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辨治溃疡性结肠炎

 阿根212 2022-10-22 发布于云南

胡希恕经方医学

胡希恕教授下利治验

“下利”之称始见于《伤寒杂病论》,是该书论述较多的症状之一,如:

《伤寒论》318条:“少阴病……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胡希恕教授言:“形似大柴胡汤证,胸胁烦满,心下闭塞,不呕而不宜下的为少阳病。”方证要点“胸胁苦满、或腹痛、大便溏泻者”。

《伤寒论》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胡希恕教授言:“热利下重,即指里急后重滞下的痢疾,为里有热的阳明证。”方证要点“热利下重、腹痛者”。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曰:“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文中所言下利实际包括泄泻和痢疾,涉及现代医学消化系统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疾病。

胡希恕先生指出:“下利属于里证,而里证分阴阳,则阳证为阳明里证,阴证则为太阴里证,同时辨六经合并症。阳明下利本质为实热证,治疗清泄实热为法,方选葛根黄芩黄连汤、白头翁汤、大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等;太阴下利本质为虚寒证,治疗温中散寒为法,方选理中汤、吴茱萸汤等。勿忘辨六经合并症,若与太阳、少阳、少阴、厥阴合病者,则用葛根汤、半夏泻心汤、真武汤、乌梅丸等治疗。”篇中验案论述精彩,思路清晰,如下利虽为阳明证或太阴证,辨证勿忘六经合病,验案辨为太阳阳明合病选方为葛根汤加石膏;辨为少阳阳明合病方选小柴胡加石膏汤;辨为少阳太阴合病上热下寒证方选半夏泻心汤;辨为太阴厥阴合病方选乌梅丸。著作中论述证治方药众多、注释精详、疗效确切,为下利的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六经方证要点归纳
阳明病方证归纳
阳明病
白头翁汤方证、大黄牡丹皮汤方证,《伤寒论》371条、373条曰:“热利下重者……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胡希恕教授曰:“热利下重,即指里急后重滞下的痢疾,下利欲饮水为里有热的阳明证。”胡希恕所言痢疾包括现代医学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及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类似症状的肠道疾病。现代研究表明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本病可降低炎症指标、调节免疫、修复病变粘膜,疗效显著。《金匮要略·肠痈病》曰:“肠痈者,少腹肿痞……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大黄牡丹汤主之。”胡希恕教授将上方证归属阳明病方证。

白头翁汤方证要点为热利下重、腹痛者大黄牡丹皮汤方证要点为右腹疼痛、里实热者上方证常用于辨证为阳明病的溃疡性结肠炎,多为初发型。

阳明太阳合病
葛根芩连汤方证、葛根汤方证、桂枝加芍药汤方证。

《伤寒论》34条曰:“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胡希恕教授言:“本为太阳桂枝汤证,误用下法致协热下利不止,出现表邪未解,热蕴于里。”研究报道本方具有抑制炎证、清除氧自由基、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大肠湿热证的溃疡性结肠炎经典方剂之一。《伤寒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桂枝加芍药汤主之。”胡希恕教授将上方证归属于阳明太阳合病方证。

葛根芩连汤方证要点为下利、汗出、不恶寒、寸脉独数者;葛根汤方证要点为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或见下利者;桂枝加芍药汤方证要点为发热、汗出、恶风、腹拘急而满痛者。上方证常用于辨证为阳明太阳合病的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多因饮食不洁或感受外邪引发者。

阳明少阳合病
大柴胡汤方证、四逆散方证、黄芩汤方证。

《伤寒论》165条:“伤寒发热……呕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其方是和解与泻下并用的方剂,胡希恕教授将本方证归属阳明少阳合病方证。临床报道大柴胡汤通过降低炎症指标水平,调节肠道菌群途径,提高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临床疗效。

《伤寒论》318条:“少阴病……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胡希恕教授言:“形似大柴胡汤证,胸胁烦满,心下闭塞,不呕而不宜下者,即可用之。”由本条因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的说明,则痢疾有现本方证者可用。《类聚方广义》曰:“本方治痢疾,累日下利不止……里急后重。”《伤寒论》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汤主之。”胡希恕教授言:“太阳阳明合病,太阳病不显,实际为少阳阳明合病下利者。”

