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时代,给人的感觉,好像我们已经得到了全部的真理。社会上,我们以获取更多的金钱并用来享乐为真理;学校里,我们以书本知识为标准答案,并以此为真理;生活中,我们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与放任自己的欲望为真理。一切都在围绕这些运转,并以得到的多寡为衡量成功的标准。虽然有大量的人士从事慈善、公益、爱心事业,但往往在其上加了不少其它的因素,因而使之变了味。更为令人感叹的是,这成了社会的一个整体伦理道德准线,如果谁标新立异,则会被视为傻瓜,神经病。这些所谓的真理对整整三代人的逻辑道德和价值观产生了不了逆转的影响。人人视之为理所当然。 其实,无论是社会的金钱标准还是学校的标准答案,以及生活中的都不过是真理欲望与要求,都不过是真理道路上的驿站,它们不是终极答案,更不是终极真理。 冯友兰说人生有四个境界(其实他最早提出的是三境界说,后来又提出了四境界说),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具体什么涵义,这里不展开说了,读过高中语文课本的都熟悉。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百度一下。我疑心他的四境界说,受了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的影响。不过他服膺的应该是斯宾诺莎,天地境界完全就是斯宾诺莎的自然神论。克尔凯郭尔也提出人生的三境界说,审美境界;伦理境界;宗教境界。审美境界大致相当于冯友兰的自然境界;伦理境界相当于冯友兰的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而他的宗教境界则相当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但需要注意的是,天地境界和宗教境界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天地境界是自然神论,或者叫泛神论,而宗教境界则是完完全全的上帝天国。 如果我们都认为威权主义、书本主义、圣人主义代表了真理的话,真理则会立即停滞不前。最后的结果就是丧失真理,否认真理,丢弃真理。因为真理意味着不断的质疑与探索。为威权主义和思想做注脚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宣称这就是最后的真理。因为为威权做注脚,可以强化威权的力量与权威,但却不能作为最后的真理来看待。真理一旦被宣布为唯一,就距离谬误只有小半步了。认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人对真理的认识与其说是为了发现最后的真理,不如说是人在不断拓宽自己理性的疆域。康德对比抱有足够的警惕,他主张人有自己的理性无法认识到的真理,被称作不可知论。 所以,真理的勇气之一,就是承认自己理性的有限性。人有高傲的眼目,自义的企图,这都容易让人油蒙了心,遮蔽了自我认知的光与道路。 真理的勇气之二,就是愿意接受异见对自己以为是真理的东西加以新的审视,从而能够帮助自己对自以为是的真理用新的视角新的框架新的认知来阐释、辨别、校验,得到新的推进与提升。这一点的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帮助人类摒弃偏见,开阔视野,包容开放,矫正自我,刷新认知。 真理的勇气之三,就是敢于平视。无论是东方先贤的大作论著,还是西方贤哲的哲理论述,现代人都既不应当仰视,匍匐在其脚下炒冷饭,也不应当俯视,站在现代哲理与视角上,一概扫进垃圾场。这都是要么狂妄自大,要么妄自菲薄的态度,都不可取。 总之,真理是永无止境的。人有两种方式得到真理。一种是启示,一种就是利用自己的理性。前者让我们认识到绝对真理,后者让我们认识到相对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