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太极图说/揭开“太极图”神秘面纱

 A松毛岭634高地 2022-10-27 发布于山东

●古太极图说

【译文】

天地之中所谓的形上与形下、道与器的区分,并不是说道单单是道、器单单是器,道与器截然分开。而是器就是道借以显现、体现的载体,而道就是器的本质面目。虽然想刻意的把道与器二者分开,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这样是不是就说《太极图》主要反映的就是天地万物归于“空无”的一面、没有其它别的意思在内呢?事实并非如此。在图中,阴阳两仪,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象,乾、坤、兑、艮、离、坎、震、巽等八卦以及天地间所有的万事万物,都已经全部包含在图中了。但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是说《太极图》又将陷于“有”的一面呢?事实同样也不是这样。从仪象卦画等符号,和万物中诸多不同的物种和类别,可以看出,《太极图》所反映的四象也不是仅仅局限于具体的物质现象。所以说,作为万物产生本源的“天 ’,也就是太极,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的,这说明它是多么的隐秘啊!但是,同时又生成天地形象、万物形象,它又是多么的明显可见啊!然而,春夏秋冬四时更迭运行,万物生长,没有不是太极生生不息精神的体现;天地变化、万物生老病死,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是又都超不出太极化育流行、创造万物的功能之外。从太极这个大,到天地中的万事万物,再从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到太极这个大一,其间的规律都可以从这张太极图中反映出来。默默的体悟这张太极图中所蕴涵的道理,那么太极化生万物的奥妙就可以了然于胸,很清楚明白了。从而天地变化的机密、圣人教化众生的方法,便可以不向别人请教而自己全部明白了。于是作为宇宙间的天、地、人一才就可以连为一体,天人合一,万物浑然一体,真是很完备和美的事情啊!可以看出,一般所谓的“执中”,即执守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也就是执守这种道理;所谓的“慎独”,也是对这种道理的遵从。所谓的上古圣人流传下来的真理,所传的也就是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怎么能够仅仅因为图象而忽略其中所蕴涵的这种道理呢?

“道”必定是至善无暇的,因此天地间所有的“善”才能都从它产生,并且这种产生并不会间断,而是层出不穷的。天地间的事物都是天然产生的,因此万物都从它生化出来,这样的产生才是神秘不可推测的。而能包罗万象、作为世间所有事物的主宰者,只有天才能称得上,天覆载万物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是无声无臭的。并且,作为万物根源的道产生万物并没有刻意的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但是看起来又象有意雕刻了一样。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学习所谓的知识,但是,古代哲学家老子却认为婴儿大智若愚,天真无邪,其智慧、能力都是超过别人的。圣人主张无思无虑、无为而治,然而说到仁义之德,却都归于它。大概是只要有一丝一毫的人为的安排布置都不可以称得上是至道,也称不上是至物,何况是称呼它为“ 太极”呢?纵贯天地,横亘占今,使万物瞬息之间变为尘土的,都包含在太极之中了,但是,表面上看起来其智力却是多么的平庸啊!所以天地间的造化,其消、息、盈、虚的运行规律本来没有方向,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穷尽,是不能够完全得到而描述清楚的。对于不能够得到而加以描述清楚的事物却反过来用图形来描述它,那是为了形容天地间万物自然运行、生生不息的规律的缘故。如果用人为的因素故意去措述分析它的话,那么天地万物自然之奥妙反而不明显了。只有这张图,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面的只是因为这张图流传的时间太长远了,所以起名为“古太极图”。

我曾经读过《易经.系辞》的第一章,这一章的内容好像与“古太极图”所反映的内容相互印证。 《易经 ▪ 说卦》 中“天地定位”那几章,就是阐述说明“古太极图”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个图从整体上来说,反映的就是太极,其中的黑白即是表示阴阳、两仪、天地、尊卑、贵贱、动静、刚柔的具体位置。黑色部分与白色部分的多与少,即是反映阴阳二气相互消长的规律。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把不同的事物分门别类,天地万物成象成形。

