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霜降 · 诗经植物之树之榛栗

 摄影与诗歌 2022-10-23 发布于北京

两姐妹收获榛子(法国)威廉·阿道夫·布格罗(1825-1905

霜降·树之榛栗

作者:青谷


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

全部给你们作食物。──《创世纪》1:29

霜降九月,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十月初一正逢寒衣节,古人记住了先王的教诲:“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草木凋谢储藏起谷物,霜降来临预备好冬衣。因为冬天要来了。

一朝秋暮成霜,草木纷纷摇落,缀满树枝的榛苞、栗苞自然开裂,正等着前来采收的人。作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的榛子和栗子,在同一树上成熟有先后,采收也有分期。采下带苞的榛子,要堆积发酵12天,用棒敲击脱壳、除杂,干燥处理后才成为上市的榛果。采栗果则应选择连续晴好的天气集中采收,避开雨天、雨后初晴或晨露未干时段,否则容易腐烂。

山有榛,隰有苓。

──《邶风·简兮》

榛树在高高山上。它果材兼用,耐寒耐旱,生命力极强。即使在严寒气候下,仍能正常生长发育。别看大部分榛树长得更像灌木,土耳其榛竟可以长到近25米高。榛果形似栗子,外壳坚硬,果仁肥圆,吃起来特别酥香美味,成为最受人欢迎的坚果类食品之一,与扁桃、核桃、腰果并称为世界“四大坚果”,有“坚果王”之称。而我无锡老家美味有名的宜兴“大栗”,眼下正开始新鲜上市。


李子、桃子和榛子(静物画)(匈牙利)Ladislaus Rath Berger

榛树可不是一种普通植物。在希腊神话中,它是和平及爱情的促成者。赫尔墨斯得到一根榛木杖,用来宣示神谕,据说可触及人类灵魂,教给他们爱情,平息他们的激情,提升他们的道德。榛木杖还有催眠和唤醒功能,传说罗马神话中的墨丘利看到两条蛇竞相争斗,他把木杖扔过去,两条蛇立刻缠到了木杖上。后来成为医学象征的木杖,最早可能是一根榛木。

在半坡新石器遗址中发现大量已碳化的榛果和果壳,证明我们的祖先在5000年前就采集榛子为食。古代行军也充当军粮。康熙年间发生过一件事:一位兵器科学家戴梓,曾是康熙帝召入南书房的重臣。由于他成功制造“连珠火铳”(又称“子母炮”)而得罪了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被诬为“私通东洋”,康熙竟轻信谗言,将38岁的戴梓流放到辽宁铁岭。很难想象,从高官沦为罪人,长达35年的流放生活是如何度过。史料中记了一笔:“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

有一片落着一阵黑雨的留茬的田地。

有一株孤零零竖着的棕色树。

有一阵围着空茅屋丝丝吹着的风。

这个黄昏多么凄凉。

……在回家的路上

牧人发现甜蜜的身体

腐烂在刺丛里。

……在榛属丛林里

又一次响起了透明的天使。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出自深处》

这位13岁就写诗并显示了超人天赋的德国诗人,是五金店主的儿子。在维也纳拿到医药学学位后,成为军中医护兵,驻扎在茵斯布鲁克。但他很快离开了军队,用一年时间写作和探访朋友。1914年战争爆发,作为军医出征,他前往加利西亚(今天的波兰东部和乌克兰一部分)前线护理伤员,陷入深深的抑郁中。一场战役后,他在一个谷仓里独自护理近百个奥地利伤兵,精神几近崩溃,试图举枪自杀,被朋友们阻止。被转到克拉科夫医院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不再是医护兵,而成了病人。几天后的113日晚上,他在那里过量食用了可卡因,自杀身亡,年仅27岁。如今的东欧,在俄乌战地的榛树林下,又有多少本该充满青春、爱情和欢乐的年轻生命,在炮火与炸弹中变作了无数骨头和骷髅,填满人类尸骨的根的缝隙,而榛树上继续盛开的鲜花,看着人类把自己玩完,垂下头无话可说。


克里米亚坚果树 1884伊万·希什金(18321898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鄘风·定之方中》

古人常混淆不同的树木,这现象不奇怪,因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鄘风》中榛、栗、椅、桐、梓、漆,最少提到的椅树,有说是楸树,有说是梓树。李时珍则认为是梓的一种。他说梓木有3种,“木理白者为梓,赤者为楸,梓之美纹者曰椅”。真叫人难以分清。这6种不同的树,自然各有其用,但只有榛树和栗树进化成了人们爱吃的美味坚果。
榛树又称山板栗、尖栗,但它与栗树不是同一种树。栗树才是板栗,又称山毛榉。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上,有一棵约4000年寿龄的“百骑大栗树”,要30多人才能合抱,基部裂口可平行通过两辆汽车,也是采栗人的临时旅馆或天然仓库。相传古代阿拉伯王后亚妮带领百骑人马到埃特纳火山游玩,忽然下起大雨,连忙跑到大栗树下避雨,巨大浓密的树冠如天然华盖,给百骑人马遮住了大雨。王后因此高兴地称它为“百骑大栗树”。到现在,它仍然枝繁叶茂,开花结实。
10多种甜栗的自然产地在欧洲南部、北非、亚洲西南部和东部及美国东部,也称灌木板栗。传统吃法是烘烤。把栗子馅拌成的填充料塞进冬季的鹅肚里,味道鲜美诱人。现在,餐桌上曾经的经典菜肴,已随着烤鹅一起逐渐淡出。

