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宪问篇》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莫远忧的图书馆 2022-10-24 发布于河北

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注释】

▲惠人:惠爱于民,仁爱。

▲子西:春秋时期有三个子西,一是郑国公子夏,字子西,与子产是同宗兄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子西先子产去世;二是楚国斗宜申,字子西。公元前617年,斗宜申与子家勾结,策划杀死穆王,阴谋败露后被处死。三是楚国令尹公子申,与孔子同一时代,公元前479年,被白公胜所杀。

先问子产,再问子西,应该是指公子夏。斗宜申谋乱被杀,公子申与孔子同一时代,后孔子而死,孔子评论的人物都先于孔子。

▲伯氏:齐国的大夫。

▲人也:有才能的人,才能足以服人。

▲骈邑:地名,伯氏的采邑。

▲没齿:指一辈子;终身。

【译文】

有人问子产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是一个惠爱于民的人。又问子西怎么样。孔子说:他呀,他呀!又问管仲。孔子说:才能足以服人,剥夺了伯氏骈邑的三百户采邑,使伯氏终生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伯氏直到死对他也没有怨言。

【学而思】

子产德大于才,管仲才大于德,子西才能不足,君子背后不言人之短,故曰:彼哉

朱熹《论语集注》或问:管仲子产孰优?曰:管仲之德,不胜其才。子产之才,不胜其德。

【知识扩展】

《左传·襄公十年》:“子西闻盗,不儆[jǐng]而出,尸而追盗,盗入于北宫,乃归授甲。臣妾多逃,器用多丧。子产闻盗,为门者,庀[pǐ]群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尸而攻盗于北宫。”

【译文】子西听说有叛乱,不设警戒就出来了,收了他父亲子驷的尸骨就去追赶叛乱分子。叛乱分子进入北宫,子西就回去,召集甲兵,但是家臣和妾婢多数已经逃走,器物也已经大多丢失。子产听说有叛乱,设置守门的警卫,配齐所有的官员,关闭档案库,慎重收藏,完成防守设备,把士兵排成行列以后才出来,有战车十七辆。子产先收他父亲尸骨然后在北宫攻打叛乱分子。

《资治通鉴·魏纪四·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初,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副,常以职位游散,怏怏怨谤无已,亮废立为民,徙之汶山。及亮卒,立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平闻之,亦发病死。平常冀亮复收己,得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也。

习凿齿论曰:昔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严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鉴至明而丑者忘怒;水鉴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水鉴无私,犹以免谤,况大人君子怀乐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

【译文】当初,长水人校尉廖立,自以为才气名声都适宜作诸葛亮的副手,常因职位调动频繁,抱怨诽谤,怏怏不已。诸葛亮罢免廖立为平民,放逐到汶山。到诸葛亮去世,廖立流着泪说:“我将终生要留在蛮夷之地了!”李平听到噩耗,也发病而死。这是由于李平常常希望诸葛亮再次收用自己,得以补过,而料想后来的当权者不能这样做的缘故。

习凿齿评论说:从前管仲夺了伯氏在骈地的采邑三百多家,伯氏终生没有怨言,圣人都以为是件难事。诸葛亮去世使廖立流泪哭泣,李平发病而死,岂只是没有怨言而已!水最平的时候,倾斜的物体会取以为准;镜最明的时候,丑陋的人会忘记发怒。平水、明镜所以能使万物原形毕现而不招致怨恨的原因,是由于它们无私。水、镜无私,还可以因此免遭毁谤,何况大人君子心怀怜惜众生的爱心,广布体恤宽恕的恩德,法在不可不用时才使用,刑必符合罪犯所犯的罪行,不因私而赐爵,不因怒而诛杀,天下还会有不顺服的人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