春夏秋冬寒署变化,乾代表男,坤代表女,天地间所有的规律都可以从这张图上看出来。从卦象上来说,乾、坤二卦一上一下,坎、离二卦一东一西,震卦、巽卦、艮卦、兑卦四卦随着阴阳的消长变化而有升有降,分布在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角落,于是八卦就这样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然而,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以及由此显示的吉凶祸福等规律,虽然在图中有所体现,但是,至于为什么会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以及这些规律这样的深刻含义,仅仅从图的表面并不能看出来,其实,阴阳二气由微弱到显著,循环变化,无穷无尽,所展示的就是太极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奥妙所作。太极不过是阴阳浑然一体的整体罢了。其实这张图的原意,本不是说先有太极,然后从太极生出阴阳两仪,再由阴阳两仪而生成四象和八卦。又怎么能说阴阳两仪产生了于是太极便不见了、四象产生了于是阴阳两仪便不见了、八卦产生之后于是四象便不见了,把两仪、四象、八卦单独看作独立的物体,而另外有一个太极主辛着它们、统治着它们呢?只有对此图细心的研究体会,才能够理解天地造化的盈虚消长、于潜移默化中生成万物的规律,只要效法它的规律便可以理解自然的规律,又何必另外绘一张图来体会它、又何必再另外造一些名次概念来分析研究它呢?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最高最深的道,它是离不开日常平常之物的,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最神秘的事物,但是只有通过对一个一个的小事物理解才能慢慢的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才能使知识逐渐增加。如果说孔子以前的时候没有太极图而先天太极图是伏羲所画、后天太极图是周文王所改制的话,从《易经》本身来考证的话,都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可以对之抱以怀疑的态度。虽然如此,乾坤二卦的简单明了,道德功绩的久远和宏大,后人却从此图可以看出来。而舜所谓的执守中道的主旨、孔子弟子所遵守的孔子一以贯之的宗旨,都是这种真理的体现,除此之外,并没有其它奥妙可在。但是,呆板的按图索骥的做法,显然又不是古人画太极图以说明教化人类的宗旨本意。所以《易经 ▪ 系辞上》中说,将这一.普遍原则理解至精妙而透彻的地步,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静而无为使之自发地产生作用,默默无言而使人产生信赖,这就是德行深厚的表现。

“古太极图”是圣人为了透漏天地自然造化的机密,告诉世人通过修养身心道德来体悟回归太极真理的。这种真理与天地相比的话不算大,与人身相比的话不算小,与古今相比的话不算远,与人的呼吸频率相比的话不算短。本来是没有形象没有声音的,圣人为了告诉世 人它的奥妙所在,因此不得不把它画成图象, 而阴与阳、刚与柔、开与合、摩擦与相互激荡,但凡阴阳两仪、四象、八卦中所蕴涵的道理,这里全部都包含了,而吉凶大业也由此产生了。这就是所谓的一阴一附对立转化的规律、世间方物生生不息之理、阴阳变化莫测的神秘性,只要从这张图中反思自身,对这种道理便会洞彻明白。从而便会知道人的身体也是一个小的天地,而阴阳二气上下运行、天地万物一体同源,这都是人自身巾所蕴涵的道理,并不是从外面强加给我的。但是,这种现象也是有根源的,就像种树的道理-一样,只有培养其根,对根部勤加养护,枝叶才会更加茂盛;就像河流一样,只有疏通源流,河水才能够流的长远。仔细琢磨研究这种图,那么天地间的事物从细微的到显著的,便会浑然体,没有穷尽,这就是《易经》中一般所说的上天的开创之功真是伟大啊,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胚胎,它们统统都属于上天。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太极分阴分阳,而阴就是阳合的时候的状态。纯阴纯阳,而纯阳就是由一阳积累而来的。一阳在开始的时候从下面产生,其作用是很细微的,但是,天地中生生化化,变化莫测的诸多现象,都是由这一阳作为变化的根源啊。况且,如果以这种道理来看《河图》和《洛书》的话,便会明白《河图》中为什么会把一和六位于下面而《洛书》中为什么会把九和一放在上面的原因。虽然它们的位置数目和生克变化不致,但是“”从下面产生,才会有二的出现啊。从这个角度来看,《易经》 的六十四卦可以说是从乾卦开始的。而乾卦中初九的爻辞是“潜龙勿用”,即是说潜藏的龙无法施展抱负,原因是初九的阳爻处在一卦的下位,所以受到压抑,难以施展才能抱负。《先天圆图》中是从复卦开始,也是这种原因;六十四卦横图中复卦位于中间,也是这种原因,六十四卦方图中震卦起于中间,也是这种原因。《后天图》中说“帝出乎震”,说的也是这种原因。各种卦的爻数和图象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这种道理的不同变化。关键是要不断的反思自己、反躬自身,以掌握天地中阴阳变化、万物存亡开始于乾卦的道理,那样就可以和天地一样悠远长久了。所以说天之所以称为天,原因便是这样,因此说“乾以易知”,天以平易来显示它的智慧,而乾卦正是因为平易所以才容易被人了解。地之所以称为地,原因也是这样,因此说“坤以简能”,即是说地以简略来显示它的功能,而也正因为简略才容易使人遵从。而人之所以为人,也是这个原因,所以《易经 ▪ 系辞上》中说,掌握了平易简要的原则,天地间的道理就能理解了。理解了天地简的道理,阴阳刚柔贵贱尊卑的位置系统就自然确立起来了。否则的话,天地差不多会毁灭了,何况是人呢?看来人是一个小的天地,而天、地、人三者都是太极的体现这种道理真是确信无疑的啊!如果说它广博,那么可以穷尽天地造化的运行;如果说它简约,那么它掌握了天地造化的枢纽,这种功能,只有太极图做到。所以说我在这里把太极图中所蕴涵的道理揭示出来写在图书的前面。

