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鹅湖之会的启示

 昵称61560146 2023-01-08 发布于浙江

800多年前,一场由金华人邀约促成的辩论会,首创书院会讲之先河,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信州鹅湖寺迎来了四位思想家——金华学派的吕祖谦、理学家朱熹和心学大咖陆九渊、陆九龄兄弟。

“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促成这场盛会的,是“婺学”领袖吕祖谦。

图片

吕祖谦 图源:金华日报


吕祖谦与朱熹亦师亦友,与陆九渊、陆九龄兄弟也是思想融汇的神交。他全力促成这场鹅湖之会,为的就是要调和理学与心学,从这两种看似针锋相对的哲学思想中获取具有普世人文价值的思想。

不党同伐异,不立场先行,而是以双方思想碰撞之交汇,以人格影响之魅力,循循善诱,谦和温润。

吕祖谦在800多年前的这些努力,放眼当下,仍有参考价值。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人的思想和观点交汇更加直接,在某些领域也更加激烈。但我们是否能常怀鹅湖之会先贤遗留下的那种风骨,求同存异,兼容并包,不让极化成为互联网观点碰撞的唯一取向,值得我们思考。



理学和心学之争,在南宋已进入高潮。

特别是在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这三位“弄潮儿”出现后,南宋文坛对于理学和心学的争论已经趋于白热化。

理学强调天理,强调客观规律,抵制人之欲望。心学强调个人感悟,提倡“随处体认天理”。

当时朱熹高举理学大旗,在东南声势日隆。陆九渊、陆九龄却开心学先河,探索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认知路径。特别是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之说,尝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与朱熹在当时齐名,双方的观点却截然不同。两人次公开辩论,双方孰是孰非,成为了当时南宋文坛的学术热点。


同样在宋韵文化中留下浓墨重彩的思想家吕祖谦却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个人学术观点,在很多方面是赞成朱熹的。可他并没有因此就开始站队。

相反,他积极邀请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一起讨论“教人法”(即认识论)的问题,并且希望从中调和双方的观点。

自古有文人相轻之说,在这种学术观点争论的焦点时刻,敢于站出来提倡调和和兼容立场对立各方的观点,是非常需要勇气和技巧的。



那么,吕祖谦为何能够成功组织鹅湖之会?

首先,识文如识人,吕祖谦对朱熹和陆九渊的为人有深刻了解,对双方的心胸有足够信心。

从个人感情来说,吕祖谦和陆九渊、朱熹都是亦师亦友。他与双方有频繁的学术接触,还孕育出了个人友情,史料多次记载他与两人的同行同学之谊。

吕祖谦对两位学术大咖有过一段经典的评语:“元晦(朱熹)英迈刚明,而工夫就实人细,殊未可量。子静(陆九渊)亦坚实有力,但欠开阔。”

这一评价,连两位先贤都认为不失公允。

其次,与吕祖谦温润谦和但又不失坚定的性格有关。善于倾听,敢于明辨,不失初心,吕祖谦的人生一以贯之。

吕祖谦在服父丧期间,多名学子慕名而来,希望吕祖谦开学授课。吕祖谦有感于学子们对学问的执着,就免费罄陈所学,每日家门口聚集学子人数超过三百余。

讲学期间,陆九渊和汪应辰等人多次劝说吕祖谦,一是要坚守纯孝之心,二是边服丧边讲学对身体不利,也不利于学生全身心吸收学问。吕祖谦很快采纳了这些意见,但又考虑实际情况,多数学生远道而来,没办法短时间内突然遣散。

他坚持把讲学举行到了当年年底,随后才陆续请学子离开。

吕祖谦的坚定,体现在不为功名所迷惑,拒绝站队,坚持直言。

乾道六年(1170年),吕祖谦升任太学博士,并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获得了觐见皇帝的机会。当时的宋孝宗,经历了隆兴北伐的大起大落,对战和摇摆不定。大臣们则各自站队,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

针对北伐的问题,吕祖谦却仗义直言,既没有附和主和派全盘否定北伐,也没有支持当时激进盲动的主战派,而是提出“让妄言空谈不敢在陛下面前呈现,然后再与几位大臣定成算而次第行之”的意见,委婉地批评了宋孝宗此前绕开三省和枢密院直接对金不宣而战的鲁莽做法。

