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的相关体格检查

 新用户15991286 2022-10-23 发布于湖南
  观察
  • 颈椎的检查从肉眼观察颈椎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的准线和关节活动度开始。
  • 准线在冠状面的评估是通过观察头部活动对躯干及肩部的影响,乳突是否平齐和颈部软组织的对称性实现的。
  • 通过观察颈椎屈曲的状态和患者下颌部的方向可以评估矢状面的准线。
  • 如果一名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正常而在下颌部存在皱褶和隆起,则表明该患者的上颈椎可能存在功能障碍。
  • 从患者后面仔细观察,头部的任何旋转可评估头部在横断面的异常。
图片
  • 颈椎关节活动度的检查,通常取坐位最为有效。
  • 如果需要还可以仔细观察躯干的活动和肩部的稳定性。
  • 在屈曲过程中,患者的下颌部应该能够触碰到胸部:
  • 在后伸过程中,可以直视天花板:
  • 在旋转活动中,患者的下颌部头可以触到肩部:
  • 在侧屈过程中,外耳距肩部的距离不能超过两个或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
  • 这均会随着性别和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 如果观察得到的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筛选评估的结果不同,需要用专业的测量角度仪来更加准确地记录活动范围。
图片

动态触诊
  • 对颈部软组织结构、张力以及骨的排列、压痛等进行触诊时,要依据患者情况决定是仰卧位或是坐位进行。
  • 在仰卧位时,医生可以站或半蹲于患者头部方向:在坐位时,医生可以站在患者后侧。
  • 上颈椎:
  • 用手指尖的掌侧面触诊椎枕肌,对比双侧肌肉的肌力,肌张力和压痛点。
  • 寰枕关节的肌韧带检查方法是:将食指尖放在下颌骨与寰椎横突尖部和乳突与寰椎横突之间的区域触诊。
图片
图片
  • 位于寰椎横突、下颌骨之间的区域和乳突与寰椎横突之间的区域,双侧应该是对称的。
  • C0-C1之间的错位可能会影响到下颌骨与第一颈椎横突之间的区域。位于下颌角与寰椎横突之间的区域可能在枕骨向后旋转时关闭而向对侧旋转时打开。
  • 在侧屈过程中,乳突可能会出现不平衡,并且,位于寰椎横突与乳突之间的空隙可能会缩小。
  • 寰枢椎的骨性准线是通过比较寰椎横突与轴关节支柱是否相对平齐来评估的。
  • 医生通过用食指和中指触诊双侧的结构来建立联系。寰椎后侧有凸起或在寰枢关节突触诊到阶梯状感觉则说明在寰枢椎间可能存在旋转错位。
  • 寰椎的后侧有凸起或寰枢椎之间的间隙变窄则说明可能存在寰椎的侧方移位。
图片
  • 如果双侧枕骨下肌的紧张度和柔软度不一致或是椎枕肌明显紧张,则意味着上颈椎关节可能出现了某种功能障碍。
  • 然而,上颈椎位于动力学链条的末端,肌肉紧张度与准线不一致也是非常普遍的。这种情况可能是正常的变异或是身体的代偿性适应,而不代表关节的疾病。
  • 下位颈椎C2-C7:在这一部位,需要触诊棘突间的区域、后关节支柱(脊柱)的骨轮廓、压痛点以及准线。
  • 在坐位时,棘突间的区域可以这样触诊。将中指放在棘突上,食指与无名指放在两侧边缘侧,来比较邻近棘突间的韧带,由于棘突末端分叉,所以很难触诊到颈椎中间部。
  • 但是,如果颈部轻微前屈,将会变得容易触诊。关节柱是很不容易直接触诊到的,但是它可能是一个发现旋转移位的

广告

图片

-----------------------------------------

和颈椎病相关的检查

1、侧位椎间孔挤压测试

检查者位于患者的后面,患者坐位,头向患侧倾斜并后伸 检查者用双手(手指交叉位)向下压按患者头顶部,如果颈部、上肢出现疼痛加重或者放射痛,即为阳性。机制是侧弯后伸并挤压头部时,使椎间孔变小,从而使颈神经根受压加重,出现疼痛或者反射痛,多见于颈椎病。