太极图说之渊源

甲、五级说之文献

中国学说分成了三小节,以太极图说为中心,之前是太极图说的渊源列了一小节,第二小节就是太极图说注,第三小节是周敦颐先生之后的那些宋明的大儒、包括道家全真教对太极图说的理解。那我们先看太极图说的渊源。

A、《易·系辞上》孔子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a)易何所指?

一、易传中易字有二类含义:①易经这本书,如云:“作易者,其知盗乎?”②不是指一本书,另有其义:如“生生之谓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

二、此处易亦有二义:指一本书,亦指一种缘起的实体,即下文之太易。(参见熊十力先生《十力语要》中华书局1996年版P264~267,答友人、再答友人)

(b)有:发生义,见《辞源》。

(c)此段圣言乃以画卦之过程表缘起之次第。止于八卦不复言六十四卦者,正以缘起仅有五级故也。

(d)故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于此文亦皆有二义:①画卦之符号;②某种缘起之层次。

如:周易正义曰:太极谓天地未分前元气。此处太极便是第二义,为“某种缘起之层次”。

B、《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按:此亦是以画卦过程表缘起之层次也。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当道,有当一二三,天下万物当万物。

按:老子能说到无,实在高明,即当佛法之空也;道即佛之真如也。前从消极说,后从正面说。

C、《周易正义卷首》引《易纬乾凿度》云:“盖易之三义唯在于有,然有从无出,理则包无。故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乾坤安从而生?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D、《列子·卷第一天瑞篇》:“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a)乾坤即天地。

(b)乾坤天地与太素必非同一层次。凡言太者,皆在乾坤天地之外而为此级之所从生者也。

这就是太极图说之五级说的一些渊源。易有太极一段出于孔子所作的系辞,道生一一段出于老子四十二章,易纬乾凿度这一段被两个文献所引用,就是周易正义卷首和列子天瑞篇,两者都出于乾凿度这一段,所以这两个文献可以算是一个文献。《周易正义》卷首这个引用更加重要,因为这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经学解释系统,周易正义是最权威的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比列子要重要。所以乾凿度这段话被周易正义引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这证明它从远古到唐代一直都是非常权威的对缘起的认识。

乙、五级说诸文献之会通

A、系辞与老子之二段文献:

(a)老子之学出于易;

