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M心理咨询能力训练中心 今天来谈谈恐惧。 先问一个问题,游乐场的过山车,你觉得是看别人玩可怕,还是自己坐上去更可怕?我自己的经历是看别人玩更可怕。 因为看的时候会有很多想象,如果停电了车悬在半空中,人倒挂起来怎么办?安全措施没做好,把我整个人甩出去了怎么办?这样的想象会让我对玩过山车这件事情望而却步。 这也使我思考,无穷无尽的幻想会让恐惧在内心蔓延,使我们不敢进入未知的世界。 对未知的恐惧往往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脆弱无力、挫败、渺小等,这也让我们常常羞于谈恐惧。恐惧就像是滋长在阴沟里的微生物一样,见不得光。 直到有一年,来自英国伦敦的麦格老师在比昂工作坊中,把恐惧拿到桌面上讲,而且给了“恐惧”很高的评价时,我被触动,并感到一丝欣喜。 老师说:“恐惧是最有建设性的经验,当我们感到恐惧时,意味着我们处在一个未知的领域,而这个未知是我们探索开始的地方。但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被恐惧阻挠,影响着个人的发展。” 今天我也想把恐惧拿到桌面上来谈一谈,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我先给恐惧下个定义。恐惧,是当下面对自认为危险情境的一种情绪反应。它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外在环境引起的,比如在森林里碰到了老虎,突然碰到电梯故障等,这些都是由外在环境引起的恐惧。而另一类恐惧是由内在的心境引起的,往往是这一类恐惧影响着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接下来我想先谈三类大家在生活中比较常见面的恐惧:演讲恐惧、社交恐惧还有权威恐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有演讲恐惧的人,他通常的表现是什么?在台上紧张,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有时候手脚还会发抖,这时候在他心里他遇到了危险。作为演讲者,他担心听众会攻击他,看不起他,感到孤立无援,他把观众看成了他的敌人,这是他的危险情境。如果这是一个团队讨论的情境,一旦有人站出来提出异议,这个内在恐惧的讲者就会变成捍卫者,努力、偏执地去捍卫他的观点和想法,他会完全听不到他人的建议和谏言。因为在他心里,这个谏言者就成了那个来摧毁他侵犯他的敌人。久而久之,这个人在团队里的工作就会变得困难,他的恐惧会把他自己从团队中孤立起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种强悍是由恐惧衍生而来的。换句话说,如果你常常感到弱小害怕,也许有一个攻击力十足的你常常在恐吓着那个弱小害怕的你。也就是说,恐惧和攻击性,往往是互相依存的。如果你内在有一个弱小害怕的小孩,那很可能也同时存在一个攻击力十足的大人或者小孩。对于一个自认为拙于言辞的人来说,似乎这样的展示在他看来有赤裸示众的意义。有的人经常会梦到自己赤裸身体出现在公共场所,总想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一个自认为无法流利表达自己的人,如果当众演讲,似乎就相当于是当众赤裸。不得不在大众面前讲话,也就意味着他在众人的审视下脱光了衣服,卸下了防备,这将让他感到挫败,甚至也会让他感到羞耻,这些感受又会加重恐惧。但是话又说回来,一个自认为不善表达的人,为什么又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公开讲话的场合里呢?这个问题我们稍后来谈。第二个是社交恐惧。比如在聚会中不知道要如何自处,又想一个人待着,又觉得不合群太显眼,和不熟的人聊天也是在尬聊,有一种强行营业的感觉。还有一种状况是,几个相熟的朋友一起时,聊着聊着自己就感到被边缘了,融入不进去了,最后也就只是听着不说话。所以社交恐惧,恐惧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恐惧的是关系,更准确地说恐惧的是在关系中迷失了自己。