大柴胡汤方证要点为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里实下利者;四逆散方证要点为胸胁苦满、或腹痛、大便溏泻者;黄芩汤方证要点为发热腹泻、腹痛者。上方证常用于辨证为阳明少阳合病的溃疡性结肠炎,多伴焦虑、抑郁者。

太阴病方证归纳
太阴病
理中汤方证、四逆汤(类)方证、桃花汤方证、赤石脂禹余粮汤方证。

《伤寒论》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丸主之。”《伤寒论》306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伤寒论》354条:“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胡希恕教授将上方证归属太阴病方证,理中汤方证要点为心下痞,大便溏泻,小便少者;四逆汤方证要点为下利、四逆、脉微绝者;桃花汤方证要点为虚寒久利,或见脓血者;赤石脂禹余粮汤方证要点为久利、虚寒者。上方证常用于辨证为太阴病的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多反复不愈,病程较长,甚至出现脏腑功能受损状态。

太阴少阴合病
真武汤方证。

《伤寒论》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真武汤主之。”胡希恕教授言:“少阴病表证未已,至四五日出现腹痛、自下利,水谷不别属太阴少阴合病。”将上方证归属太阴少阴合病方证。

真武汤方证要点为发热、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腹痛下利或呕者。上方证用于辨证为太阴少阴合病的溃疡性结肠炎,多为慢性、反复发作者。

厥阴病方证归纳
干姜芩连人参汤方证、半夏泻心汤方证、生姜泻心汤方证、甘草泻心汤方证、乌梅丸方证、黄土汤方证

《伤寒论》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病》:“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57条:“伤寒汗出……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甘草泻心汤主之。”《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金匮要略·惊悸吐血病》:“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胡希恕教授将上方证归属厥阴病方证,认为厥阴病较为复杂,邪在半表半里无出路,易呈现寒郁化热,寒热错杂较为常见。干姜芩连人参汤方证要点为胸中烦热、恶心呕吐大便溏者;半夏泻心汤方证要点为上热下寒因见呕而肠鸣,心下痞者;生姜泻心汤方证要点为半夏泻心汤证寒饮重、呕吐下利显著者;甘草泻心汤方证要点为半夏泻心汤证中气更虚、或见口舌糜烂,肠鸣腹泻、前后阴溃疡者;乌梅丸方证要点为胸胁腹痛,口渴、腹泻下利者;黄土汤方证要点为大便溏而下血黑紫,兼见四肢冷痹反心烦热者。上方证用于辨证为厥阴病的溃疡性结肠炎,多因久服寒凉药,阳气受损,余邪未除,形成寒热虚实夹杂。

兼夹食毒、瘀血症方证辨析
胡希恕教授认为:“食、水、瘀血均属人体自中毒,称为“食毒”、“水毒”、“瘀血”,为发病的根本原因。”本病无不例外,其中多与食毒、瘀血密切相关。其夹食毒者,多因摄生不慎、饮食不节、宿食不消废物不能排除体外,促使毒物吸收,诱发或加重本病。夹食积者当选三承气汤方证。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下利,脉迟而滑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食邪内阻,下利迁延不愈,治疗当祛其积,疾病自愈。辨证要点为腹部痞、满、内实,或下利者;疾病迁延不愈,久病入络,多与瘀血有关,古人称瘀血为恶血,多因外伤、疮痈、内脏炎症、出血促进瘀血的形成。夹瘀血者有桃核承气汤方证和桂枝茯苓丸方证。桃核承气汤辨证要点:调胃承气汤证,见腹痛气上冲者。临床见腹痛腹胀,便血里急后重,便后痛减,可伴反胃、嗳气、气上冲者。桂枝茯苓丸方证辨证要点:久有瘀血、腹痛胁痛有定处、或有肿块、或下血者。

结语
以上为溃疡性结肠炎六经方证辨治要点,若能深刻领会要点精髓,无论是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还是复发型,亦或急性、暴发性的,运用经方治疗本病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述仅为笔者初浅认识,今后还需更加深入研究胡希恕教授的学术思想,长期实践,才能全面认识、系统掌握溃疡性结肠炎辨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