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钟与睡眠

 上官子木 2022-10-20 发布于北京

 作者  上官子木

  我既不是学医的也不是学生物的,写这个话题只是想聊聊个人的生活体验。

  查百度对生物钟的定义: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生物钟有多种功能,我最熟悉的只是其中的提示时间的功能。

  由于不喜欢闹钟的铃声在睡梦中突起而产生的刺激感,我在中学阶段就开始依靠自己的生物钟了,我所做的仅仅是睡觉前对自己叮嘱几遍起床的时间。刚开始其实不太灵,总是早早就醒了,然后就不敢睡了。后来则越来越灵,能在需要的时间准确醒来。反正成年后几十年过来,一直没再用过闹铃。

  有人肯定会问:你的生物钟有没有失灵过?答案是肯定的,确实有过失灵的时候。记得2012年头一次赴美,先自由行玩完了美国的中部,然后到纽约准备参团美东游。在纽约的头一晚半夜12点才入住酒店,一觉睡到第二天醒来,已经到集合时间了!导游在酒店大堂打电话问我,怎么还不下来?我赶紧找了一个借口,说忘了调时间,美中跟美东正好有一个小时的时差。不过,我的生物钟基本上还是挺准的,出错只是小概率事件。

  年轻的时候我总是睡眠不足,每晚入睡都是半夜三更时分,非到困得都睁不开眼的程度才考虑睡觉。更过分的是,临睡前还要给自己留任务,譬如构思一篇新文章的开头,或是为某篇快完稿的结尾措辞等等,希望把睡着前的那几分钟乃至几秒钟也能充分利用起来。当然,最终的结果都是倒头就睡着了。总之,年轻时不存在自然醒,那是一段渴睡的青春年华。

  到了中年,终于拥有了可以睡到自然醒的各方面条件,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睡眠时间远远超过正常概念,睡到自然醒的一觉通常是12~13小时。一位学医的好友很担忧地提醒我:你的睡眠时间太长了,成年人应该是7.5小时才最正常,睡得太长,小心痴呆!我听了之后倒是没当回事,自认为是年轻的时候太缺觉了,身体一直有补觉的需求。后来我才发现,我点的一种眼药水副作用就是嗜睡。换了几种药之后,情况明显好转,但仍然比一般人能睡。无奈,戏称自己为睡神。

       终于有一天睡神当到尽头了,六年前,我开始出现入睡困难问题。躺下之后几个小时都未能入眠,最高记录是到了早晨6点多,天都大亮了,别人也都正常起床了,我还没睡着。好在不是每晚都这样,另外睡不着的时候我并不烦躁,这一点与许多失眠者不同。

      有人认为,睡不着就起来,别干躺着。博友红炭树睡不着就起来做些不用动脑子的事情,博友沙弥老兄盛夏之夜睡不着就在半夜两点骑车出去找蚊子玩。我也曾经试着起来,但发现不行,虽然脑子很清醒,但眼睛睁不开,四肢也懒得动。所以,睡不着也只能继续躺着。

      大脑是身体各部门里最有话语权的器官,但是眼睛如果睁不开,大脑再兴奋也做不了看电脑或看手机之类的事。也就是说,我的入睡困难,只是大脑在唱独角戏,眼睛和四肢都不配合。这显示,身与心在是否入睡这个问题上缺乏共识。

  尽管出现了入睡困难,可我一旦睡着,就是7~9小时的睡眠,这显然与正常的失眠不是一回事。我也曾经上医院问过医生,我的情况算不算失眠?医生很干脆地回答说,不算失眠,你只是植物神经紊乱,真正的失眠是白天晚上都睡不着。医生认为,我只要解决好自己的情绪问题,就能解决入睡困难问题。

      我的情绪问题在前几年就是内心极度焦虑,老爸生命中的最后6年,每天都有需要我解决的各种难题,家里没有任何可以商量并帮助我解决问题的亲属,孤立无援更加重了我的焦虑。不过,我从来没有吃过安眠药,倒是经一个医生旅友的指点,在美国买过一瓶据说是美国的名牌保健品,主要成分是褪黑素。我吃过几次,还没等看出效果来,就看到网上有医药专业人士说,吃了外源的褪黑素会扰乱自身的褪黑素生成,恶行循环之后情况会越来越来差。看到这种说法,我就不敢再吃了,那瓶名牌保健品成了旅游纪念品。

