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在公开场合表扬一个人,后果很严重

 谢耳朵馆长 2022-10-25 发布于四川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在商场当中随机挑选了一家商店,并且让店员在两位购买者的前提之下,夸赞其中一位顾客长得漂亮,穿着自家衣服特别合适。
随后研究人员问另外一位购买者是什么感觉,大多数人会表示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反感,尤其是被夸赞的人是自己好朋友的情况下,这种反感或是抵触特别明显。
这是心理学中非常经典的一个实验,研究人员主要想证明的就是夸赞个体对他人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只需要一句简单的赞美,就能够换来人们一天的好心情,但是夸赞必须分时间,分地点,在公开场合当中当众表扬一个人,实际上并不能激励群体共同进步,如果处理得不当,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被夸奖的人受到群众的排挤。
在不少场合当中,尤其是在学校和职场当中,老师和管理者通常喜欢通过公开夸奖一个人,来试图激励整个班级或是团队向前发展
例如在职场当中,每周都会评选优秀员工,并且在当周的例会当中公开表扬。而在学校当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老师们每天都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班上的优秀学生,对于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或者表现优秀的同学,老师从来不吝啬他们的夸奖。

引发嫉妒心理

公开的表扬一个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群体当中的每个人都成为了被比较的对象,有人被夸奖的同时,就一定有人被否定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被贴标签,而那些被当众夸奖的人很有可能遭到大部分人的嫉妒,这些嫉妒的人甚至在日后做出报复行为。
嫉妒心理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著名心理学家尼尔斯指出,嫉妒心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良性嫉妒,第二种是恶性嫉妒。在开头提到的实验当中,购买者发自内心的恭维实际上可以归纳为良性嫉妒,但是由于同伴被夸奖,他们内心当中的嫉妒就会转化为恶性嫉妒。
通常来讲嫉妒并不是随机产生的,而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之下产生的,在与被表扬的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人们内心当中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对方也没有特别优秀的想法,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没有得到好的机会而已。
而当心怀嫉妒的人在主观上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嫉妒的心理就会进一步加剧,他们越是难以证明他人得到的认同来自于不公平的对待,内心的嫉妒情绪就会越强烈。总而言之公开地赞美或者表扬一个人,只会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以及社交当中遭遇更多困难和挫折。

培养自恋者

能够得到权威人士的表扬实际上等于对于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他人的认可能够让个体觉得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得到了认可,然而,对于那些原本对于自身价值没有足够了解的人而言,他们对于自身的评价大多基于外界的评论之上,而会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内在价值系统与在外评价完全联系在一起。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公开地表扬一个人还很有可能培养出一批自恋的人,得到他人的高度认可之后,一部分人会觉得自己是人群当中与众不同的存在,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优秀。那么原本就有一些自大的人就会将这种莫名的优越感表现出来,甚至会将他人的夸奖当作是自己炫耀的资本。
隐性的自恋者通常会表现得更加含蓄一些,他们在得到夸奖之后,只有可能产生一种错误认知,当他们眼前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就会显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和敌意。
表扬虽然可以激励个人,有的时候也可以激励群体,但是表扬也一定要分清场合,分清状况,用对了能够激励集体共同进步,用错了只会导致大多数人的不满
除此之外,我们在生活当中对待其他人被表扬这件事情,一定要保持足够的理性,他人被表扬一定是由于其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足够优秀或是出色,并且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价值认知,都应该建立在对自己清晰的认知上,而并非是建立在他人的评论或是夸奖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