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育儿童的几大关键

 长沙7喜 2018-04-22

前言


教育是个性化的,本文仅仅是个人的心得体会,如果其中能够有一点获得你的认同,便感荣幸之至!惟愿可以引起更多爸爸妈妈们的重视和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原著,在践行中获得灵感……



一、安全感


1、安全感是首当其冲,至关重要的,儿童早期安全感的建立对于成年后的影响非常深远。(甚至有观点认为,只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安全感,哪怕放任自流,孩子也会沿着自己的生命轨迹不断学习和成长,而一旦安全感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便会影响其一生)


2、理解与接纳,使孩子获得了情绪安定地改变自身的源动力与自我发展的潜力,给予孩子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如果你再怎么这么,我就不要你了”,类似的话应当杜绝。在批评,或者惩罚之后,还应让孩子明白,无论如何,爸爸妈妈永远都会爱你!永远和你在一起!在安全感方面,家庭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学校安全感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要以正确的方式去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尤其是信任老师。对于那些适应性不是很强的孩子来说,信任老师可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父母有意识地进行一定的引导


3、推荐阅读《父母的觉醒》、《与孩子们共同生活》




二、乐观与积极


1、观的重要性仅次于安全感。孩子乐观风格的养成有三项原则,那就是:掌控感、积极情绪及解释风格。父母和老师的协助,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并保持乐观心态,同时积极的重要经历也会使其乐观更加稳固。


2、当你批评孩子或当孩子的面批评自己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你在塑造孩子自责的解释风格,有两项规则必须注意:一是准确;二是应以乐观的解释风格来批评孩子。(这方面在原著中有很好的例子,请感兴趣的朋友阅读原著。其实,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3岁小孩,包括青春期孩子,不论是亲人还是朋友,沟通的基本套路都一样,如果涉及到批评和改进,要想达到好的效果,请先给予肯定,再提出问题,最后以乐观结尾)


3、推荐阅读《教出乐观的孩子》、《幸福的方法》

 



三、游戏与社交


1、游戏的重要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接下来的几大项中,唯一可以与前两项相提并论的。对于一个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应是教育和学习的主要形式,各种的知识传授都要尽可能在游戏中实现。游戏和运动基本是一体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游戏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2、幼儿园是锻炼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场所,但即使小班化也很难达到个性化的教育,所以,除了多与老师沟通,还需要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去找合适的游戏和社交机会。(社区的公共活动区域,附近的公园等等,只要是有小孩玩的地方,就是游戏和社交的场所。在游戏中,父母应多观察,少参与,可以在游戏前后给予一些建议,但让孩子自己去做出选择。不要按大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比如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分享玩具可能是很难做到的,不必强求,到一个年龄段,自然就会。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自由成长,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在户外活动中,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部分6岁以下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无厘头的追逐。在奔跑中,孩子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结实和健康,同时在分子水平上,运动对人类大脑最强的生长因子(BDNF)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3、 推荐阅读《与孩子们共同生活》、《让大脑自由》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商》




四、行为与习惯


1、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动机,想要清楚的了解它,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共同生活和细致观(比如,孩子的恶作剧,可能是希望引起你的关注,希望你能够陪他玩一会。作为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你在家里的时间就已经不属于你了。当孩子找你的时候,你需要问自己,我手上的事是不是真的十分紧急停不下来,如果是,那么告诉他,等一会陪他玩,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你应该选择首先满足孩子的需求。在陪伴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孩子通常都不会时时粘着父母,所以你需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完成不得不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孩子有些看似奇怪的行为,可能和特定敏感期有关系,比如孩子对改变熟悉的行车路线十分不安,甚至哭闹,这是特定时期的正常反应,需要父母去了解相关的知识 )


2、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周遭环境在其身上的反映,晚睡、吃饭不专心、不收纳玩具等等,这些不好的习惯通常都是大人们也有的。(个人认为不是所有的好习惯都要从小养成的,规规矩矩、一丝不苟,并不符合孩子的天性。比如吃饭不专心,其重要性级别可能没那么高,所以抓大放小,差不多就可以,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当然,如果有些习惯如果你特别看重,又觉得必须要从小抓的,那么就先从自己做起,身教永远比言教更加重要且有效。如果大人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孩子做到,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或者比法西斯还法西斯


3、推荐阅读《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捕捉儿童感期》




五、专注与自控


1、孩子天生就有专注力,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说是这样的。当孩子在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时,请不要打扰他。(有趣或无趣都是相对的,不管是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美男子或小公主,还是一只调皮捣蛋的猴子,即使事后你可能要花不少时间去整理收拾,只要在可容忍的范围内,就让他自由地玩耍或观察或思考同时,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需要父母耐心地去发现。(比如阅读,很多男孩子可能坐不住,坚持不了5分钟,但是,当你给他讲一本有关汽车知识的精美绘本时,他可能会全神贯注,即使在你讲到口干舌燥,十分想停下来休息时,他却依旧软磨硬泡,不依不饶地要求你继续讲下去,于是你只好痛并快乐着……)


2、孩子的自控力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与大脑发育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不必太在意,顺其自然。只有在专注或自控明显异常时,可能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大多数的培训课程,都和专注力、自控力有一点的关联,也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课程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有意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那么应先关注幼儿园的课程以及在家里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推荐阅读《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专念学习力》 




如果前三大项得到了充分满足,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比以前更加顺从或者说更讲理了,乱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一些好习惯在慢慢养成,并且专注力和自控力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进步。所以,笔者的观点是,三大基本项是核心,所有其它项的重要性都在其次。