(b)二者皆以画卦表缘起也。

(c)道相当于“易”,二义:①先天未画时,于数为“零”;②缘起之第一级,本体(无义、空义)。

(d)一相当于太极,二义:①画卦之始;②缘起之第二级。

周易正义曰:“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极是也。太极生两仪,即老子一生二是也。”

《庄子·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自本自根……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故太极即当老子之一也。

邵子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

辨太极并非先天未画时,太极是一,而道易为无(零)也。

(e)二相当于两仪,二义:①画卦第二步;②缘起之第三级。

(f)三相当于四象,二义:①画卦第三步;②缘起之第四级。

三即阴阳和,阴即老阴,阳即老阳,和即少阴与少阳也。故老子四十二章下文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此处之阴阳和即“三”也。此句乃从第五级万物上溯第四级,云万物皆内蕴此第四级,亦系由第四级开发而来也。

(g)万物相当于八卦,二义:①画卦第四步;②缘起之第五级。即吾人之肉身现处之层次也。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一句,亦表明八卦于缘起即当吾人依正现处之层次。所谓大业,其表演之主体即皆系众所共见之人、物,即万物也,大业即共业也。

附识:古人“万物”一语多指有情,非如今人偏指无情也。如系辞云“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之“万物”及老子此处之“万物”皆指有情,不指无情也。“负阴而抱阳,中有冲气”之万物,惟属有情,不能为无情也,无情无此种气脉系统也。又如周子《太极图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此中万物亦指有情也。

B、与后二种文献之会通

后二文献乃直接说缘起,指出于吾人现处之层级之上尚有另外四级而为本也。现处之层级即天地乾坤之层次。另外甲级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

太易,未见气也。即是无,即是先天未画时,当老子之道,系辞之易。

太初,气之始,当一与太极。一即一气,即是元气,太极亦是此义。阴阳一切未分之元气正系气之始,于此中尚未有任何差别,如形质碍等皆无,即最初形态之气也。

周易正义曰:“太极是天地未分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大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极是也。”

太始,形之始,于此层次,元气始有分化于中显出形之差别(各种形状),即开始有形状之差别也。二与两仪正是始见差别对立之意也。当佛教无色界,有形无质之心法也。(众生心之相状)。

太素,质之始,于此层次,分化更趋显着。于形之外,又增一种实质之性。实质者,似在于心外而不全由自主也。三与四象亦是较二与两仪进一步分化之意也。当佛教色界,有形有质之色法也。

乾坤即天地,乃吾人肉身现处之层次。系由上一级进一步分化而来。故四象继之以八卦,亦进一步分化之意也。盈天地(乾坤)间者皆万物,故此层次当老子之万物,亦不须论也。当佛教欲界,有形有质有碍之物质也。碍者,有形质者之互不能相入也。

按:上诸字,“气”、“形”、“质”如此准确,合乎实情,足见中国古人确能亲见此诸级也。

下面我们来会通一下这些文献,先会通前两种。前两种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它们都是以画卦来表缘起。第三种就跟画卦没关系了,是直接说缘起。前两种都是用的象数语言,第三种直接用形上学语言,这是不同的。象数语言与形上学语言有什么不同呢?象数语言灵活,太极两仪可以随处有不同的所指,比如说,人身当中之太极两仪与法界之太极两仪所指显然大大不同。而乾凿度所使用的是纯粹的形上学语言,不能这样灵活地配指,比如太易仅仅指法界缘起的第一个层次。老子的语言居中,有形上学的色彩,但也暗含着象数的画卦在里面。