在社交场合中你为该保持怎样的距离而感到困惑,找话题时要顾及这个话题合不合适,顾及自己的时候会觉得忽略了对方。似乎很难在关系中为自己找到一个舒服的位置。有个女孩为了避免这样的社交恐惧,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一次只约一个朋友出来,这样就不会在三个人以及三个人以上的关系里左右为难了,我觉得是很聪明的做法。第三个是权威恐惧。权威恐惧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其实有权威恐惧的人很多,比如远远领导走来找个弯就拐过去,当没看见。跟领导讲话就吞吞吐吐, 如果被领导批评了,就连忙承认错误,从没想过要为自己辩解。对精神分析有一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权威恐惧跟什么有关。权威恐惧的对象并非是那个领导,而是象征着力量威严的父亲,或是强势的母亲。一个从小常被苛责的小孩,面对苛责能做的就是避开和忍受。他知道如果他反抗辩解,迎接他的是更凶狠的责难,甚至会挨打。所以在这一路成长的过程中,他的恐惧里背负了父亲或是母亲无法耐受而扔给他的很多复杂的情感,同时还有他不敢表达的愤怒甚至是绝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恐惧的人常常会令人感到沉重。我有一位在领导面前不敢说话的女性来访者,她是公司的中层干部,她跟自己的下属讲话的时候没有问题,但是跟领导在一起就会不自在。为了不跟领导碰面,去食堂吃饭都会特意的错开高峰期。我曾经向她指出她在自己的下属面前和在领导面前迥异的状态时,这位来访者笑着说:“那我把领导当做下属不就可以了吗?”听到她的话我也笑了,我说:“听起来你想做领导”,所以一个有权威恐惧的人,或许内心的野心非常大。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有没有可能那些做到管理层最高位的人也有权威恐惧呢?换句话说,坐到了最高的位置,有没有可能是为了防御在面对领导时的恐惧?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只是一个思考。最后,还有一类在生活中我们会常说到的一个恐惧,就是怕鬼。和同事谈到恐惧,有人说自己怕黑,怕鬼,我问同事那你看鬼片吗?谁知道他的回复是看时不时的会看一看。我听这话也笑了,我说那你不是喜欢鬼跟你做伴吗?接下来我想从更深层的层面来看这些恐惧的本质,一是对成功的恐惧,二是对丧失关系的恐惧,三是对自体崩解的恐惧。前文提过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要站在一个万众瞩目的地方讲话呢?除了像《国王的演讲》中的国王有关不得已的缘由外,还有一个可能是他有谋大事的野心和欲望。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平时说话流利,到了关键时候,需要他展现自己的时候过于紧张退缩,语无伦次,可以看到他的现实功能被抑制,这可能就跟害怕成功的恐惧有关。类似的故事有很多,比如职业发展上每到一个关键的节点就会出现一些意外,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都与对成功的恐惧有关。不过,有些看起来是对成功的恐惧,但往深处看就会发现其实是对丧失关系的恐惧。一位 30 多岁的女性在工作上遇到困难。企业要做部门调整,她所在的部门面临撤销,需要在其他部门竞聘上岗,这让她非常焦虑。即使知道只要准备一份 PPT 照着念,但还是很难去竞聘,她希望拖到领导来安排她。起初我们讨论过她面对领导的恐惧,跟早年强势的妈妈有关。在她儿时父亲因为工作常年不在家,她跟妈妈在一起生活,但是妈妈总是忽略她,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情绪不好的时候,会无故朝她撒气。上学后成绩不好,妈妈也会因此骂她笨。所有这些她只能尽力忍受。从这些经历里可以理解她为什么害怕领导。但有一次她的状态有了一些变化,说起她妈妈跟奶奶的关系中,她妈妈是多么的厉害,可以跟奶奶对着干。讲这些时她不再畏缩,非常生动。好像只有在感受到妈妈的攻击性时,才允许自己的攻击性和生命力出来。也就是说,她在工作上没法施展自己的攻击性,是因为在想象中,如果她有攻击性了,就会干掉妈妈,所以她要像在家里一样压抑自己的攻击性。