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花椒不麻

 冬歌文苑 2022-10-26 发布于北京

花椒不麻

这世上香料那么多,我却唯独偏爱花椒。

小时候爸爸做菜,总会抓上几粒花椒。小小的个头儿在油里翻滚、爆裂,带着一丝冲的香味从门缝里飘进,挠得我心里直痒,手头的数学题,是没有心思的了。再普通的青菜,也格外爽脆起来,若是不小心咬到,嘎嘣一声脆响,便麻倒了一片牙齿,霎时间“乍吃黄连心自苦,花椒麻住口难开”,一家人相视而笑,花椒便成了默契。

工作后,不常吃到如此直接而豪爽的花椒,反而在许多地方与花椒的其他形式邂逅。下班路上,往往拐进市场买上一小袋炸蘑菇,老板娘每次都会麻利地丢进一包椒盐,留下一句:“回去撒上再吃,不然太腻!”才知道所谓椒盐,就是花椒面与盐的巧妙融合。

花椒乐于与其他滋味搭配,有时,不像椒盐这般寻常,或出乎意料,带来耳目一新之感。曾在餐厅里见到过花椒奶茶,雪白的奶油上撒着几粒珠圆玉润的花椒,宛如一幅冬日踏雪图,远远看上一眼便挪不开目光。赶忙点了一杯,凑近鼻尖,清凉气与椒麻感扑面而来。

印象里独属于花椒的江湖,还得是川菜。三五好友,无须特意邀请,便相约在老地方,椒麻鸡、沸腾鱼、麻辣火锅可谓是解压的三大法宝。肉眼可见的花椒粒,或停留,或翻滚,撞击着味蕾深处的神经,消解着浓烈的辛辣。一阵风卷残云过后,只余下毫无心事的满足。

若是以为花椒的用武之地只在餐桌,那可就太小看了它。北魏孝文帝的第二个皇后冯润,深受孝文帝喜爱,但她却趁孝文帝外出时,被传出养男宠甚至淫乱后宫的丑闻。孝文帝临死前,要杀死红杏出墙的冯氏,便喂她吃花椒,最终“乃含椒而尽”。谁又曾想,芝麻大小的花椒,竟会被当做杀人利器。

当然,这毕竟是统治者的特殊偏好,同样是在皇宫,花椒却以其功效被视若珍宝。

汉成帝刘骜对美人赵飞燕一见钟情,纳入后宫后,不久就册封其为皇后。母凭子贵的社会,赵飞燕很想生下一个儿子来讨刘骜的欢心,却苦于久无身孕。御医诊断说是宫寒导致不孕,于是想出一妙招,既然花椒性温热,就“以椒涂壁和椒房,取其温也”。虽然赵飞燕一生也没有过子嗣,但椒房却被长久地传承下来,成为后宫宫殿的象征,《甄嬛传》中的“椒房之喜”也由此得名。

不知是否从这个故事开始,花椒和女子便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花椒姜枣茶也横空出世,成为暖宫除湿的代名词。“不做湿美人”的广告语让人蠢蠢欲动,实在经不住诱惑,买来一尝,香甜中果真添了一丝清麻。

不止于此,有时候,花椒可谓是最佳助攻。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诗经·陈风》中的花椒,是女子送给男子的定情信物,撩汉的小心思,在花椒这儿被用到了极致;“有椒其馨,胡考之宁。”花椒可用做祭祖,表达对先人无限的思念与祝福;汉朝人《四民月令》有言:“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敬花椒酒也是古代新年必备的一环。英国人扶霞·邓洛普写的《鱼翅与花椒》中这样说道:“时至今日,四川的偏远地区还保留着古老的习俗,婚礼的时候要朝新郎新娘扔花椒。”

花椒的美好被用了个遍。它自己呢?也从未露怯,可与一切相融,也坦然接受来自任何场合的考验。

读到这儿,我小跑到厨房,摸出一把花椒,看那小小颗粒在手中飞舞、跳跃,也期待自己活成一颗花椒,拥抱无限可能的人生。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