我们来看易传与老子的会通。未画之白纸表示第一个层次,我们用数来配,第一级配数只配零,这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代表没有,代表什么也没显现。所以易有太极的易,就代表画卦开始之前的那张白纸,然后开始画了,先画一个圈,这就是太极了。我们在迷惑的境界,常会把这未画的白纸忽略掉,因为凡夫的习惯总是盯着'看,对'则无所感觉。所以我们后面会看到这些错解周子的学说当中,都存在这个问题,都把无极给忽略掉了,都从太极开始。接着是第三级,这个圈再往外分,分成了黑白两部分,我们说这两仪与二都是指阴阳,这就不需要再进一步给它会通了。第四级里面需要会通,因为易传是四,老子是三。四象即老阴、老阳、少阳、少阴,将后两者合起来叫做和,前两者改称阴阳,阴阳和就是三。系辞中的跟老子中的所说是一事。所以对这个三只能从画卦上去解释,其他的解释都很牵强。我看到过好多对三的解释,王弼说什么既有一有二加起来就有三,这不等于没说吗?这纯属玄学的语言游戏。四象里面的老阳、少阴、少阳和老阴,老阳改称阳,老阴改称阴,然后把少阴少阳合起来叫做和,所以三就是指阴阳和。老子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以我这种解释是最为合理的,最合乎老子本义。因为直接有本章下文为证,三就是指阴阳和。

四象再向外分,各自一分为二,就有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就是八卦。八卦对应老子之万物。八卦即天地雷风山泽水火等八种事物,表第五级万物之实体,六十四卦即以上八物之两两组合,以表第五级万物之关系。八卦六十四卦同属第五级也。这里为什么只说到八卦呢?因为再顺着说八卦生六十四卦,那就有缘起之第六级了,可是真实之缘起没有第六级,所以此段文即说到八卦为止,不再说六十四卦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为什么这里说到八卦为止呢?这是圣贤的密义,我们参究出来了:这是用画卦来表缘起,八卦就到了第五级了,已经没有第六级,所以就说到八卦为止,不再说八卦生六十四卦。从这个地方没有说到六十四卦我们也可以知道,这是用画卦来表缘起。所以这段话里这些词除了有象数的含义之外,还有第二义就是缘起诸级的含义。老子这段话也一样。老子的这些词也是兼有象数与形上学两种含义,道与万物是形上学名词兼有象数含义,一二三则是象数学名词兼有形上学含义。可以这样说,系辞是用纯粹的画卦象数语言表缘起,老子是一套混合的用法,乾凿度则是用纯粹的形上学语言来表缘起。

我们说乾凿度的语言纯是形上学语言,所以用这些词就可以把象数语言的缘起含义固定下来。我们下面再讲的时候,就说太极指的是太初,两仪指的是太始,这样就可以将太极两仪的缘起含义定下来了。太易者未见气也,这显然就是无的状态,一切都尚未显现,连气都还没有。太初气之始,这就是阴阳未分之元气。所以《周易正义》总是说:太极者天地未分之元气,太极就是指元气。到太始这里气就开始分化,有了阴阳的差别。阴的本义是暗,阳的本义是高明,有明有暗这样一组合,就有很多的差别出现,就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境界了。所以这是形之始。这还是光里的境界,阴阳是明和暗,其实都是光里边的差别。这里面只有形,还没有质。太素质之始,这里就有形有质了。所以我说:质者似见于心外,而不全由自主也。质就是这个意思。光里边形的境界是心的境界,当佛教无色界,那都是自心的表现,所以想要它亮它就亮,想要它变成什么样子它就变成什么样子,明知在心内,所以就全由自主。有质以后,那就是似在于心外而不全由自主也,你想让它怎么样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这里边除了形还有质,就是有了这种在心外的不自主性,这就到了佛教的色界了。佛教的色界就是有质的境界,有物质出现,也就是说那些众生的光叠加到一块了,所以就不全由自主了。第五个层次就是有形有质有碍。第四级还是光的境界,但是这种光比较粗重。而在第五个层次里就不是光了,就是器物了。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这个有肉身有器物的世界,这里除了有形状以及在心外不由自主之外,还增加了一种碍性,也就是说互不能相入。有形质者互不能相入谓之碍。无色界色界里边的那些事物都是可以相入的,都可以让它们在一个空间里边并存,到了我们这一级,就各有体质,不能相入。这就是五级的会通。


●揭开“太极图”神秘面纱

如果要把之前学过的阴阳、五行、八卦、四象全部整合在一起,用一张图来表示,或者说把我们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就用一张图来表示,那么毫无疑问就是这张“太极图”。可以说这张太极图就是中华文化最完美、最形象、最准确的表达方式。这个太极图也叫做八卦图、阴阳图或者阴阳鱼图。

