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工笔画家张香梅——清秀唯美 典雅精微

 泊木沐 2022-10-19 发布于辽宁

画家张香梅,笔名雲峰,斋号藝文轩,1968年生于河间,现为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国华夏慧众书画院副院长、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商会会员、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频道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一级美术师。

1985年毕业于石家庄美术学院,拜徐文山先生为师,系统学习花鸟,人物。1990年赴台湾展出受到台湾友人的好评于收藏,《金碧相辉映秋霞》《酣秋惊梦》分别入选“中国画三百家” 和 “中国画澳大利亚展”,多次由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东方今报,南方人才报专题报导。

张香梅充分运用光晕来自由改变画面整体的明暗变化,将传统工笔画的晕染、分染、接染和罩染等染法和传统勾线的运用发挥到一个新的境界,形成了整个画面光斑闪烁的动感。从而体现了他既注重视觉效果的制造也注重文化品格的提升的现代性特征。除了这种通过丰富的层叠使画面呈现出空间深度的花树花枝之外,除此之外他注重在的画面中把花朵作为光源而形成中心辐射状的光感,这种把花朵作为发光体而重新建构的画面光影效果,为他的工笔花鸟画创造出更加神奇也更加玄妙的幻觉体验。

张香梅这种以光晕、光斑营造出的工笔花鸟画的空间深度,更贴近了人们当代性的视觉审美,而他的画作之所以仍然呈现出浓郁的工笔花鸟画的艺术魅力,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种对于光晕景深的新探索仍然是以诗意的营造为灵魂。他的这种光晕的景深并非完全是视觉性的,而是巧妙地将光晕的景深转换为诗意的情境。一方面,这种光晕的景深总是为迷离的烟雨、朦胧的月色而制造,使人睹画如临月笼瀟湘、雾锁花苑;另一方面,画面上的花瓣花萼、花枝花叶又总是通过细腻而简约的描绘,呈现出苞蕾含露、欲绽羞闭的情态。而画家对于画面诗境的营造与升华,更体现了画家以心写花、用情绘花的精神性与情感性,当你读“清风拂拂梨花影,疑却纷纷雪落时”、“青浓处处闻啼鸟”等这些画题的诗句时,也不难体会画家是如何将光晕的景深转换为诗意的情境的。

其实,张香梅最富有他个人风貌的工笔花鸟画都具备这种既在深、浅空间与平面性之间自由转换的语言,也通过写意、泼彩与工笔的自如结合与穿插而形成虚与实、松与紧、工与写的对比的特质。用淡彩大面积晕染的画底,就产生了朦胧的深空间感,而近前的牡丹花则是细微刻画、在浅空间里求得形体的真实,那些处于前景与背景之间的牡丹叶和花,往往是轻勾淡染,工中有写。以此最大限度地凸显鸟、蜜蜂和牡丹花平面却细微的刻画。这种深空间、浅空间在平面中的自由转换,当然也更多地体现在他进行微距描绘的花苞、花瓣、花萼、枝芽和叶片上,这使得他的工笔花卉更耐看而更富有新的视觉张力。这就是张香梅工笔花鸟画在突破中守正传统的审美意蕴与艺术创造。

而从东方文化的审美属性来看,张香梅的工笔花鸟画即使画出再迷幻的光色与再深度的空间,都不是单纯对花鸟自然世界的客观再现,而是在这种自然生态与生命的世界里去探寻,是文化的格调与品味决定了他在工笔花鸟画中探索光色与景深的审美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