六、兴趣与特长


1、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课程,以及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在幼儿园都是有普及的,只是可能在个性化方面无法面面俱到,需要家长多关注。(估计大部分的家长都和我一样,很少关注孩子幼儿园的课程,甚至都不知道幼儿园是有课程的。所以,家长在选择培训班之前,请先关注孩子在学校相关课程上的兴趣和表现,如果仅仅是普及的话,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应该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的需求。) 


2、孩子对于新鲜事物,往往都会表现出兴趣,但未必能够持久,家长还是需要有引导,帮助孩子把其中的一项兴趣慢慢培养成为特长。(音乐、美术、体育,或者其它,每个孩子都需要有点特长,并非多多益善,有一二项足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未来几十年,很可能会颠覆你的想象,所以,还是学点永远不会过时的,比如学音乐陶冶一下情操,学画画涵养一下心境,多运动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3、兴趣纯粹就是兴趣,是为了让生活多一点色彩,不应带任何的功利性。(在生活中,大人们经常会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这样的问题,孩子的回答有时让大人高兴,有时不高兴,于是慢慢的,孩子找到了一个让大人高兴的答案,但你已经不知道,这是孩子真的感兴趣,喜欢,还是仅仅为了让大人高兴。于是,你又反复地强调,不要管别人怎么想,重要的是你自己喜欢……所以,类似这样就算大人可能都无法回答清楚的问题,尽量少问,最好不问。孩子的兴趣经常会变,即使对一两样事物一直保持兴趣,也未必一定要和将来干什么联系到一起。孩子太小,喜欢什么就让他玩什么吧,对于选择专业这样的大问题,个人觉得上了初中可能可以聊一聊,到了高中大概要有个方向)



七、外语与数学


1、外语学习班已经是很多家庭的选择了,大部分培训班的教学形式还是可以的,寓教于乐。但问题是,上课的时间通常比较少,一星期两次课,如果没有家庭氛围的配合,恐怕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家庭亲子英语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喜马拉雅上有很多免费的音频资源,也有配套的书籍可以买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多交流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结合学习班,可能才是理想的方式。


3、数学方面,幼儿园是有课程的,帮助孩子跟上课程就差不多了。如果孩子喜欢,就再做一点逻辑题也可以。(大部分孩子可能都喜欢玩积木,磁力片等可以动手搭建的玩具,那么就多玩一点,小的时候玩大号积木,大一点的时候可以玩小号积木。另外,从小培养孩子在学习上的优越感可能是有必要的,或许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八、思辨与表达


1、思辨是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找出自己认为重要和正确的论据,最终做出有理有据的判断或见解。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大项与语文有关,所以语数外就齐聚一堂了,传统老三样,竟然这样无意间又重逢了,真是万变不离其宗) 


2、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有意识的练习,但在小的时候,没必要刻意去强调,只要在机会无意间来临时,稍加启发可能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比如,当孩子问到,为什么救护车可以闯红灯呢?那么就可以引出问题:大部分的时候,闯红灯是不对的,但有些特殊情况下,闯红灯却是可以的,这是为什么呢?都有哪些这样的特殊情况呢?比如:A、救护车正在抢救病人  B、消防车正在执行任务  C、普通人为了去救一个落水的儿童等等)


3、表达能力培养在幼儿园课程里也是有涉及的,但可能也还是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做一点这方面的练习还是有必要的。亲子阅读,游戏与阅读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伴侣。正如前文所提的,你需要去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绘本,耐心地培养其阅读的兴趣;故事表演,在阅读绘本的同时,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表演一个绘本故事:比如有一个故事叫《大儿子与小妈妈》,让大儿子哄小妈妈睡觉,类似这样的换色互换游戏都是很有意思的体验;还有一个几乎每个孩子都爱玩的游戏——扮演老师,让爸爸妈妈做学生,这时候你可以是一个听话的,也可以是一个调皮的学生,但你必须全情投入,努力扮演好角色。大人们对小孩子这样的游戏常常不够重视,一会扮演学生,一会又变回了家长,有的是不够认真,有的就是故意逗小孩,这样的话,非但没有起到锻炼孩子能力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孩子的挫败感……孩子的成长就是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父母的真情演出——演一只小青蛙,你就得呱呱叫^_^,再加上一点合适的难度,就可以让孩子既愉快又认真地去游戏去挑战,最终找到掌控感并积累积极的经历,这些都有助于孩子乐观风格的养成 



后记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句话出自一部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因父母的期待和孩子的挣扎而最终失去的故事,既悲伤又发人深省……


《牛蛙之殇》,讲述了一个6岁小孩的辛酸,不论是有感而发还是广告软文,都值得一读。在义愤填膺地批评教育体制之后,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人父母“望子成龙”的渴望……


父母常常会在有意或无意中,把自己没有达成的期望或对未来的担忧传递给孩子,这可能反而束缚了孩子。每个孩子都应享有成为自己的权利,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成长和生活。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石,想要培育良好的亲子关系,请首先关注你和爱人的关系,推荐阅读《爱的五种语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语言,假设你精心准备了一个礼物,伴侣却反应平平,你很失望,百思不得其解?也许这本书可以告诉你答案……



下期预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类似“出人头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教育观是否需要革新?在孩子们一路成长、一路找寻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我们父母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全民拼娃何时终结——从牛蛙说起》预计国庆长假前后上新。让小蜗牛牵着你去散步,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


欢迎大家转发养育孩子是一件十分劳心费神的事,十八般武艺你样样都得会,但在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中,居然没有任何一部分来告诉我们怎么当爸爸妈妈,于是我们到处收集资料,听各种讲座,像超人一样边工作边带娃,边吐槽边求索……在这里,笔者将坚持原创,推荐相关著作,与你一起在阅读中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平静自己的内心……然后思考如何对付自己的娃^_^




'做自己喜欢的事,陪儿子玩耍,陪家人散步“,于我而言,这就是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