图片


2、后仰位椎间孔挤压测试

患者取坐位头稍微后仰检查者将手置于其头顶部并向施加压力,若出现患肢疼痛加重,反射痛,即为阳性,见于颈椎病。


图片


3、颈神经根牵拉测试:
颈神经根分颈丛C1-4及臂丛C5-T1以下三种试验方法不同,临床意义亦不同,三者互相参照,对定位诊断很有价值。

1)臂丛神经牵拉测试:
患者取坐位(站立位)稍微低头 检查者站立于患者患侧一手扶患侧头部 一手握患侧腕部 然后两手向相反方向推拉 ,

若出现放射性疼痛肌麻木即为阳性 试验对诊断上中下三段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病均有意义,即颈丛与臂丛病变均可表现为阳性。其中臂丛神经受累的中下段颈椎病最易出现阳性,故称臂丛神经牵拉测试。

除神经根型者为阳性外,臂丛神经损伤、前斜角肌综合征者均可呈现阳性结果。若在牵拉的同时迫使患肢做内旋动作,Eaten加强测试。

2)推头压肩测试
术者一手扶患侧头,另一手置患侧肩部,两手向相反方向用力,做推头压肩测试出现疼痛麻木为阳性,该测试主要用于诊断中、上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者颈型颈椎病,C5以下的颈推病此试验多不明显。


3)直臂抬高试验:患者坐位或立位,手臂下垂,术者站在患者的背后,一手扶其患肩,另一手据其腕部向外后方抬高手臂,若出现疼痛为阳性。此试验主要用于臂丛神经病变、C5以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前斜角肌综合征、肋锁综合征,而C3以上的颈推病多为阴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4.椎动脉扭曲试验
适用于有头昏症状者。术者一手扶患者头顶,另一手扶其颈部,使头向后仰并向左(右)侧旋转45°,约停15S若出现头昏、头晕、眩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者即为阳性,为对侧椎动脉供血受阻,提示椎动脉综合征、椎动脉型颈椎病。

此试验应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对年龄大、头晕较重者,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晕厥。

5.颈引伸试验(颈椎间孔分离试验)
对疑有颈脊神经根痛者令其端坐,检查用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领及枕部,逐步向上牵引,若原有上肢麻木疼痛减轻或消失为阳性,表明颈脊神经根在椎间孔内受到卡压,提示椎间盘病变,椎间孔缩小,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综合征发作期进行此项试验,头昏,头晕,耳鸣等常有减轻或消失。可作为颈部牵引治疗的指征之一。

图片


6.颈屈伸试验下列的三种方法,出现的反应不同,临床意义也不一样,对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1)力米特(heme)征:患者坐位或立位,屈颈低头,如出现沿肩背向下射至腰腿的疼痛或麻木即为阳性,此征曾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的特异性体征,实际如脊髓型颈椎病、肿瘤、放射性脊髓病等都可出现阳性,其中以颈椎病最多见,如伸颈仰头试验也阳性,则多提示黄切带肥厚。

(2)低头屈颈征:作法同 hermitte征,但出现反应不同:

①疼痛成麻木仅局限在颈肩手;

②可出现头晕、耳鸣,提示颈椎椎体后外缘骨赘形成,或为后外型颈椎间盘突出。

(3)仰头伸颈征:作法与低头屈颈征相反,但出现症状相似,即仰头伸颈时出观疼痛、麻木或头晕、耳鸣,回到自然位或低头屈颈位则症状消失或缓解。本征主要提示上关节突移位或增生,故对诊断后关节病变有一定的特异性。

7.颈静脉加压试验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检查者用双手压住颈静脉,脑脊液压力升高,刺激蛛网膜下腔内的脊神经根而诱发出现上肢麻木疼痛者为阳性,可见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椎间盘突出、颈脊髓硬膜下肿瘤等。

图片


8.头前屈旋转(Femz)试验瞩患者前屈头部,然后左右旋转,颈椎产生疼痛为阳性,多见于颈椎骨关节病。


——全文完结——
本文为网络整理分享类文章,不做商业用途
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图片
继续下拉
原文作者:网络整理
编辑排版:康复小南宁
小编微信:kangfxnn
医院介绍: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