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孩子总和你唱反调,试试这四种方法┃大宁

 丄学号 2022-10-23 发布于广东

作者┃大宁   朗读┃踮脚微笑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2岁左右的孩子,处于建立自我意识的时期,他们常把“我自己做”、“我不要这样”挂在嘴边,积极争取自己的各项主动权,在成长的新阶段,奔跑得不亦乐乎。

手忙脚乱的家长们则一把老泪地跟在其后,给他们贴着不一样的标签:莫名生气、哄不好、说不通,常常唱反调。

有和谐沟通之道吗?肯定是有的,以下四点就是我的实践真知(血泪教训)。

01

主动避开冲突点

首先,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喜恶和生活习惯,家长要留意并适当尊重。

我女儿每次睡醒都要赖床一会儿,若强行拉起,会落得我生气、娃挂泪的惨淡局面。后来我很自然地让女儿赖床,她反而会主动要求起床,两个人都轻松不少。

再比如,她不喜欢吃洋葱,我不再强求,用其他蔬菜代替即可。

其次,家长坚决不让小孩做的事情,想办法主动避开。

像我不喜欢女儿买太多的玩具带回家,每次出门就会巧妙绕过那几家玩具店。

02

让孩子选择“如何做”

让2岁多的孩子选择“做不做”,得到的结果往往都是否定的。而且随着小孩专注力的提升,我会发现很多情况下,要求她去做另外一件事的时候,会打断她当前的活动。

她还在看书的时候,我提出睡觉,她在拼接一个长颈鹿积木的时候,我喊她洗澡,换做是我,大概率也会拒绝。

而让小孩选择“如何做”,就是从孩子的当前活动出发,寻找到一个连接点,提出选项。

比如女儿正在玩积木,要洗澡的时候,我会说,“你搭的这个长颈鹿的脖子真长啊,我们可以带它一起玩花洒吗”,玩积木的活动并没有终止,而且是新的玩法,女儿一般都会答应。

03

注意言行中的潜台词

教育家约翰·霍特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指出,孩子希望把事情做对,并会坚持做,直到自己做对……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控制和掌控能力不断增强。

因而,倘若你的言行给出“你还太小,你做不好的”、“你很毛躁”这样的潜台词,势必会引起小孩的反感。

我看过一个新闻,爸爸想要牵着小女孩的手过马路,小女孩不予理会,爸爸切换影帝模式,撒娇跺脚,直言“快点回来,留我一个人怎么办”,“害怕,怕车,快”,小女孩赶紧回头牵住爸爸的手。

简单的发号施令并无效果,而爸爸的示弱,却传达了积极的潜台词:爸爸相信你能做好,并且你还能帮助到爸爸。难怪小女孩的态度立马转变。

此后,我改变和女儿的沟通方式。比如她要把一大碗水果捧到餐桌上,我不会阻止她,不会在开始的时候跟她说”你慢点哦”看似提醒实则暗示她笨拙的话,也不会在她完成的时候,跟她说“你真棒”这样看似夸奖实则是带有从上至下的评判标准的话,而是很自然地跟她说“谢谢,你真好”。

慢慢地,我和女儿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悄然化解许多冲突。

04

引导孩子准确表达

2岁左右的小孩进入语言爆发期,有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非常丰富和奇怪,却苦于没有与之匹配的词汇和速度表达出来,误成”唱反调”局面,实在委屈。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准确表达想法。

一来,可以从绘本和动画中摘取孩子熟悉的语句。

比如“我不喜欢你这样”,就来自很多孩子都喜欢的《小猪佩奇》。我教会女儿可以这么说之后,她改变了之前哭闹又不说话的状态,这样我能高效率排除引起坏情绪的因素。

二来,找到原因或者孩子恢复平静之后,家长趁热打铁地把刚才的事用短句子表述出来,那么下次或者类似的情境发生时,沟通会变得轻松一些。其实这也是在给孩子示范有效沟通呢。

总之,当孩子“唱反调”的时候,家长不要慌张,不要厌烦,静下心来,换个角度想,那可是育儿修为飞升的好机会呢。

作者:大宁,90后宝妈,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希望自己温柔而强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