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陽貨: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礼记·曾子問》 子夏問曰:「三年之喪卒哭,金革之事無辟也者,禮與?初有司與?」 孔子曰:「夏后氏三年之喪,既殯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記》曰:『君子不奪人之親,亦不可奪親也。』此之謂乎?」 子夏曰:「金革之事無辟也者,非與?」 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昔者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今以三年之喪,從其利者,吾弗知也!」 《论语·八佾》: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论语·子張》: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论语·子張》: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