆范畴,笔画匀细圆熟,收笔处略出锋,结构谨严,风神清朗俊爽。

图片

《四箴四条屏》

邓石如中年时期篆书精作,结构谨严,笔法洒脱自如,突破传统“玉筯篆”的风格,融入金石铭文的书法特点,复掺入隶书笔法,独具婉丽圆劲的魅力。

图片

《少学琴书册》

隶书册,作于嘉庆己未年。体势值由雅驯而趋开张,笔意由温润而趋劲豪,气格宏阔而无纵横习气。是一件由厚积走向勃发之际的别致的佳作,多堪玩味。

图片

《弟子职》

62岁时所书。入笔简而凝重,行笔朴实无华,自然迟滞,收笔不作雕饰,时而有飞白之笔,益显老辣精浑。其结字,外型疏散,体内却茂密集中。无论运笔结字,已到人书俱老。

图片

《隶书新洲诗》

包世臣《艺舟双楫·国朝书品》将石如的篆书列于神品,并非虚誉。之后以篆书著称的书家如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无不受到邓石如的影响,可以说沉寂千年的篆书艺术因邓石如的出现而面貌为之一新。

评论全开,我相信你的想象力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