太极图的形象就好像黑白两条鱼互相纠在一起。我们看到——只要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乎所有标志或者所有场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个图案。

一些东方国家乃至西方国家的徽章也选用这个图案。可是我现在要告诉大家,你们看到的太极图可以说99%都是错的。

我在北大作博士的时候,对这张太极图的来龙去脉做过考证,发表过几篇文章,最后写了一本书叫《易图探秘》,在1999年就出版了,我考证了古今中外大家对这张图的认识。我在北大图书馆查找了资料和古籍上对太极图的记载,现在的人对这张图可谓见仁见智,有很多的说法。

这张阴阳鱼“太极图”究竟来源于什么时候呢?

有人说这张阴阳鱼太极图起源于上古伏羲时代,比如说从最近出土的一些青铜器、陶器上面都发现有这种符号。在陕西永靖所出土的六千五百年前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的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

还有人说这里面有双凤的一些图(新石器时代骨刻与陶绘、河姆渡文化中有这种纹饰),就是两只凤凰交合在一起。

还有双鱼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就像两只鱼儿纠在一起的图案,另外还发现有“卍”字号的图案(青海民和县和乐都柳湾、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刻有这种符号),是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陶片或者骨刻,就是刻在石头上、陶器上的,都有这样的符号。

显然这些图案都是太极图形成的源头,但他们本身还不是真正的太极图。这些图案都是双双交合成的,或者是两条龙,或者是两条蛇,或者是两条鱼儿,或者是两只鸟,这都是原始社会一种生殖崇拜,是成双的图案,表示男女(伏羲、女娲),或表示雌雄(双鱼、双蛇、双 龙、双鸟)这种交合。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阴阳概念的起源。阴阳同体、阴阳相对、阴阳相交、阴阳转化这种思想观念决定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阴阳文化。

◆ 太极图到底源自何图?真正的太极图源于什么时候呢?最早的太极图又是什么人所作?

我发现,在宋人的著作中,基本上都认为这张图是从唐末宋初陈抟老祖那里传下来的,一直传到北宋的邵雍。但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记载这张图,只是这么说。所以,学术界公认最早的太极图的图示到了明代才出现,是明代初年的赵撝谦在《六书本义》上有这张图,这张图最早不叫“太极图”,叫“天地自然河图”,到了明代末年的赵仲全才把它叫“古太极图”。

可根据我的考证,最早的一张太极图是南宋时期的张行成,他在《翼玄》中把太极图叫“易先天图”。目前为止发现的古籍中最早记载的图,就是这张太极图。

◆ 太极图有什么奥秘?

这张图与大家现在看到的图有什么区别呢?

这张图是可以量化的。

我们看到的太极图都是大头鱼,两个阴阳鱼都一般大,两个鱼头是半个圆。

而真正的这些太极图,比如说南宋张行成、明代赵撝谦的太极图都是小头鱼,黑鱼头、白鱼头都很小,不是半个圆。

什么意思呢?早期这个太极图是可以量化的,它实际上就是对伏羲八卦图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我们都学过八卦了,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前四个卦是在这张太极图的左边,后四个卦是在这张太极图的右边,我们可以看一看这张唯一正确的太极图。

↓↓↓

这张图有什么秘密呢?我用三句话作了概括:它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大智慧,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人生知变应变的大法则。

1.

第一,这张图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大智慧。这张图里有中华文化的一源三流,源是源于易经,是对易经最形象的概括。“三个流”是儒释道,这张图有儒家、有道家、有佛家,当然还有医家。

大家来感觉一下这张图,儒家在什么地方?道家在什么地方?

儒家是一种阳刚的精神,是阳的,白的为阳,黑的为阴。儒家的基本精神是自强不息、刚健坚毅、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与时俱进、变异创新,这是一种乾卦的精神,所以儒家是对乾卦的发挥。

道家为什么是黑的?它是向下的,所以道家是阴柔的精神,是坤卦的精神,是厚德载物、柔弱虚静、居下不争、自然无为、谦虚谨慎、包容宽厚。所以中华文化很了不起,一阴一阳,一儒一道,一刚一柔,一白一黑,所以才走到今天,否则中华文化只有儒道其中一家的话,早就灭亡了。

距今2000年左右,也就是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从古印度传来了佛家。佛家在太极图什么地方?

