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虚形成的原因

 昵称66398640 2022-10-25 发布于北京

气虚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气的生化不足,如先天禀赋不足,元气衰少;或脾胃虚弱,水谷精气不足;或肺的宣降失常,清气吸入不足。总之,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气的生成减少。

编辑

二是气的消耗太多,如过于劳倦,或外感热病,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使气耗散过多而致虚亏。气虚的临床表现,以精神委顿、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眩晕、自汗、面色白光白、舌淡、脉虚弱等症为特点。但由于气有温煦、推动、固摄、气化、防御等不同的功能,又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各脏腑经络之气等分类,因而气虚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各有所区别。如脾气虚则运化无力,见食少便溏、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等症;肺气虚则呼吸功能减退,见声低懒言,动则气喘等症;心气虚则主血脉功能减退,见心悸、脉弱等症;肾气虚则气化、固摄、推动功能减退,生长发育迟缓、小便频数、遗尿等症。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以先天之精气为基础,赖后天水谷之精气的培育,。故无论何种气虚最终都将导致元气亏虚,而表现为全身性气虚。气虚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精虚,或血液、津液的生成不足、运行迟缓,或精、血、津液失于固摄而流失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