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浦中医王贻江温胆汤治疗失眠不寐医案

 杏林圣手 2022-10-23 发布于山西

失眠不寐良方--温胆汤

王贻江医生

春分已过阳气渐渐升起,临证发觉失眠不寐病人也多了起来。随手翻阅案头《古今医案选录按》,里面记载一例失眠病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并谈谈自己临证感想。

汪石山治疗一女,年15,心悸常常感觉好像有抓捕她,趴在母亲怀里,周围数个丫头守护,还是心悸惊恐,整夜的不能入睡。请来好多医生来诊治,都说这病在心,药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等,结果没有效,病人还惊恐不能入睡,或入睡即惊醒。后来请来名医汪石山,汪诊脉,脉细弱而缓,如是说'这胆病啊!'随后开出方药'温胆汤',病人服后安然入睡,诸证悉除。

我们来看看这个温胆汤为何如此神效,服之即安然入睡。汪石山是为何诊断属于胆病?

温胆汤出自宋代名医陈言(字无择)的《三因方》,为传世名方,由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甘草及生姜大枣组成。所治疗疾病病机是三焦气郁津凝,痰热为患,此方原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有亦相,遂致心惊胆慑,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惊悸不寐是本方主证。此方治疗心悸失眠是少阳三焦不利津气不利,气郁化热液聚为痰,痰热阻滞少阳三焦所致,少阳三焦为痰热阻滞,则阴阳升降出入的通路被阻,故阳不能入阴,则不能寐,即入睡困难。加之痰热侵扰心胆,则心悸易惊。

恢复三焦津气出入正常,必须化痰行气。方中半夏燥脾湿而祛痰涎,陈皮化湿浊而复脾运,竹茹化痰涎而清郁热,茯苓渗水湿而通水道,令脾运健而湿痰去,水道通而津液行。痰阻气必滞,治痰必行气,故用陈皮之辛香以醒脾利气,枳实之苦泄以下气消痰,则津行气无阻。少用甘草和胃健脾,姜枣调和营卫,合而用之,能清热化痰,理气行滞。

胆与三焦同属少阳,故汪石山诊为胆病,实则肝胆湿热,阻滞三焦,卫气不得出入,加之肝胆相火,滋扰心神,故失眠惊悸。

此方治疗失眠多有加味,估计汪石山也有所加味。《证治准绳》里的十味温胆汤,加了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熟地黄、人参治疗心胆气虚触事易惊,心悸烦闷,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失眠不寐,坐卧不安。而《古今医鉴》的高枕无忧汤加人参,石膏、麦冬、龙眼肉、酸枣仁治疗心胆虚祛,昼夜不睡,百方不效,服此一剂如神。本人在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不寐类似病机也喜欢应用温胆汤,并随证加减,如加重镇安神的龙骨、牡蛎、珍珠母,清热安神的黄连、栀子,养血安神的地黄、当归、首乌藤。再按大自然阳气升降规律适时服药。临证效果非常满意。

汪石山是明代名医,这个医案记载比较简略,既然用温胆汤必然有温胆汤的主证即痰热互结病理变化,必见失眠惊悸,失眠不寐或胸闷口苦舌苔黄腻脉数等。这些证像才是痰热辩证依据,也是应用温胆汤神效的依据。

这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医是如何认识失眠的,失眠发病机理是什么。首先确定的是属于心病,因为有两个功能,一个主神明,另一个主血脉。神明病变就会失眠惊悸健忘多梦烦躁等。失眠基本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不交。病理变化是一阴虚不能纳阳,二阳盛不得入阴。心主丶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实证的滋扰心神的热邪有两种,一种是心本身的热邪,即心火,叫君火。心是君主。心火亢盛,心神不安;另一种是就是肝胆之火,也叫相火。肝是宰相。本例病人心神不安当是相火肝火,扰乱心神不安惊悸惊恐。另一个原因就痰浊阻滞三焦,阳气不得入内,故失眠不寐。虚证是属于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年老体衰的精血不足,阴虚火旺,不能入睡,易醒,早醒,多梦,又需另当别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