正是因为吕祖谦的这种温润而又不失坚定,促成了鹅湖之会这样的思想盛会落地。




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之会,在吕祖谦的多次努力下,终于成行。

会上,吕祖谦虽然不是参与辩论的主角,却是这场盛会的“定海神针”。

史料记载中的鹅湖之会,围绕辩论主题“教人法”,朱熹和陆九渊的争论一度非常激烈,可谓是针锋相对。

九渊门人朱亨道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载: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朱熹主张“格物穷理”,二陆主张“发明本心”,双方多次处于不欢而散的边缘。

会上,吕祖谦并没有表态站队,而是“甚有虚心相听之意”。吕祖谦确实也有学术倾向,他内心更认同朱熹的观点。但他也不否认,二陆主张的“教人法”在精神内化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

针对双方的争议,吕祖谦现场就能做出较为公正的评价。

他提出“讲贯通绎”是治学教人的根本法则,双方都不能否定。同时也指出,观点较为激进的陆九渊的局限性在于因人废理。谓:“大抵陆子静病在看人而不看理。”

图片

鹅湖书院后面的四贤祠 图源:廉洁江西


后世对这场论战的记录和认识,往往把谁胜谁负看得很重。其实,鹅湖之会,是一场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汇,并非决定胜负的角斗场。会上,朱熹、陆九渊依旧各执己见,陆九龄则在吕祖谦的影响下,放弃了原本坚持的观点。

四人在日后虽然境遇不同,但都没有因为这场会上的争论而产生龃龉。各方在日后争论依旧,但和吕祖谦的情谊却没有任何变化,在吕祖谦去世后,陆九渊仍然追念之,将之视为伯乐。

和而不同的论战结果,也是吕祖谦这位讲究“实学”的谦谦君子,最愿意看到的。



鹅湖之会,吕祖谦和朱熹、陆九渊等人突破了所谓文人相轻的魔咒,做出难得的学术尝试。鹅湖之会后,朱子理学和二陆心学都先后发扬光大,在明宋时期交相辉映。

时至今日,鹅湖之会对于身处信息洪流中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现在的互联网中,焦点热点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围绕这些热点,各种不同的声音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为了流量站队撕裂、为了立场抱团伐异等错误行为。

比如,针对防疫、烟花爆竹燃放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以极化的方式去撕裂受众,成为不少流量平台的套路。

回味鹅湖之会的盛况和吕祖谦的心路历程,我们不妨给自己来这三剂上网冲浪的清醒剂。

守住底线理性讨论。在网络里可以百花齐放,可以讨论,甚至争论。但争论应该有边界,不能动不动就捕风捉影,滥用人身攻击的套路。更不能牵强附会,风闻言事,看到只言片语就随意扣帽子。这不是表达观点,而是在搅浑水。理性表达,客观批评,不但要批更要学会判,提供建设性意见,不做无妄之言。

求真务实不信谣言。网络里的流量党,往往将事实放在一边。只要能博取眼球,就九分假里掺一分真,开始搅动舆论。诸如“国产疫苗打空气”等各种所谓的阴谋论也接踵而至。作为网友,我们不但要理性表达更要理性获取。对网络里的信息,要善于去伪存真。当一个危言耸听的观点或者信息出现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看看同类观点和权威信息,也许就不会被迷惑。

谦虚谨慎善于反省。网络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正因为如此,更不能以流量聚集而得意忘形,更要谦虚谨慎,提升自我认知能力。错误的观点一旦被放大,危害性可能超出想象。我们同处于一片舆论场里,舆论场玉宇澄清,风清气正,网络人士的发展空间才更加广阔。不妨把上网也作为一种自我修养提升的过程,人无完人,时时多反省,定能发现新的视界。

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每天都践行类似鹅湖之会的思想碰撞,这是科技赋予我们的最大确信。但正因为思想观点交流更便捷了,我们才更要谨慎指尖输出的内容。善未易明,理未易察。举轻若重,心存光明。唯有如此,方能不负这时代之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