就在外面一个圈。佛家是讲空性的,中间是空的,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三法印皆空、四圣地皆空、静虚空遍法界,所以是外面一个圈。

中医在图的什么地方?就在中间“S”曲线。

很多人说中医太简单了,说什么都是阴阳,在中间是调,说一个人有病是阴阳失调,那怎么治病呢?调和阴阳。因为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质,越复杂的东西越偏离了事物的本质。

儒道佛医这四家都可以用这张太极图来表现。

这两个点什么意思呢?白点是阴中有阳,黑中有白。黑点是白中有黑,阳中有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那就是中国人的中和,所以说阴阳中和就是中华文化之魂,是中华文化的大智慧。它是讲中的,讲和的,不偏倚,这和西方文化是不同的。

西方文化如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有一个叫矛盾律、排中律,它是排斥中间的,而我们中国人恰恰是注重“中”,守中。

儒家叫中庸,道家叫中道,佛家叫中观,都崇尚“中”。

且都崇尚“和”,儒家叫仁和,道家叫柔和,佛家叫圆和。所以“中和”就是中华文化最基本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02

第二,太极图是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为什么说其他太极图都搞错了?因为这张图是可以量化的,而其他太极图的两个大头鱼不能量化。怎么看这个大规律呢?

我们顺时针看这张太极图的半径,最下面这条半径全是黑的,这个地方必须全黑,因为它代表了坤卦,也就是阴气到极点。

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往上走,白的开始来了,白的上升,升到一半的时候,也就是在正左方,这条半径是又白有黑,这个位置是离卦,这个地方白跟黑的比例是几比几?是1:1,这个地方必须是1:1,为什么呢?

这表示在正东方的时候,阳气升了一半。按照顺时针方向继续上升,升到最上方,这条半径全是白的,因为它是乾卦,乾卦是纯阳,表示阳气到了极点。

再继续按顺时针方向,这个时候阴气就开始下降了,阴气下降到正西方,也就是正右方。这条半径也是又白有黑,黑跟白的比例还是1:1,这个地方表示阴气降了一半,这个时候是坎卦,这个位置必须是阴一半阳一半。继续下降,降到了最下方,又回到了坤卦,这条半径又全是黑的。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张图是最北方、最下方的时候是阴气最足,阴气最足按照顺时针方向到东方,也就是左边,这个时候阳气升了一半,大家注意,阴气最足的时候阳气一定就开始复苏了,所以阳气升到正东方、正左边的时候阳气升了一半。

继续升到最上方,这个时候也就是最南方,阳气全满了,这叫太阳,也就是乾卦,最东方就是少阳,到最南方阳气升的最足的时候,肯定阴气就要下降,也就是阴阳过渡。降到最西边,也就是最右边的时候,它降了一半,这个时候是叫少阴,也就是坎卦。又继续下降,降到最北方,又回到坤卦,坤卦就是太阴。

这就是一个大规律,永远改变不了。一年四季来看,一年四季最下边,也就坤卦这个位置,也就是黑夜最长,白天最短,那就是冬至。冬至一过,阳气开始复苏了。那什么时候到了离卦,也就是阳气升了一半呢?这一天白天黑夜一样长,那就是春分。春分是什么意思?就是春天里阴阳对半分。所以这个位置必须是一半白一半黑的。

现在太极图全搞错了,它根本不能表示这种量化。我们再看,阳气升到最上边(乾卦),这是一年当中哪一天?这一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是哪一天?夏至。过了夏至阴气下降,黑夜开始长了,越来越长,到下半年又有哪一天白天黑夜一样长?在坎卦这个位置。哪一天?秋分,秋天里阴阳对半分。秋分一过,黑夜继续长长长,又回到冬至。所以这个卦四个正位,最下边是冬至,最上边是夏至,最东边(左边)是春分,最右边(西边)是秋分。这就是二至二分在这个图上。

冬至是几月几号?12月23。夏至呢?6月21,春分呢?3月21,秋分呢?9月23。

那是不是就是21或23呢?那不一定,但是最多相差一两天,不可能差过两天,也就是往前不能超过两天,往后也不会超过两天。这就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是八二三,一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你看古人总结的多伟大!

