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三座大山

 湘江数评 2022-10-22 发布于湖南

    我是一家民企上市公司的信息部门负责人,19年入职后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蛮多工作,去年接触到章义伍流程管理,最近又看到你的一篇文章,感觉我们公司跟你描述的一模一样,如果再不进行流程优化,信息化无法在推广下去了,但是公司领导都比较保守,员工的数字化能力比较薄弱,基于这种情况你是怎样推进的?面对这三座大山有什么经验之谈?

    这位朋友在数字化推进过程中遇到以下三大问题:

    流程优化问题;

    领导观念问题;

    员工数字化能力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是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老杨来一一解析:

    1、流程优化问题:

    这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做了信息化系统以后工作效率还是低下的核心原因,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如下:

  (1)流程意识问题:

    在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期,很多企业领导以为上流程就是流程搬家,直接将线下流程不经梳理直接照搬至线上,做了流程的搬运工,导致线下问题在线上爆发,信息系统背了管理的锅,要知道线下场景是灵活的,而线上流程是固化的,用灵活的缺乏标准化的纸质思维来面对固化的线上流程审批,造成的结果就是软件难用、不好用;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虽然上了信息系统,但纸质审批依然进行,线上线下两张皮;

  (2)流程管理问题:

    流程修改随意性强、流程删除任意性强、流程修改过程无审批、流程流转效率无监控等问题是当前流程管理的突出问题,大部分企业的流程管理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这也造成了线上流程矛盾突出,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矛盾重重,信息部门也背了管理部门的锅;

  (3)流程持续优化问题:

    业务场景是变化的,数字化流程也随之变化、修改,但如果缺乏优化的意识,任由流程不断的去叠加各种审批节点、不断增加审批人,最后会导致线上流程越来越臃肿,审批效率越来越低下,企业内部吐槽一片,所以当固化的系统无法承载灵活的管理场景时,要持续优化流程,而不能任由流程野蛮生长、审批节点无序扩张;

    数字化系统承载着流程,流程的审批效率影响数字化系统的应用效果,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因此数字化系统应用的好与不好,先看流程,所以当流程管理出现卡点、堵点时,信息系统的价值也难以展现。

  2、领导观念问题:

   大家都知道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但在当前的传统企业中,一把手虽然有数字化意识,但真正去付诸行动的却很少,因为一把手会受如下影响:

  2.1.数字化持续不断较高的投入;

  2.2.认为不做数字化管理依然做的很好;

  2.3.周边朋友较多的失败案例,造成数字化无用论;

  2.4.内部核心管理层的影响;

  2.5.担心数字化转型失败对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

  2.6.担心数字化数据过于透明;

    数字化转型若想成功需要企业一把手相当的魄力,在转型过程中亲力亲为的能力,具有排除一切干扰的勇气,然而这一切在现实中很难,首先一把手的观念转变就很难,除非让他看到行业的样板、看到实际的效益,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领导已经具备了数字化意识,只是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深度还欠缺,需要CIO不断去引导,去改变企业领导的意识与认知。

  3.员工数字化能力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大部分企业数字化建设推广之路的难点,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基础来自于一线员工,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由一线员工的数字化能力所决定,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数字化应用效果,一个连电脑操作都不熟练的员工如何能保障数据的及时录入?而员工的数字化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企业不断的去培养、不断的去改善,当前大部分企业在员工数字化能力培训方面是缺失的,不仅缺失基本的培训活动,更缺乏数字化战略相对应的数字化考核体系。要注意的是员工数字化能力需要的是体系化的、持续不断的培育,而不是一两场培训可以解决的。

    以上三大问题是企业数字化建设路上的难点与卡点,除了需要企业高层重视、政策支持,CIO的能力也相当重要,作为信息部门的负责人,CIO不仅要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必须有行业的深度,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因为数字化时代需要的就是协同、共生,CIO就是那个打通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桥梁,需要CIO具备技术与业务的综合能力,而非专业技术能力。

    CIO要清楚的是没有一个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摸索中不断试错中前行,数字化建设看似高大上,其实都是很苦逼的脏活、累活,有时候会感觉鸡肋满满,甚至还会被甩锅,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很重要,能坚持下来,你就是专家,遇到困难就退缩频繁跳槽可能会变“砖家”,一味的吐槽,不能解决数字化转型的问题,怕犯错,直接躺平,更不可取。所以CIO要直面数字化转型路上的一切拦路虎,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逃避问题最终一事无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