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李爽爽姐 2022-10-23 发布于河北

    “我有拖延症,总是不会利用好时间,有时候效率还行,有时候提不起精神,什么都不想干,怎样才能提高效率呢?”

    这是一位职场人提出的问题,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人不能总是高效,跟随着精力不同,你工作效率也会有所不同。”

    在精力充足时,高效工作,在精力低下时,充分休息。

    如果用记录时间的方法进行记录,你能发现,一天当中,真正有效工作的时间并不长,整块时间也就2-3小时,剩下的时间估计都开小差去了。很多人对自己要求太高,不允许自己状态不好,不允许自己时间利用率太低。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知道,把时间分段管理,更适合新手小白管理时间,在每一个时间段当中,安排好这段时间要做的事情,把主要事情做完后,留白放松时间,然后进入下一个时间段。

    这就好像我们年少时上学堂,每天每科的学习都不同,在一堂课45分钟内,老师大概用2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新知识,剩下的时间大概率的提出问题或者巩固上次课内容。然后下课10分钟就相当于时间空白,让学生们放松,然后进入下一时间段。

    生活中我们每个时间段赋予的意义不同,收获不同。比如你在职场,早起刚上班那会时间是最优时间,你可能利用这段时间高效率工作,将一天当中最重要的工作优先完成。

    到了11-12点这个时间段,因为接近午休时间,再加上早起一段时间的高效工作,这段时间多半会稍显疲惫,这个时间段内干扰较多,不适合做需要深度思考和高效产出的事情。

    如果手头工作都已经完成,这段时间就可以主动发起讨论,并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这样就可以从被打扰状态摆脱,让专注时间提高。

    除此以外,将时间划分了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之内完成的事情不同,其实也就帮你划出了界限。

    每个时间段彼此分开,这个时间段的事情就在这个时间段解决。

    还以上学为例,每天每段时间课程不同,要解决的学科问题不同,用课程表编排的课程,就是让一天的混乱变得有层次、有秩序,能专注每个时间段掌控时间。

    而每个学习科目之间人的状态不一样,就需要“切换”状态。下课10分钟就是状态的调整,可以在上课前用一些仪式感来完成。

    比如,下课后,先在脑海回忆本节课知识要点。然后从座位离开,或者去卫生间或者去外面透透气换换脑。只要是拿起水杯去饮水机接水并喝水这个动作,就是一种仪式感,预示着马上投入下一段课程的学习。

    想想看,人们为什么要过新年呢?其实那天和其他日子没什么区别,但就是这“辞旧迎新”的感觉,让人的状态好起来,憧憬并积极地面对未来。

    学生用上下课铃声作为一科学业的开始与结束,请制定一份自己的时间段规划,并在每段开始时用一种仪式感开始,比如泡一杯茶,听一首轻音乐,进行一次身体拉伸,用仪式感进入,更容易让人产生专注度,在接下来时间段更高产工作。

    总结一下,像孩子上学一样,构建属于你的时间段,可以是学习、工作、运动,明确要做的事情,放入你规划好的时间段,列出每个时间段的动作清单,用仪式感带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