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鞠丸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hnesygy 2022-10-18 发布于湖南

越鞠丸证

【渊源】《丹溪心法》。

【病机】

肝脾气机郁滞,气、血、痰、火、食、湿相因成郁。

【汤证脉症】

主症: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

副症:胁肋胀痛,嗳气太息,或嗳腐吞酸,恶心呕

吐,或疝气痛,月经不调,痛经。

舌脉:舌红瘀暗,苔白或白腻或黄白相兼,脉弦滑数。

【汤证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副症中任何一组与主症中一个症状加典型舌脉。

【禁忌】年老体弱或阴虚火旺者慎用本方。

【汤证辨疑】

1.小陷胸汤证:源于《伤寒论》。小陷胸汤为治痰热互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而设,其汤证临床所见之胸脘痞闷、舌苔黄腻、脉滑数与越鞠丸证相似。就汤证病机特点来讲,本汤证仅以痰热互结导致气郁,而越鞠丸证则因气郁而导致痰热及血、湿、食、火郁。正是由于小陷胸汤证相比之下较为简单的病机,临床上除胸脘满闷外仅兼见心下按之痛、咳痰黄稠等,越鞠丸证则兼症复杂多变。临床应详细分辨。

2.半夏泻心汤证:源于《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治寒热互结于心下而设,其汤证临床也有脘腹痞闷、呕吐等症,与越鞠丸证相似。本汤证中焦枢机升降失常是病机关键,中气虚弱、肠鸣下利是与越鞠丸证临床表现区别的要点之一;越鞠丸证的气、食、湿、血、痰、火郁兼症则更与本汤证区别明显。

3.柴胡疏肝散证、金铃子散证:前者源于《景岳全书》,后者源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两方证皆可见到胁肋胀痛、脘腹痞闷症状,与越鞠丸证有相似之处。但此二方证均以肝气郁结为主,所见病症每因情志不畅加重,伴嗳气太息、口苦、寒热往来、舌红脉弦等肝郁表现,不象越鞠丸证因气、血、火、食、湿、痰郁而变症丛生。

4.良附丸证:源于《良方集腋》。良附丸为治肝气郁滞、胃有寒凝而设,其方证临床所见之胃脘疼痛、胸闷胁痛、妇女痛经等症与越鞠丸证有相似之处。但本方证以寒凝为主,常伴见畏寒喜热、遇寒诸症加重、得温诸症减退的特点,临床容易区别。

5.四磨汤证:源于《济生方》。本汤证也是一个以气郁为主的方证,临床胸膈胀闷、脘腹痞满、不思饮食的表现与越鞠丸证相似。本汤证病机以肝气郁结、上犯于肺胃为特点,因而见有肺气上逆的上气喘急;越鞠丸证虽也有气、痰内郁之象,但不见喘症。这是两方证区别的要点。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疗郁证的代表方,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为证治要点。若气郁偏重者,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壳、厚朴等以加强行气解郁之力;若血郁偏重者,重用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红花等以增强活血祛瘀之功;若湿郁偏重,重用苍术,酌加茯苓、泽泻以利湿;若食郁偏重,重用神曲,酌加山楂、麦芽以消食;若火郁偏重,重用山栀,酌加黄芩、黄连以清热泻火;若痰郁偏重,酌加半夏、瓜蒌以祛痰。

2.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胆石症、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妇女痛经等见有六郁见症者,均可加减使用本方。

3.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气滞型癫狂病获满意疗效。

4.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愈胃扭转症,透视下见胃已复正。

【汤方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各等分。

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三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