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没有学习

 heii2 2022-10-21 发布于澳大利亚
Image
(本文2948字,阅读约需9分钟)

上个星期,我和宏观大佬吃饭,聊起互联网时代,提供了非常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每个人都能利用互联网学习。

大佬笑着摇摇头说,小丙,你还是太年轻,其实互联网时代根本没有学习。

我震惊地瞪大眼睛,赶紧搬来小凳子,请大佬展开讲讲。

大佬笑笑说,互联网时代没有学习,只有情绪。绝大部分人并没有在互联网上学习,而是一种“看客心态”获得爽点和高潮,所谓的学习其实是看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一不一致,既不注重论据也不注重论证,发泄情绪罢了。

Image

什么样的情绪呢?是一种对自我认同的渴望。

由此,演变出了无数的生意。互联网的无数自媒体业态,本质满足的,就是这样的人类渴望。

那些一看就是“找乐子”的自媒体就不说了。

很多“知识区”的自媒体,实际上满足的是虚假求知欲,许多人的心理认同中,很难接受自己纯粹的就是找乐子的乐子人,于是需要存在一种业态,将“乐子”包装成“知识”,将“找乐子”的过程美化为“学了一点东西”,获得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种业态最高明的地方,就是让大家爽了两次,乐子本身让大家爽,而那种“我不是纯粹的乐子人”,我是真的在“指点江山”、“我和别人不一样”的优越感又让大家爽了一次。

有没有真的学到东西,或者论据到底是否能真的证明论点并不重要,选择性地提供信息也不重要,只要能让大家“大呼牛逼”、转发朋友圈炫耀、实现被他人的认同和自我的认同就完事了。

本质上,这是一门操纵情绪、摆弄人心的艺术。

你说,深谙人性到这种程度的自媒体,能赚不到钱吗?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新闻媒体、特别是自媒体为了流量博眼球、贴标签、造话题,是没有操守的体现。其实,是他们把人性玩明白了的体现。

他们很清楚,互联网上没有人在意真相,真相往往是复杂的,真正理解真相需要专业和理性,而专业和理性都是有门槛的。互联网上人们只在乎立场,立场是没有门槛的。

更重要的是,通过站某个立场,党同伐异地审判另一方,能够极大满足每个人的自我认同,让大家陶醉在想象世界中那个高大的、要么比他人都聪明,要么比他人都正义的自我形象中。

Image


如果这种“声嘶力竭”的审判盖过了“另一方”的声音,甚至会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胜利”的喜悦,一种将自我的观点输出到无尽远方的“爽感”,这会带来一种效力更强的“自我认同”,焦虑着追逐“存在感”的心灵此时终于能够平和下来,沾沾自喜于自我形象的拔高和升华。

自媒体越是贴标签、造话题,越是将纷繁复杂的世界简化,越能迎合人们“自我认同”的生产过程,越能简单直接、高效粗暴地给予大家“爽感”。

这个过程,和奢侈品们将自己“标签化”、“立场化”,成为人们“自我认同生产过程”离不开的媒介,何其相似。

我点点头,若有所悟。


大佬继续说,同许多行业一样,互联网生态下的自媒体也是劣币驱逐良币。

想要赚到钱,或者说,想较高效率地赚到钱,就必须去卖弄情绪,人为制造立场,制造分裂,唯如此,才能让读者和观众有机会制造心中的“鄙视链”,卖弄优越感。

更魔幻的是,某件事情的不同立场和观点往往都有各自的意见领袖,而且有各自的受众和用泵,大家在网上“党同伐异”、“互道傻逼”,其实看似对立的双方,都是对方获得自我认同感的工具人罢了。

Image

真正专注于专业和理性的自媒体难以生存。一方面,是因为理性和真相是复杂的,难以激起大家的情绪,也很难快速让大家站立场“冲”起来的,简单点说,就是“不爽”。不爽的东西受众会很少。

另一方面,其实没多少人在互联网上“学习”。你就想你高中大学的时候,班里大部分的同学为什么学习?

