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回青海湾(4)

 暖妈0618 2022-10-18 发布于天津

文:李纪元

编辑:暖妈

第四章   九朝古都

01

时间就像湟水河的流水一样,转瞬即逝,已经到了1969年的8月。从报纸上看到关于国庆二十周年庆典的消息,我们这些离家一年多的游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怎么才能回家看看呢?

我们经过商量达成共识,决定向厂里提出要求,到内陆去学习柴油车的维修。因为在西宁一年半的实习期也快到了,再加上沟里的基本建设已经开始,马上就需要能独立工作的人手。厂里考虑到基本建设的全面开展的确需要人,尤其是汽车队,所以就答应了,并在洛阳豫西建设公司给我们联系好了实习地点。

此时我们的心早已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国庆刚过我们就动身去我们的第二个实习地洛阳。

02

洛阳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名城,有“九朝古都”之称,到底有哪九朝我也不太清楚,据我所知从东周开始,有东周、东汉、北魏和武则天的大周(东都)。

这几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和历史故事:

曹植梦会洛神女,

花王傲视武则天。

蔡琰悲谱十八曲,

文帝孝凿龙门岩。

编者注:“九朝”之说,因乾隆帝御封嵩阳书院大门对联中的“九朝都会”而得名,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也有虚指“多”、“最多”之意。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图为洛阳应天门。

据传,当年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大宴群臣,酒至半酣,突发奇想,下了一道诏书,令天下百花同时盛开,但却忘了时令冬季,百花仙子们迫于压力只好纷纷开放,唯有牡丹,这花中之王,借口时令不对不肯开放,武则天在群臣面前很没面子,下令将牡丹花王从她的老家山东菏泽押解到洛阳囚禁起来,牡丹花王很无奈地在洛阳扎下了根,因此才有了今天的“洛阳牡丹甲天下”。看来是,花王好当,天命难违。

在洛阳的王城公园有一个专门研究牡丹花的科研机构,在这里不管什么季节都能看到各种颜色的牡丹花争奇斗艳。是不是接受了历史教训呢?雍容华贵的牡丹也可以不分季节的开放了。 

洛阳王城公园

北魏的孝文帝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原,发现必须从文化上融合,所以下令穿汉服,讲汉语,写汉字。这一切都从他自身做起,并力排众议将首都从山西的大同迁到洛阳。

孝文帝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到了洛阳以后时常怀念云冈石窟,为此孝文帝仿大同云冈石窟的摸样,在洛阳开凿了龙门石窟,工程之浩大,雕塑之精美,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艺术和文化瑰宝,现已加入到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雕塑群中心的“卢舍那”大佛以他那慈祥的目光俯看着众生已有一千多年了。

龙门石窟

我曾经去过大同,云冈石窟的规模虽然不小,但由于当地的岩石是砂岩,再加上煤矿开采的粉尘,佛像已被腐蚀的相当厉害,而洛阳的岩石质地坚硬,并且这里的气候温和,没有塞北的风沙侵袭,所以保存的相当不错。

现在的云冈石窟已和龙门石窟无法同日而语了。但这两处伟大的文化遗存用她那深厚的佛家思想使一个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现在的人群中已很难分辨出谁是鲜卑族了,只有那耳熟能详的“木兰辞”至今仍在传唱。

洛阳是一个小盆地,北倚邙山南邻洛水,宛如一个聚宝盆,聚敛着天下的人才和财富,也不知当初建城时是哪位风水先生给看的。

如今的洛阳分两大区,老城区和涧西区,大概是以洛水的一个支流“涧河”为界吧,涧西区可以说是洛阳的新城,几乎全都是大型的国有工业企业。

从西往东数有407(军用舰船发动机厂)(编者注:河南柴油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矿山机械厂(编著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编者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洛阳轴承厂(编者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前身)、黄河冶炼厂(编者注: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前身)、洛阳玻璃厂(编者注: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全都是全国乃至亚洲第一的企业。另外还有一些科研机构。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汇集到这里用文化碰撞出来的灿烂火花点燃了中原工业的火炬。

03

我们实习的豫西建设公司就坐落在涧西区,就在我们曾经住过的拖一中附近,离上海市场和广州市场都不远,他们曾经承担着建设新城的光荣使命。

我们就在汽车队工作,这里的汽车清一色是东德生产的小依法,车况已经很老旧了。

我的师傅姓杨,是个回民,为人忠厚老实,工作一丝不苟。他主要的工作是维修柴油发动机,这也正合我意。汽车的底盘都是大同小异的,而柴油发动机则不同了,它的燃油系统是由高压泵和喷油嘴向汽缸里直接喷射的,技术含量更高一点。

杨师傅对于工作从不挑拣,所以柿子总是捡软的捏,别人不愿意干的活,领导分不下去就来找杨师傅。牢骚照发活照干,他经常操着浓重的豫西口音对我说:“小李呀,我对你说,多干活没啥坏处,艺多不压身嘛”。他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斋月期间白天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一点干粮,但从不会因此而降低劳动的热情。

在运输行业里混的人嘴里经常会粗话连篇,有的时候甚至当着我的面和女工开荤玩笑。每当此时他就会朝他们发火:“当着孩子别扯这些闲蛋!”