查德布凡的板栗樹 1887(法国)保罗·塞尚(1839-1906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馆藏

板栗是周部落的标志性树种。《论语》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举行宗庙祭祀时,板栗是主要供品之一。它还是古代妇女的健身美容品和贵妇间相互馈赠的礼品。现在最普遍的吃法是糖炒栗子,大约自宋代起享有盛名。汴京出了个“李和儿炒栗”,他炒的栗子别样佳妙,“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糖炒栗子写进宋人笔记:“及来京师,见市肆门外置柴锅,一人向火,一人坐高凳子上,操长柄铁勺频搅之令匀遍。其栗稍大,而炒制之法,和以濡糖,藉以粗沙……”也是我幼时所见无锡炒货店熟悉的场景。“栗香前市火,菊影故园霜”,想起来唇舌间还黏着香糯酥甜的味道。

炒栗子也有不放糖。汪曾祺说,北京的糖炒栗子就不放糖。过去吃良乡产的栗子,果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给西太后吃的。栗子还可以做菜,栗子鸡是名菜。鸡,必须是当年小公鸡。在我发育成年时,父亲就为我做过一次,小火焖的,很好吃。
人为幸福来到世间,自然万物无不这样,这是法国作家纪德说的。所以,他在《新食粮》的最后一篇,写夜晚在佛罗伦萨山上的聚会,歌颂果实,寻求快乐。伊拉斯当众吟唱:

……朴实无华的花朵,

甜蜜可口的果实,

果实就是成熟的花朵。

还没唱完所有的花,诗人大发感慨,说花的价值就在于能结果。

盛开的栗子树 1925-30年(挪威)爱德华·蒙克(18631944

树篱上的黑刺李,

经雪一冻甜如蜜。

欧楂要放烂了吃。

枯叶色的大板栗,

火上烤裂才好吃。

“火中取栗”的词语大概就从这里来。那我们还能吃什么新的食粮呢?人类进化到现在,似乎才感到了粮食危机。但除了吃到作为粮食的植物,几乎还没有别的考虑。历史学家强调,现在地球上产生人口数量的庞大数字,真正依赖的是农业,一半功劳应归于谷物和豆类。谷物明显的优势占据了世界农业中长期的主导地位。但在今天,地中海地区的橄榄是重要的卡路里来源;印度和太平洋地区的椰子、澳大利亚的坚果是当地人重要的食品;地中海向东到亚洲地区,人们非常依赖于开心果、核桃、腰果和杏仁,是中东地区主要的烹饪食物;北欧人有榛子和栗子;美洲有山核桃。这些不只是美味,也富含维他命、蛋白质的丰富能量,还是重要的脂肪来源,是植物的精华部分。

采集坚果 1922  (美国)威拉德·梅特卡夫(1858 - 1925

有植物学家大胆提出丰富人类食物的新观点。唯一3年连获英国科学作家协会年度奖的科学作家科林·塔奇,《树的秘密生活》的作者说:“人类只依赖于树上的'农业’,也一样会繁荣兴盛。”他还说,尽管今天树上结出的食物对人类尚无足轻重,究其原因是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偶然情况。如果树曾经受到重视,也会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实际上,树在很多方面优越于谷物。甚至提出要改变思路:“应该抛弃谷物是核心,而其它食物来源是边缘、次要的成见。”或许,新食物正来自新思想。

诗经植物志专栏作者 | 青谷
编辑排版 | 摄诗

文章由本号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诗经动物、植物、二十四节气  合集

立春﹒诗经植物之寒有梅信   雨水﹒诗经植物之南山其蕨
惊蛰﹒诗经植物之华如桃李   春分﹒诗经植物之葛萧艾语
清明﹒诗经植物之杨柳沉浮  谷雨﹒诗经植物之降观与桑
立夏﹒诗经植物之瓜豆永好  小满﹒诗经植物之芃芃其麦
芒种﹒诗经植物之丘中有麻  夏至﹒诗经植物之薁蔹葛藟
小暑﹒诗经植物之荷其实莲  大暑﹒诗经植物之白茅束兮

立秋﹒诗经植物之凉风木槿  处暑﹒诗经植物之黍稷稻粱

白露 · 诗经植物之蒹葭苍苍  秋分 · 诗经植物之茜荩蓼色
寒露 · 诗经植物之下泉蓍草  霜降﹒诗经动物之豺的兽祭
立冬﹒诗经动物之雉入大水  小雪﹒诗经动物之象达百岁
大雪﹒诗经动物之虎与阳交   冬至﹒诗经动物之鹿斯之奔
小寒﹒诗经动物之防有鹊巢   大寒﹒诗经动物之鸡鸣昧旦

摄影与诗歌文艺店 推荐书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