6月21,9月21或者9月23这些是阴历还是阳历?这是阳历,不是阴历。中国古代有没有阳历啊?有!中国古代有阳历,一定要记住。

中国古代就是阴阳合历,你看那个太初历,西汉的太初历就是阴阳合历的,既有阴历耶有阳历。

什么是农历啊?农历不是阴历,是阴阳合历。

中国古代的阳历是用什么来标志的或者用什么来表示的?那当然不可能用我们现在这种公元纪年,就是用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已经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很了不起的,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所以你看这张图多么伟大。

我们再看一天也同样是这样,最下边坤卦这个位置是什么?

一天当中哪一个时辰阴气最足?那就是子时,所以最下面是子时,也就是半夜11点到1点。

子时一过,阳气开始复苏,顺时针方向走到离卦那个位置,也就是正东方,阳气升了一半,这是什么时候呢?那就是卯时,上午的5点到7点。一过了卯时,阳气继续上升,上到最上方(乾卦),是阳气最足,是一天当中哪个时辰啊?那就是午时,中午的11点到1点。

午时一过,阴气开始下降,降到正西方(正右边),降了一半,这个时候哪一个时辰呢?酉时,也就是下午的5点到7点。酉时一过,阴气继续下降,又回到子时。一天的规律也是这样,所以这张图是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永远说不完。

03

第三,人生知变应变的大法则。

看了这张图,你绝对不会自杀,不会郁闷,不会痴呆,三个不会。

好多人还不服气,说你这个有点忽悠人吧。比如说一个人这也倒霉,那也倒霉,眼前一片漆黑,觉得干脆不活死了算了,要自杀了,你说在这张图的什么位置?黑到极点了,也就是最下方坤卦了。但我要恭喜你,因为这张图的规律是顺时针走的,到要自杀的时候光明马上就来到了!黑到极点,顺时针一过去不就是阳的了吗?这就叫“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叫“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一个人要自杀的时候,表示你已经要到头了,再也不可能遇到这样的艰险了。你要忍一忍,你不能真死了,真死了你就看不到光明了,光明马上就来了,这就是大规律。所以我们要按照这个来知变应变,这是一个法则。

当然了,有人太得意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情场得意,赌场得意,市场得意,官场得意,这就走到哪里了?走在乾卦,就是太极图最上方,全是白的,太光明了太得意了,太顺了。这个时候我要告诉你,马上要变黑,这就是大规律,所以不要太得意。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放月未满”,千万不要满了,一满马上就过。所以谁以后要这么夸你——你长得最漂亮了,你做的最好了。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这么回答——你不要骂我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一到最好,马上不好,这是大规律。

掌握了这个太极图,阴阳交合、阴阳消长,这个变化规律,我们就按照这个来做。在顺境的时候,比如说在太极图白的地方,是上升的时候,要看到黑的这一面,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要韬光养晦,要有预防,要低调。

反过来,如果我走在逆境、倒霉、什么都不顺的时候,这就在太极图黑的位置,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来想?你要按照白的来想,按照白的来做,那就是要自强不息,刚健坚毅,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要看到前途的光明,最终是光明的。

我经常这样讲,当一个人处在逆境的时候要按照儒家来做,要自强不息,要直面提起,要有担当。当一个人处在顺境的时候要按照道家来做,要柔弱虚静,居下不争,要低调。

我们在平常的时候,要儒释道三家融合来做,儒家教我们直面提起,道家教我们转身放下,而佛家教我们当下看破。我们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按照太极图这样来做的话,肯定你就能达到人生最高的境界,这才叫真正的幸福。

这张图是中华民族最完美、最形象、最准确的表达方式,我们中国人的一切智慧就在这张图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