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梅丸

 zhangshoug 2022-10-19 发布于浙江

传承千年的乌梅丸,有何玄机,你都了解了吗?

中医养生 2022-10-19 08:59 发表于云南       土豆微信         

图片

图片
图片
乌梅丸是一首治疗寒热错杂的方子,为厥阴病之主方,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乌梅丸组成、制法及服法: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川椒四两(去汗),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夜,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乌梅丸临证应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厥阴病的实质是肝阳馁弱,形成寒热错杂之证,肝阳馁弱,则肝用不及,失其升发、疏泄、调达之性,因而产生广泛的病证。

肝具广泛功能,故肝失舒启、敷和之性,则必然影响肝的各项功能,产生广泛病变。而厥阴篇中只限于肝阳馁弱而产生的寒热错杂之病变,实为肝病的一小部分,并非肝病之全部。如肝热生风,内窜心包,下汲肾水,入营入血及真阴耗竭等,皆未论及。温病补其不足,有羽翼伤寒之功。凡肝阳馁弱寒热错杂而产生的上述各项功能失常,皆可用乌梅丸为主治之,因而大大扩展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

符合以下第一项和其余任一项者,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

①脉弦而按之无力或左关弦细乏力,即肝馁弱之脉。

②上热下寒,手足冷,或头痛,寒热不均,或纳差易饥,或渴或心中疼热者。

③头巅顶痛,寒热错杂者,饥而心悸,泛酸吐酸,胃炎类者。

④久痢泄泻,寒热错杂者。

⑤妊娠恶阻久吐,食管反流烧心者;上热下寒证,左冷右热不均诸证者。

⑥蛔厥。

根据以上乌梅丸使用指征,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视其所犯何逆,用乌梅丸合诸小方应用,如四逆散、小陷胸汤、双四散(即四逆散合四苓散)、左金丸、吴茱萸汤、金铃子汤等,多取效满意。

图片
图片
病案举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1
案一:高血压病

陈某,男,72岁,初诊:诉每天凌晨1点钟后出现双肩部紧胀不适感及腹部不适感3月余。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

中医诊断:厥阴病。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3期。

处方:乌梅15g,当归6g,桂枝10g,细辛3g,黄连6g,黑顺片6g(先煎),黄柏10g,党参15g,花椒2g,葛根30g,姜厚朴15g,干姜6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守方7剂,巩固治疗。

按:《伤寒论》328条曰:“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清代柯韵伯在其著作《伤寒来苏集》中解释为:“木克于丑,旺于寅、卯,故(厥阴病)主此三时。”患者于每天凌晨1点后(丑时)发病,按六经病欲解时理论,欲解者,病愈或加重之时也,厥阴寒热不济而内风骤动,故而出现双肩部紧张不适。《内经》云:“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小腹……”脏(肝)寒,则相应出现肝经循行部位的腹部不适。因此用《伤寒论》乌梅丸加葛根解肌,厚朴辛温行气消腹胀,切中病机,7剂起效,14剂治愈。

2
案二:日光疹

杨某,男,41岁,初诊:周身散在苔藓样皮疹3年。发病初期以双上肢皮疹为主,2017年诊断为日光疹,就诊半年疗效欠佳,遂来诊。刻下:周身可见散在成片苔藓样皮疹,色红,伴瘙痒,凌晨2点~5点瘙痒明显,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舌暗红,苔黄稍腻、水润,脉象弦数。

诊断:多形性日光疹。

处方:乌梅30g,细辛2g,干姜3g,黄连12g,黑顺片3g,当归6g,黄柏15g,桂枝6g,太子参10g,大黄10g,姜黄10g,蝉蜕10g,僵蚕10g,金银花30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水牛角30g(先煎),生地黄30g,赤芍15g,丹皮15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诉面部皮疹较前减轻,瘙痒同前,大便质烂,日2~3次,诉口服中药后上午可入睡,夜间睡眠差。舌脉同前。处方同前。

三诊、四诊、五诊继续予乌梅丸加减治疗,皮肤症状持续好转。4月3日六诊时,未见新发皮疹,周身皮肤可见色素沉着,瘙痒明显减轻,大便可。予五味消毒饮、升降散合三石汤加减30剂,以巩固治疗。今年8月份电话回访,患者反馈日光疹已愈。

按:多形性日光疹是由于患者对日光有过敏反应而出现的一种光敏性皮肤病,通常在曝光部位可以出现多形性皮疹,反复发作,多发于中青年女性,春夏季多见,好发于暴露部位,常于日晒后2小时~5天出现局部皮肤烧灼感或瘙痒,数日后发疹,损害有红斑、丘疹、结节、水疱、糜烂、结痂或苔藓样变等,临床可分为五型,此病例为丘疱疹型。西医对日光疹无特效药物,主要以口服抗组胺药、抗疟药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本案患者患病达3年之久,既往治疗多从风、热毒、湿邪入手辨证论治,效果欠佳。梁宏正接诊后,从六经辨证出发,辨为厥阴病寒热错杂证,用乌梅丸合升降散、五味消毒饮加减,大剂合方,重兵出击,扶阳调寒热,清热解毒,升清降浊,使阴阳臻于和平,使肺气宣发肃降正常,皮肤得以濡养。因而7剂见效,前后调治3月余基本痊愈。梁宏正治疗顽固性皮肤病,常喜用升降散,认为其名曰升降散,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升清降浊,即使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又肺主气、合于皮毛,气的功能恢复正常,皮肤功能亦会恢复正常。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图片

审核:卢药师

编辑:三七小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