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随笔|王栋生:作文评分要求是“十项全能”吗

 新用户79795753 2022-10-20 发布于贵州
图片
作文评分要求是“十项全能”吗
王栋生
学生为什么会缺乏作文的积极性?也许与评价观念的刻板有关,学生很难有成就感,他当然也就不会有作文的愉快。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他科目都可以考满分,唯独语文的作文没有满分;学生往往很努力了,却至多得个80多分。现在,一些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既高又全,他们总是本能地在学生作文中找到“欠缺”“不足”和“遗憾”。学生很想符合老师的要求,可是一个学期只有七八次作文,他努力了七八次,而每次作文的要求不同:本次作文强调的是“选材”,他选的不是很理想,72分;下次,他的选材比较有眼光了,可是老师说本次作文的要求是“细节描写”,他得75分;第三次,他的选材和细节都用了心,然而老师说这回他的“思想性一般”,72分……这名学生永远“跟不上形势”,永远挤不上班车,他跑得太累,于是步子就放慢了:反正只能有70多分。而他的语文老师要教两个班,有七八十位学生需要评价,也就一直没能关注“这一个”的困境。如果遇上个业务能力一般的老师,教了他三年,也未必会揣测他有什么想法。
老师作文评分要求“全”,也不是没有依据。因为有“教学要求”,“读写结合”,每次作文都要结合单元学习内容,提出一定的要求:这一次要“结合”的是“选材”,下一次结合“构思”,第三次结合“叙述”,第五次结合“细节描写”,第八次结合“表达”……因为“基本要求”得轮一遍,才能实现“螺旋式上升”;学生学作文,得跟着教学的“能力训练顺序”走,这是教学,不服从不行。可是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关键在于培育作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不怕写作文;他或许有自由的想象,也有自己的感悟,未必要强制他去“结合”。上了初中,又一轮“训练”开始,他还得“螺旋”一遍,即使脑袋有可能转晕,也不得不跟着转。高中阶段,仍然有老师质疑教科书:“作文能力要求的顺序呢?”他们还想要继续转圈。从小学三四年级学作文,到高中毕业,近十年“读写结合”,未必能“螺旋式上升”,相当多的学是在“原地打转”,因为还是怕作文。老师们是不是该想想,自己的教学有没有“螺旋式上升”?教学评比,一些老师抱怨,评委每次都能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不是这里“有点欠缺”,就是那里 “存在不足”,总是求全责备,云云;可是,轮到批改学生作文,他和评委也一个样。
“读写结合”并非是常用方法,也非唯一模式。学生单元学习中阅读的课文,比起他自由阅读的积累,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很大差异。我们那代人读小学时,书籍很少,很多同学已经把哥哥姐姐的中学语文课本全都读过了,对“观察”“选材”“叙述”,他当然会有高一些的见识。现在阅读条件好,资源足,一些小学生的阅读,早就超越了“单元学习要求”,而且课文的那些“范例”未必有多高的智慧,于是,他懒得按老师的要求去“描红”。小学生说话做事往往无所顾忌,他会认为自己的阅读比本学期教材“高级”,更有“结合”的优势。学生是不是非得经过循序渐进式的“分项训练”,一一具备相应能力条件才能写好作文?这个问题可以讨论。如果学生大量阅读,有自己的感悟,早就能整体把握作文的基本技法,他为什么要亦步亦趋,跟着“结合”慢慢爬行?
作文评分,从来都是给“整篇”的评定,综合要求,全面衡量,很像田径比赛的“十项全能”,学生的作文能力往往不太可能那样全面,总会有某个方面的不足,他不过是开始学习作文,他以后的路很长,有什么必要在基础练习阶段对他做全面要求呢?再说,“十项全能”毕竟还有个“每项得分相加”,运动员还能看出自己某一项的能力,给学生作文打个“75”,他未必能从中看出自己某个方面的欠缺与不足,而总是经历这种说不上道理也未必没有道理的“75”,他也不再会有特别的作文兴趣了。
“作文能力训练”不是理科教学,未必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未必需要按部就班,未必要“循序”。很多学生直到结束中学语文学习,那些能力标准也未必能一一“过关”“达标”,有些具体的能力环节,他可能忽略,但未必影响他的思考和表达,况且在以后的实践中,他完全可能有所感悟,无师自通。在他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他的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愿望,没有必要全面地严格地要求他把作文做成“十全大补丸”。作文评分,不能过于机械。一台按设定程序扫描作文的机器会执行指令,淘汰有瑕疵的产品,它只认“标准程序”,根本不管面前是个活生生的人或是一个超人。
很多老师,为学生的升学考虑,教学要求比较严格,总是要从学生作文中找不足。比如本次作文的这个内容是不是合乎“健康向上”,本次作文的构思为什么不能“更上一层楼”,本次作文的表达为什么缺少有魅力的语句,如此等等,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是,没完没了的要求,让学生丧失了作文的兴趣,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激情渐渐消退。学生的心理再强大,也禁不起一路挫折,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甚至会放弃,会认为那是无趣的学科,因而产生误解,失去最好的学习时机。教学要求严格,固然也有道理,可这是义务教育,是普通高中教育!少年,步入青春的中学生,他们需要有趣味的学习,他们需要一些鼓励,任何“高标准、严要求”都有可能把教育教学推入淘汰的陷阱。
在生活中,人们常为那些总是运气欠佳的人感到遗憾,他们“每次都差一点点”“运气坏透了”。语文教师,能不能不做那些制造“运气”的人?看一些中学生的作文,常常感到困惑:他像是完全没有自我表达见解的愿望,他没有真实表达情感的愿望,他一点也不尊重自己写下的语句,看得出来,写完后他甚至没有把自己的作文读一遍,他就这样把作文交给了老师。这样的学习,有意义吗?
当这些学生告别中学语文老师,再也不用交作文时,他认为解脱了。当然,在后来的生活中,他未必没有机会接触写作,很可能,他也有过写好一段话或写了一篇文章的快乐。然而,他那苦苦追求“十项全能作文”的老师,直到现在也没有享受到作文教学的快乐。
想一想,谁更可悲?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