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松人的状元情结

 夜黑心明 2022-10-26 发布于安徽
宿松人的状元情结
石普水
高考成绩刚刚揭晓,马上有人爆料:宿松今年文科状元646分在程集中学,理科状元679分在宿松中学。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金榜题名是人生最大的喜事。有道是“中状元名扬天下,蒙圣恩帽插宫花。”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古代举人参加“殿试”第一名称“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状元名称起于唐代。 “状”取自“投状”。唐朝的会试,规定各州贡送到京城的举子,应试前要向礼部呈递州、府的解状和考生的出身履历等案状,统称为“投状”,相当于现在中考、高考上报的考生材料;经礼部会试合格后,礼部又要将新进士前若干名的身份材料、考试试卷和成绩评定一并呈报给皇帝,称为“奏状”;最后由皇帝亲策于廷和钦定名次。“元”即为第一名,居榜首之意。
一位太湖的朋友不无骄傲地告诉我说,历史上太湖县有“三位状元,八十多位进士” 。
我如鲠在喉。
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东与望江县共抱泊湖,南与江西省湖口县、彭泽县隔江相望,西同湖北省蕲春县、黄梅县接壤,北和太湖县毗邻,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
宿松自然资源丰富。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第二、安徽第一,养殖条件优越,名优特水产品有较高知名度。宿松地理条件优越,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值得自豪的家底自然不少。但是,宿松没有状元,这是宿松的遗憾。
为了宿松能出状元,我们的先人不可谓不呕心沥血。
选择地脉。县城建设在鲤鱼山麓,东西走向,在鲤鱼山北有一座山,宿松人称之为龙山。“鲤鱼跳龙门” ,多么好的地脉啊!宿松人相信这是一块风水宝地。然而,宿松地脉被人为的破坏了。据说有不怀好心的人建议在鲤鱼山的中间修一条小路,等于在鲤鱼鳃上串了一根绳索,鲤鱼再怎么用力也跳不到近在咫尺的龙山——即“鲤鱼跳不到龙门” 。这是宿松古人寻找不出状元的原因。宿松没有状元,这是宿松学子的遗憾。民间流传,宿松不出状元是县官与地仙破坏了宿松地脉风水,他们在鲤鱼跳龙门的鲤鱼山开凿一条“龙井路”,这路如“串”扼住了鲤鱼鳃,让鲤鱼跳不起来。
祈求神仙保佑。宿松文庙座落在“钦圣门”背后,现在的实验小学。 文庙前有“戟门”、“泮池”、“棂星门”,后有“启圣祠”,戟门东向为“省牲所”、“乡贡祠”,西向有“名宦祠”。出棂星门向东为“魁星楼” 。“魁星楼”是两层砖木结构的楼阁,外悬匾额“魁星阁”,阁内有木雕“魁星点斗”象,一腿屈曲,一腿直立,左手擎斗、右手擎朱笔,跳之作“点”状,形态威严毕肖。“魁星点斗”象征中举点元,状元及第。据说,宿松文庙里的魁星老爷,早年是赤裸上身的,虽然也手擎朱笔,但是低头耷脑,无精打采。这是魁星老爷自己“肉袒”谢罪?还是宿松人对他的惩罚?不得而知。赵世暹(1789~1871),字蔗泉,号疏樵,九姑千冈岭赵家大屋人,道光十九年(1839)参加乡试,获得第一,为解元。解元虽然不及状元,但是总算是一“元” 。宿松人觉得魁星老爷多少出了一点力,给他穿上了一件背心衣,以资鼓励。但是不肯给他红袍马褂——“革命尚未成功,诸君尚需努力” 。宿松人翘首以盼:松滋大地出状元!
建立激励机制——不出状元不开大门!《宿松县志》记载,宿松32名进士,其中我们石姓中进士9人。宿松石氏宗祠在县城实验小学内,然而离钺祖支祠几百米的小东门还有一座石氏宗祠,座落在原来新华书店对面的原木器社旁边。这是钺祖的一个支裔“老六房”建造的。“老六房”是宿松石姓最优秀的一个房族,是出进士最多的一个房族,石氏9进士有6位出自这“老六房”。但是祠堂建成后,正门一直关着,平时进出都走旁边的东门。为什么不开正门呢?其中秘密一直对外秘而不宣。石氏虽出了九进士,虽有名列二甲第三名的葆元公,但石氏没有状元,石氏要出状元——这所石氏宗祠的大门就是为迎接新科状元而开的!他们立下一条家规,警诫石氏后世子孙:“不出状元不开大门!”石氏子孙终于没有考“状元”。石氏宗祠正门也一直没有打开。这座象征性的宗祠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这是历史的遗憾。但是这话振聋发聩的名言一直流传,告诫的不只是正在求学的石氏子子孙孙。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考“状元”的学生也不是好学生!
捐资助考的《乐输条议》。石氏家族有一位“鲁氏”“捐缗七百余千,存祠赁放生息,以作乡会试场费。”解决家庭贫困的石氏族人“乡、会试”的考试费用。他们族中同时请专人培训辅导。石氏学子每人“月作两课,每课一文一诗,汇集送阅。”同时明确规定补助、奖励标准。它规定:“议乡试场费,各给八足钱十千”,中式者“给贺仪捌足钱五十千”——补助、奖励两条钱;会试场费给捌足钱四拾千”;中式者“给贺仪八足钱壹百千”;“入泮者给贺仪八足钱十千”;“食饩者给贺仪八足钱十五千”;“拔贡副贡给贺仪八足钱二十五千” 。《乐输条议》作于“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即公元1837年,其后石氏家族“六顺堂,称一邦望族,多乙科、多甲榜、家声扬谱牒,数近日,诗书门第,只一姓部曹御侍,出色松滋(周永济)”。
宿松没有状元,这是宿松古人的遗憾。如今历史翻开新的一页,相信宿松学子一定能够发奋迎头赶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15.7.6.)(草稿)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