因为老师、家长的逼迫,因为同辈压力和人际鄙视链,因为高考、因为绩点,因为不学习会严重影响前途命运。

一旦脱离了这种“强制性”、“功利性”的学习氛围,这个世界上真正想学习的人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人,如果后续的工作没有强制要求学习的话,基本上人生的学习止步于20岁,往后的日子里,只有披着学习外壳的享乐。

就算有些有操守的自媒体人,仍然想输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和“专业判断”,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现实境遇呢?

“真知灼见”和“专业判断”一定是“独立观点”。但“独立观点”往往具有反人性、反情绪的一面。

这很可能不能让大家爽,很难讨好读者,甚至某些“独立观点”还会激起大家的“负面情绪”,被激烈地“冲塔”,掉粉,甚至被“搞臭”名声,让不明就里的群众从此对自己避之不及。

你也算是半个传媒行业的工作者,你算算这个事情的风险收益。就会知道,如果把做自媒体当做饭碗和职业,到底是输出情绪划算,还是输出“真知灼见”划算。

绝大部分自媒体大V,无论看起来是什么领域,实际上都很清醒地知道自己做的是“情绪按摩”的工作,跟古代“花魁”的工作性质一样。

花魁不需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只要揣摩迎合“恩客”的情绪和想法做朵“解语花”即可。

Image

坚持输出“独立观点”需要很强的个人理想和信念做支撑,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有别的法子赚钱维持生计。

要么他另有主业,要么他的受众大部分是B端用户。

B端用户,诸如律师、行业研究员、投资人等等,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坚持学习,情绪化和非理性,会让自己被市场和行业迅速淘汰。

对于B端用户来说,他们对理性、专业内容的需求是存在的。

所以,如果你想判断一个大V的真实含金量,就可以看看大V的业务更面向C端还是B端,如果有B端业务,说明他的内容深度和专业水平是得到专业人士认可的。

我点点头,说大佬你说的对,但我觉得很多面对C端读者的大V的内容也是有价值的,他们的“科普”激发了对这个领域不太了解的普通读者兴趣的萌生。

大佬点点头,你说的很对,许多C端内容也是很有价值的。

关键是,我们作为读者,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浩如烟海的互联网景观?如何才能尽可能刨除情绪偏见的部分,吸收到有益于提升自己的养分?

我觉得有两点思路可以分享。


一方面,要去觉察和约束自己的“看官”心态。觉察那种“党同伐异”、快速获得情绪满足的本能,用你的头脑去约束它。

另一方面,则是怀揣着更多好奇和不审判、不立刻下结论、发表观点的心态,搁置“偏见”,先去“学习”。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并戒除我们自己傲慢和偏见的过程。

因为学习,我们发现过去“想当然”的想法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认知到自己的渺小和局限,理解到觉察和自省的意义,我们的思维变得更深度更立体,我们变得更理性和更宽容。

Image

最后,也要看到,自媒体行业的客观价值。类似于古代戏楼的名伶,他们是社会压力的解压阀。人总要寻求自我认同,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互联网是许多人最后能够舒展自我的地方。

但我们需要有智慧去觉察自己的心理过程,始终保持自我纠偏能力,唯如此,方能不迷失,不被操纵。

自媒体工作者也是一样的,既要“抚慰心灵”、“疏导情绪”又要做到“正向引导”、“坚持独立”,简直是经典“既要又要”难题。

但伟大的灵魂雌雄同体,总有优秀的从业者可以统筹不悖地运行截然相反的两套逻辑。

关键是,你将用什么去统筹这些看似的对立和矛盾?

而那,就是你的“道”。

愿各位读者朋友们,都能早日,既得“道”且得“术”。

--------------------

-见众生-

小丙与你一起,理解人性背后的温情与理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