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汤

 了然3z5ctoaa2w 2022-10-21 发布于广西

《伤寒论》【条文】:


1、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通,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2、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3、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4、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
5、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6、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7、伤寒,脉浮紧,不可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8、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232)
9、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235)


【组成】:

    麻黄(三两 去节)  桂枝(二两 去皮)  甘草(一两 炙)  杏仁(七十个 去皮尖)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病因】:

    体表伤于寒邪,造成毛孔闭合,故“无汗”;邪伤于表,故“脉浮”;因毛孔闭合,热量在体表逐渐聚集,脉体饱满,上为阳,下为阴,寸关尺都饱满,故“脉阴阳俱紧”;热量聚集少,则不发烧,故“或未发热”;热量聚集多,则发烧,故“或已发热”;人有所伤,必有所恶。因伤于寒,故“必恶寒”;热聚于体表,肌肤代谢失常,故“体痛”(或头痛、或身疼、或腰痛、或骨节疼通等);毛孔闭合,热量无法从体表散发,向内必然会影响到肺及肠胃,影响到肺,则“”(或咳);影响到胃,则“呕逆”;热邪影响到血分,故“衄”。
    所以,麻黄汤是专为伤寒而设。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方解】:

    麻黄汤是由方根“麻黄+杏仁+炙甘草”+桂枝组成的。“麻黄+炙甘草”相当于肺的宣发,主打开毛孔,即宣肺解表;“杏仁+炙甘草”相当于肺的肃降,主毛孔闭合,即平喘肃降。“麻黄+杏仁+炙甘草”相当于肺的宣发肃降,肺主皮毛,即肺主表。

    表伤于寒,“麻黄+杏仁+炙甘草”合桂枝(麻黄汤),桂枝温阳驱寒,即麻黄汤的组方思路;表伤于热,“麻黄+杏仁+炙甘草”合石膏(麻杏甘石汤),石膏去热除烦,即麻杏甘石汤的组方思路;表伤于湿热,“麻黄+杏仁+炙甘草”合薏苡仁(麻杏苡甘汤),薏苡仁祛湿热,即麻杏苡甘汤的组方思路;表伤于寒湿,“麻黄+杏仁+炙甘草”合桂枝、白术(麻黄加术汤),桂枝白术温阳祛湿,即麻黄加术汤的组方思路。

图片

【脉证】:

麻黄汤=脉浮紧+无汗+恶寒
麻黄汤的必然证:脉浮紧,无汗,恶寒;
麻黄汤的或然证:发热,体痛(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通等),喘(或咳),呕逆,衄等。

【医案】:

    2022年7月20下午,男,38岁,某大型超市库管,当日中午陪同搬运人员进冷库提货,搬运人员一直忙忙碌碌,他站在一边计件,没有参与劳动,出库后浑身发冷,体温升到38.9°,大夏天冷得瑟瑟发抖,浑身肌肉关节疼痛,无法正常上班,前来就诊。

    脉象:脉浮紧。无汗,无烦躁、口渴等情况,遂开方一副:

    麻黄15克  杏仁10克  炙甘草5克  桂枝10克
    嘱其药煮两遍,每次30分钟,药汁合在一处,分两次服用,喝药后盖薄被,若出汗体温恢复正常,余药倒掉。

    患者傍晚微信告知,药喝一次后,半小时后全身微微出汗,体温即恢复正常,怕冷身痛等症状完全消失。

            全文摘自本人即将出版的《伤寒论方剂》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