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的孩子,既有稳定的自我,又有清晰的界限

 lion__ 2018-07-27





01



自从雪居开放后,我观察到一个亲子关系模式:孩子整体上养得不错,自体很结实,也能够跟他感兴趣的客体建立链接,但是经常匮乏对客体界限的感知,处在他的年龄不该有的全能自体感中。


这样的孩子都有一个尽心尽力回应孩子,但是缺乏内在中心的妈妈。也就是说,妈妈的注意力几乎全部给到孩子,对自己没有什么感知。比如,孩子在投入的跟另一个孩子玩游戏,妈妈也无法放松去做自己的事情,依然关注力都在孩子身上。好像自己只是为孩子服务的工具。


这种做孩子自体客体,把自己全部奉献给孩子的状态,正常是在生产前一阵,一直到孩子6个月,妈妈在激素的作用下,关于自我的部分后退,眼里心里只有孩子。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妈妈的自我会重新回来,妈妈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妈妈。



02



“妈妈是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存在,不会时时刻刻事事如我所愿”这个事实会让孩子的全能自恋受挫。如果婴儿早期全能感被满足得足够好,妈妈给孩子的边界是善意的,那么孩子能够顺利接受这个挫折,并且学习到客体边界,意识到客体是独立于他之外的存在,他需要去尊重和协商。这样孩子既活力十足,又灵活又界限。


中国家长很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前面说的牺牲掉自身界限,全部献祭给孩子。二是带着敌意给孩子建立界限。


比如“不是你想要的都能得到”“你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这类带着敌意的界限,损伤孩子的活力和创造力、探索欲。孩子对界限的感知是僵硬的,内心很多对错评判,人际关系冲突多。


平衡的关系,父母和孩子都是自己的主体,各有各的需求和感受,尊重界限,协商合作,彼此看见。不平衡的关系,一方完全成为另一方的自体客体,被对方吸取能量。


带着对错评判树立界限,会制造创伤。

善意的界限,受挫折但不会受创伤。



03



界限感,用最通俗的讲法就是:搞清楚——这是谁的事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