这位来访者在内心是跟妈妈捆绑在一起的,而如果成就自己,就等于在心里谋杀了妈妈,这让她感到恐惧。再说一个例子,有的人说话,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说到哪里去了,我认为这也跟丧失关系的恐惧有关。如果我们内心的那些想法是一个小孩的话,语言就是我们这个想法的容器。想法需要语言去承载,就像妈妈需要去承载孩子一样。但是当“语言”这个妈妈离“想法”这个孩子越来越远的时候,“想法”这个孩子就慌了。如果经常说话说着说着偏离主题回不来,可能表明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个我们可以依赖的内在客体是不稳定的。无论在工作关系还是在亲密关系中,都会有一个想法困扰我们:害怕重要的人会离开。比如受到领导的表扬,开心之外就会害怕说下次领导还会表扬我吗?在亲密关系中,感情正浓时,有人也会害怕这样的感情会一直持续下去吗?最后我想谈谈自体崩解的恐惧。如果要给恐惧评级的话,我觉得自体崩解的恐惧可以达到五颗星。因为即使不成功,你还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去,而一旦感到自己崩解了,破碎了,这种恐惧是最剧烈的,因为它有关于生死。一位妈妈第一次带着不到半岁的女婴来游泳,宝宝被直接交给服务阿姨后一下就哭了,妈妈小声哄着。接着阿姨给宝宝脱衣服,戴游泳项圈,随后就把宝宝放进水里。宝宝被放进到水里就开始大哭,哭得撕心裂肺。妈妈只是在旁边哄着,没做什么,宝宝在水里漂着离岸边越来越远。宝宝的哭声在描述她内在的情境,在水里的状况使她感受到自体崩解的恐惧。她觉得快要被水淹没了,一个人被扔在了陌生危险的情境里面,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没有人能够解救她。如果宝宝经常被这么忽视的话,在内心里是无法形成稳定客体的。以后可能会面临很多的困难,一旦遇到挫折,就会面临内在的自我崩解的恐惧,或者情绪失控等。另外一个家庭的状况就正相反,宝宝一岁多,可能是常客,姥姥和妈妈对这里的阿姨都很熟悉,宝宝在阿姨的手里并没有感到不安,阿姨会跟他说话。等衣服脱了项圈带上后是姥姥把宝宝抱过来放在水里,会告诉宝宝说要下水了,下水后姥姥一直没有离开,扶着那个项圈,宝宝很快的适应了水里的环境,开始对水里的玩具感到好奇,去抓去玩。然后姥姥一边跟宝宝讲话,一边扶着项圈围着泳池走,姥姥的手一直都没有离开那个项圈。没有一会宝宝就可以在水里自在起来,开始玩水跟姥姥互动。这个宝宝呈现的就是一个内在有稳定客体的样子。姥姥可以看到宝宝,让宝宝感到安全,宝宝以后碰到挫折,可能就不会那么无助和挫败,因为心里是有人的。第一种最常见的状态就是逃跑。碰到老虎谁会不逃呢?最极致的逃亡,就是逃到死亡里,我不存在了,我的恐惧也就没有了。第二种应对恐惧的方式,我觉得是逆恐。就是越怕什么就要越去做什么,这有一些跟自己较劲的感觉。第三种应对恐惧的方式就是跟恐惧呆在一起。这个前提是在你感到恐惧的时候,你能够看到它,并能够容受它。如何能做到第三种应对方式?要说答案的话,是非常简单的,就是扩大内在的容器。当我们感到恐慌、恐惧的时候,我们相信再怎么坠落都会有落脚的地方,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自体核心的部分夯实,即使这个夯实的自体可能只有一个小光点,但只要有这个光点,它就会在我们内心发光发热,这个小光点也会像火苗一样慢慢燃烧起来变成火炬或者火把。这些话,如果没有体验,它们可能就是一个道理。用比昂的话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在经验中学习,再精准一些,就是在关系中去体验自己。最后我想用一位来访者的一句话作为总结,他说他要感谢恐惧,因为恐惧让他看到了自己和自己交锋的过程。他知道自己不是英雄,也不是一个完人,他会担心日后还是会有恐惧。但是我想无论如何,恐惧的存在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也是我们没有停下向前探索的脚步的证明。作者:徐倩 编辑:李雅蕾 第二期:2022年10月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