      自从去年6月家中的老人去世后,我没有太多焦虑的事了,也不再担心凌晨会被电话铃声叫醒,因而睡眠逐渐又恢复到正常状态。当然,偶尔还是会因某些特殊原因出现入睡困难现象,属于超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不计了。

       某日一睁眼已经是中午11点多,打开手机发现,有个特别重视养生的亲戚给我发了一大堆防治焦虑的养生帖子,还问我是不是因为焦虑而失眠了?我愣住了,对方是从哪儿看出我失眠了?扒拉了几下微信界面,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我在凌晨3点睡觉前随手给对方发了一个养生贴,把这位早睡早起的亲戚吓坏了。

       夜猫子与早起鸟是两种比较典型的生活方式,体现在是珍惜早晨还是喜欢夜晚。我属于不仅喜欢夜晚,也喜欢睡懒觉且特别不喜欢早起的一类人。中医讲究睡子午觉,我基本赞成,但不赞成早起。我觉得,如果没有什么要紧的事需要早起,还是天光大亮之后再起床为宜。老年人尤其不宜早起,因为心血管病多在凌晨发作,我的老父亲就是典型案例。

      老爸每晚7点就上床睡觉,他希望早晨五点醒来,但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常在凌晨四点醒。我提醒他,凌晨的血压最高,所以不要早起,可以适当晚睡。他说不行,到了晚上7点就困得撑不住了。结果,正是最后一次凌晨早起而导致的脑梗,终结了老父亲的生命。

      成年人的睡眠时长,理想标准是7~8小时。人老了之后,睡眠长度会缩短,有不少人睡5~6小时就足够了。由此,如果想晚起,就不大可能早睡。同样,如果想早睡,就不大可能晚起。至于我自己,因薄弱器官是眼睛,而眼压跟血压一样都是凌晨最高。所以,我要求自己在没事的前提下,8点以后起床。这意味着,入睡时间是半夜12点以后。

       从中医养生角度看,我对自己的入睡时间总是超过凌晨2点充满自责,多次刻意纠偏,反反复复跟自己的生物钟战斗过不知多少回合。最长的记录是保持了一个多月,而这一个多月也仅仅是保证每晚12点以前上床,并不是真正睡着。

       其实,出门旅游的生活方式特别好,白天要走一两万步,晚上倒头就睡着。可是,一旦结束旅程,这一路上缺的觉都要在回家后的头一晚补回来,我肯定是照着十几个小时睡,之后就非常自然地又回归到晚睡晚起的节奏。

      也许有人会问,你有什么事是非要半夜三更干的?仅举一例(其它例子审查未过),记得某电视节目持续了N多年,是放映英语原声影视片,每晚10点才开始,看完之后就是半夜12点乃至凌晨一点。不过很可惜,这档节目至少已消失两年了。因此,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必须在半夜做的事了,那为何不早点睡?主要还是生物钟的问题,属于长期养成的睡眠节律。此外,我发现自己有拖延症,一到该睡觉了才想起还有各种琐碎事需要赶紧处理。

       身心是否合一对睡眠来说是个大问题,而人的身与心其实经常步调不一致。譬如,早晨醒来,头脑已经清醒,完全可以起床了,可是眼睛睁不开。这种情况,我会选择迁就眼睛,继续躺着。看来,我不光有拖延症,还有赖床症。综合起来看,我的问题在于,保持原有状态的惯性太大。联想到物理学的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夏天我有充分的理由晚睡,因为凌晨2~3点气温最低,在这个时间段入睡,不需要开空调。北京的春秋短,漫长的夏天一结束,很快就进入冬天。这两天,我已经开启冬季睡眠就寝制,先定一个小目标,从凌晨两点之前上床开始,最终的大目标是12点半之前入睡。

       回想去年的冬天我过得很糟糕,因为过敏性鼻炎贯穿了整个冬季,而抗过敏药最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嗜睡,生物钟原有的节律也被彻底扰乱了。但愿今年的冬天不要太冷,这样我的鼻子可以少依靠抗过敏药。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睡眠问题,想起一句流传很广的顺口溜: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仨月。

(注:此文首发上官子木博客的新浪微博2022-10-10 22:39,转发上官子木新浪博客2022-10-11 21: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