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也开了博物馆,就在东门文昌阁旁。游园之余还可以更好地了解三山五园的历史

 心尧九十八谈 2022-10-18 发布于北京

第338篇

【心尧爱北京】

每年都会来无数次的地方,除了北海、景山、动物园,就是颐和园了。

看不够,拍不够,也待不够。

距离上一次来颐和园,隔得有些久了。那次须弥灵境景区还在修缮中,被铁板严密地包围住。

这次,修缮工程完毕,虽然正面还是被栅栏圈着,但已经可以看到更多角度。原本修复之前,这里并没圈着,两旁都是小商店,也没有地上这些玩意儿。

阳光很好,投射出迷人的光影。这种明暗的交替与结合,是大自然附赠给我们的艺术。

请好好欣赏吧。


智慧海的佛像新修复了头部,关于过往的那段疯狂,再怎么修补掩盖,也还是能看到痕迹。但各种情绪和情感,都只留存在个人心中,无从讲起。

其实这趟来主要是想参观颐和园博物馆,在文昌阁那边,咱们后文再说。

再放几张其它景致吧,赶上好天气不容易:

每次去一处地方,我和田同学都会各自带着相机。回家后饶有兴趣地看照片,看看同一处景物在不同人眼中会呈现怎样差异的画面。

田同学拍的照片比我的更大气,构图与取景也更讲究。我总是执着于那些微小的地方,有时候会忽略掉那种扑面而来的美。

行,赏景完毕,接下来咱们去看看博物馆吧。

颐和园建了博物之后,还是第一次进来参观。位置比较好找,就在文昌阁东侧(从网上找了张平面图,博物馆的位置我用红圈标出来了)。

据官方介绍,这块地方原来是清光绪时期的御膳房,博物馆坐落在其遗址之上。馆内陈列着上至西周、下至晚清的颐和园藏文物精品,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品级最高的博物馆。

我们到访的时候,馆内正在举办《这片山水这片园》展览,展期从2022年9月28日,一直到2023年2月5日。

展览以京西山水为中心,用五个展厅讲述了三山五园的兴建、发展、衰落、改变和新生。

京西园林的变迁,见证了历史的起起伏伏,或辉煌,或暗淡。那些光环与伤痛、各色人物的粉墨登场,都牢牢地镌刻在历史这块石碑上,任后人解读。

展厅里一件件文物,正是过往在发声、在讲述、在铭记。

第一展厅主题:山水毓秀

“西山自南向北绵延不绝,拱列京城西北。其东面的冲积扇形平原上,山岗突起、平地涌泉、湖泊罗布,远山近水烘托映衬,宛若江南水乡。

这里自辽至明,行宫庙宇迭起,成为京城的游赏胜地。”

辽代“头陀遗身舍利舌塔”碑

金代“塔铭”残件

金元时期“敕赐弘济菴”石匾

“大明天启四年季春吉日造”款铁磬

明代錾花鸟错金银执壶

清乾隆《古香斋鉴赏袖珍春明梦余录》。全书24册,4函,七十卷。明末清初孙承泽撰,记载明代北京概况。

第二展厅主题:名园盛衰

“清代康乾年间,国力强盛,三山五园次第建成,与周边的赐园、衙署、兵营、市镇、稻田、水系、道路等构成的皇家园林网络连成一体,山水相望,台榭参差,功能互补。

咸丰、光绪年间,这里的名园两遭劫掠破坏,见证了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清道光畅春园铁火印

清康熙 | 玄烨楷书《畅春园记》卷

清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

清雍正雕双螭纽“圆明园”寿山石玺

清代三山五园盛期地图全解

第二展厅结尾处有视频演示,拍出来竟然带了些彩虹效果。若说是手机镜头的偏差,我更愿意这迤逦是暗藏在每个人心中的未来。

展厅地面上有灯光打出的字哦:

第三展厅主题:移天缩地

“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皇家园林群,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的代表,这里有模拟海上仙山的空间架构、有写仿天下胜景的精华呈现、有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为主题的祠庙殿宇建造、有华美琳琅的陈设装饰与布置、还有欧洲园林要素的引入与交融……”

比如昆明湖写仿杭州西湖,西堤及西堤大桥写仿苏堤及苏堤大桥,佛香阁写仿杭州六和塔,罗汉堂写仿杭州净慈寺,景明楼写仿湖南岳阳楼,惠山园写仿无锡寄畅园,须弥灵境写仿西藏桑耶寺……

清燕京八景、茜园八景书画合璧册

清光绪 | 清高宗《御制诗二集》

明代释迦牟尼佛像

明代弥勒菩萨像

清乾隆福禄寿三星琉璃建筑构件

清代雕西洋花建筑构件

清光绪 | 慈溪御笔“函海养春”蝙蝠形木匾

第四展厅主题:园居理政

“清代的三山五园地区,承担着政治、军事、民族、外交、水利、文化等多元历史功能。

这里是帝后日常生活的主要居所,还是处理政务、举行各种重要礼仪活动的场所,是与紫禁城内外相维的政治中心,被称为'园林紫禁城’。”

清雍正《硃批谕旨》,雍正十年(1732)至乾隆三年(1738),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是雍正检选自己即位以来,亲笔批阅群臣的奏章汇集而成。

清代札古札雅木碗(一组),“札古札雅”是藏语桃木的音译。碗的式样与西藏佛教有关,为喇嘛使用的餐具。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及“御制英吉利国王遣使臣奉表贡至诗以志事”青玉册

清代“泥人张”塑风尘三侠像。此泥塑由第一代“泥人张”张明山所作。

↓ 此图为布达拉宫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上层回廊西侧壁画局部。描绘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三世达赖喇嘛在颐和园觐见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场景。

第五展厅主题:古园新生

“清末民初,国家动荡、国立衰微、园林破败。这片山水这片园见证了日后的历史进程,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轮番发生上演。

如今,三山五园有了新的理念,被保护、被利用、被传承。我们看得到新的生机,也期待着从历史中走来的生命能一直延续,不断不绝。”

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

寄情于山水或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亲近,皇帝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皇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景致在北京照样儿再建一个。

这样,少水而多风沙的北京,也有了江南一般的灵动柔美。

我们坐在昆明湖边,想象着自己置身西湖畔,景不醉人人自醉。颐和园,确是一个四季分明、久来不厌的地方。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肉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去不了远方,就在家门口激发想象吧。


我是心尧,热爱并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