我工作起来非常投入,七个人当中我的工作服是最脏的,当然不能从一个人的工作服上评判他的工作态度,但也能反映出我的干劲儿。正因为如此,杨师傅对我特别满意,把他的看家本领都教给了我,校正高压泵、校正喷油头、镗大小瓦等,把柴油机维修方面最尖端的技术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我从他身上不但学习到了技术,而且还学习到了做人。我这一生很幸运,要说在西宁时从潘师傅那里学到了南方人的精明能干,那么在洛阳杨师傅这里学到了北方人的淳朴厚道。当时我还没有这么深的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这笔无形的财富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04

在洛阳的生活比青海好很多,虽然当时洛阳的物质供应也是供给制,但是单位有车,可以到周边的农村采购一些便宜的肉蛋禽等紧缺物资。食堂里顿顿有肉,粗粮也可以换成细粮,红烧肉两毛钱,方块肉一毛五,素菜五分钱。

我们当时的工资仍然是31元,吃饭15-20元就足够了,剩下的钱除了下饭馆就是买一些香烟,开始是为了给师傅们递烟,后来自己也会抽了。每次给师傅们递烟,他们都很高兴,因为我们的烟在当时都是顶级的,比如,牡丹、彩蝶、大前门,最次也是三门峡。

生活仍然没有计划,月初下饭馆,月底在床铺底下捡烟头抽,但是不至于没有饭吃。因为我舅舅家在洛阳拖拉机厂,他在油嘴油泵分厂当技术员,没钱了就去他家吃饭。舅妈是河南人,除了做面条就是甜汤,但总比没有饭吃要强。别人还很羡慕我在洛阳有个舅舅。偶尔我也会得到家里的补贴,生活得倒也无忧无虑。

青锻厂在洛阳拖拉机厂有一大批实习生,北航的校友们有时聚在一起去龙门玩,费用AA制,每人两块钱连吃带玩很尽兴。

偶尔插队的同学回家路过洛阳我们在一起喝一点酒。他们对前途感到很渺茫,喝醉了便唱起他们自己编的插队歌曲:“山高高不过中条山,中条山就屹立在白云间,中条山虽然很美丽,比不上北京的颐和园”。曲终宴罢往往是泪流满面。

收音机当时算奢侈品,我有一个8402算是很高级了。每天的业余生活无非是听听收音机,唱唱样板戏和前苏联歌曲,再就是看看小说。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一个人素养的必由之路。万里路是行了,万卷书可没有读够,不过我的文学基础倒是从那时开始提高的。

小说都是互相传看的,很多都是当时的禁书,有一些是抄家物资,有一些来自废品收购站。除了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有巴尔扎克的《红与黑》、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也有革命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说实话根本没人学习毛选,倒是把毛泽东诗集倒背如流……

每天早上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乐曲中起床,接下来便是一个男人操着生硬的普通话,歇斯底里地喊着:“首先让我们共同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我们的林副统帅身体……”不要说我们反感,就连师傅们也说他是“山东叫驴学马叫”(南腔北调),文革期间投机分子也找到了适合他们生长的温床。

收音机里时常听到“老三篇台”,他以很慢的速度重复着毛泽东的那几篇著作。

“老三篇”是指毛泽东写的三篇短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

有一天,一位师傅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小李,我跟你说,收音机里说:'现在中国正在开着两个大会,一个是国民党的第6次代表大会,一个是共产党的第7次代表大会……’我听到这儿赶紧关上了,你可不要对别人说”,听罢我“哈哈”大笑,他说:“笑啥,笑啥?”我说:“那是老三篇是吗,我还以为是敌台呢!”(编者注:电台播放的完整内容是,“现在中国正在开着两个大会,一个是国民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一个是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两个大会有完全不同的目的:一个要消灭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势力,把中国引向黑暗;一个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中国封建势力,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把中国引向光明。这两条路线在互相斗争着。”——毛泽东《愚公移山》)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5月,厂里基本建设需要人,我们车队的人和机修的人被定为首批回厂搞基本建设的队伍。

(未完待续)

喜欢我就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