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晁恩祥-关于哮病若干问题的探讨(一)

 火帝养生_WSH 2022-10-25 发布于云南

支气管哮喘,中医认为是一种发作性的气喘痰鸣性疾病,中医的哮病与西医所说支气管哮喘基本一致。

是由多种细胞、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炎症可以引发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引起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哮喘是一种多发性常见病,是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重要疾病之一,必须给与高度重视。

一、 关于哮病的文献记载与演变

(一)、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哮喘在全世界约有1亿5千5百万患者,我们国内成人发病率为0.7-1.5%,儿童为0.7-2.03%,大约全国药有1000万~ 2000万患者,且以青壮年及儿童居多。

(二)、哮病的历史沿革

1、病名:

(1)、以病因为名者,如冷哮(寒哮)、热哮、风哮、痰哮、鱼腥哮、酒哮、糖哮等。

(2)、以症状特征为名者,如呷嗽、吼哮、舸喘等。

(3)、以病性为名者久病有虚哮、 初病为实哮之区别。

2、哮喘的沿革

(1)、《内经》中无哮证之名,《素问》中有“.......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的记载。

(2)、《金匮要略》提到:“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3)、隋.《诸病源候论》中说:“呷嗽者......其胸膈痰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博咽喉之间,痰气相搏,随嗽动息,呼呷有声”。又说“肺病令人上气,亦胸膈疾满,气行壅滞,喘息不调,致咽喉有声”。

(4)、唐~《圣济总录》、《普济方》也有“上气呷嗽”、“其呀呷有声及水鸡声”的记载。

(5)、元朱丹溪首创哮喘为一个独立的病名,并阐明病因主痰且将哮喘与痰喘及喘促加以区别。《医学正传》对哮喘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分,并说:“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6)、明-《赤水玄珠》言及:“起自幼年食咸太过,伤脾肺所致”。叶桂也有“痰哮”、“咸哮”、“酷哮”、“过食生冷动稚天哮”之说明。张景岳及孙一奎则言其有“夙根”。

二、关于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病因

1、中医对病因的认识

强调六淫、七情、饮食不当、身体素质等。

2、素体禀赋

(1)、禀赋包括遺传及家族史

(2)、小儿哮喘,古代有“幼稚天哮”之说,认为是先天不足所致。

(3)、另外也可因感冒、麻疹、咳嗽等病及体虚原因诱发。

3、外邪

六淫中风、寒、热等原因外受可引发哮喘病。由于哮病亦为肺系疾病,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可以因外邪引发哮病。外邪还可以因吸入花粉、烟尘、异味引发哮病者;饮食也很重要,如有的患者嗜酸、咸、肥甘、鱼虾等,可因此致敏而引发哮喘。

4、西医强调激发因素

激发因素较广泛地反映了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作,更可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吸入物、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以及一些化学物质及空气污染物质,同样认为可以发病。同时重视食物、气候变化、运动、精神因素以及感染、某些药物、妇女月经期、妊娠等生理因素亦可使之发生哮喘。

(二)、对哮喘病机的认识

1、病住在肺系

哮喘其病位在肺系,也包括气管、支气管。哮喘的喘息、气憋、咳嗽反复发作,病程相对较长。传统认识反复发作、久病可以由肺及脾、及肾。

2、哮喘的病理因素

(1)、以痰为中心:

中医传统认为哮喘“以痰为中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引用《金匱要略》“膈上病痰,满喘咳吐.......”,以及巢元方“呷嗽者......其胸膈疾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博咽喉之间,疾气相搏,随嗽动息,呼呷有声”。又说“肺病令人上气,煎胸膈痰满,气行壅滞,喘息不调,致咽喉有声如水鸡之鸣也”,强调“痰气博结,壅塞气道”。

(2)、夙根论:

“伏痰”为其因。张景岳认为“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感于劳即发者亦名哮喘”。

(3)、风邪为患:

风邪主要是根据中医对哮喘症状学的分析

痰是一部分患者的主因;有的患者表现有外受风寒、风热的因素而发;也有患者表现突发咳嗽或哮喘,早期还常有喷嚏、鼻咽部痒感以及过敏因素。

哮喘可以见到突发突止。

这些都反映了气道挛急诸如风之特点,因而属风邪犯肺、气道挛急。

3、病证要素

(1)、分析哮喘全过程表现

归纳有寒、热、疾、风、虚、瘀等要素;风寒者伴寒痰可发寒哮;痰热,可发热哮;风虽为外邪,亦反映了某些患者内在的过敏体质因素;虚者则大多为哮喘久病,可致肺、脾、肾虚;  哮喘久病伤络致血瘀、口唇紫暗等。

从而也一定程度地造成正气受损,易受到外因诱发,反映了从实转虚的变化规律。

(2)、以往对哮喘病机的认识

1959年,认为哮喘病人患有广泛的支气管气道狭窄,其特征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呼吸急促、喘息,多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缓解。

1962年,认为哮喘是气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为特征的疾病,表现为广泛的气道狭窄。

1982年, 曾经有过“哮喘是一个以支气管发生可逆性阻塞性为特点的疾病”的认识。发作时以“气急、咳嗽、咯痰,和肺部哮鸣音”,病理变化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粘膜肿胀,认为多数患者与变态反应有关。

1992年以后,强调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强调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为今日指南打下了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