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输不起,故意让他赢行不行?

 托德老师 2022-10-28 发布于湖南

H i~

今天的内容来自一位家长向我们的提问,关于5岁孩子输不起的问题。

托德育儿研究所的付费问答服务在过去5年中,提供了上万次育儿问题回答服务,如果你也正在被育儿问题困扰,请滑到本文末尾使用我们的付费问答服务。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来自家长的描述:

5岁孩子对输赢这个事情过分在意,经常因为输了而大哭。

长辈每次都故意让着他给他多一些机会赢,这样操作是否合适?估计孩子年龄在大一些会识别出大人在故意让着他。

之前有给他看过《输不起的莎莉》,当时有一些改善,可是近来又很在乎输赢这个事儿,可能就像老师说的教育就是个回合制,一次两次还不行,需要持之以恒。

孩子在这个年龄出现这个心理需求,应该是正常的,输不起辩证的说也不见得是个坏事,关键在父母怎么引导和反馈。

请问老师,这个年龄,孩子对输赢这么在意,是否正常?该如何改善孩子对输赢的看法,让他更平和地看待这个问题?

紫微老师的回答:

非常理解您的感受啊,不仅仅是您有这方面的苦恼,很多家长都提过类似的关于孩子“输不起”的问题。

其实对于孩子特别在意输赢,我是这么看待的:

人类进化到现在,在与自然竞争的过程中,能赢的人才能活下来。想赢,就成为一种基因留在了人类的基因库中。所以,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已赢。输了,基本上每个孩子都会不开心。输了不开心是非常正常的表现。

那么何谓“输不起”呢?输不起不是指输了不开心,而是指反应过度。孩子一旦发现自已不具备优势或者输掉了就容易失望、发脾气、甚至耍赖,家长也难以安抚。

为什么孩子会输不起呢?

一是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他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开始想通过比较来评价自已的能力。

第二,可能是我们家长或者其他大人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孩子表现好能力强家长会高兴,表现不好就不高兴,以成败论英雄。尤其是如果大人经常给孩子说:“你看隔壁小明,他跳绳多好啊,比你一分钟多多了”,“你看小花,她下围棋老是赢了你”。

通过您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孩子在对待输这个结果上,有些反应过度了。在原始基因和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下,作为父母,我们还需要反思一下,是否有在不经意间给了孩子暗示,赢才是好的,才是被表扬被喜欢的。可能我们平时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一定要赢,或者跟其他孩子比较。那么你们会不会对“输赢”两种结果区别对待呢?比如:当孩子赢了或者成功以后,你们会对他开心地笑,赞扬、拥抱;而当他输了的时候,即使没有批评,也不会表扬,脸上对表情也没这么热情。所以,虽然你们没有直接说:你要赢!但孩子接收到的非语言信号明明就是:“赢了很好,输了不好!”

所以,如果让孩子重新能输得起?

首先,要爸爸妈妈放下对结果的关注,更关注过程。

这个方法里最重要的是:家长发自内心地不在意结果

给你讲一个我朋友的故事:我的这位朋友,在任何时候孩子的比赛、考试、不管什么成绩,他都以平常心对待,甚至为了让孩子也不过于关注结果,他家里有一条原则:凡是没有考100分或者赢,可以陪父母吃一顿大餐,考了100分就没有了。这样的原则对于孩子对结果的关注是非常棒的,因为在竞争中孩子都想赢,如果赢了,本身对于孩子就是一种奖励;但如果输了呢,他可以和父母吃大餐,所以,也没关系。您可以根据这个小故事,把原则修改成更符合您家的实际情况。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谈论关于比赛或者竞争更多维度的“好处”

就拿爸爸提到的“踢球”案例,我们常规的维度就是谁进球多谁就赢了,这种结果维度是非常单一的,我们可以跟孩子讨论出更多“赢”的维度,比如:谁在踢球的时候犯规少,是赢;谁在踢球时玩的更开心是赢;谁在踢球时,用了更多技巧是赢;谁在踢球时,跌倒了又爬起来次数多就是赢。

方法二:换位思考,鼓励孩子“输得起”。

孩子输不起是因为他太想赢,但每个孩子都想赢,如果孩子能理解这点,会更容易接受输。

同样是我那个朋友的故事:有一次,他和孩子下围棋,他故意输给孩子,然后当孩子正在高兴时,这个爸爸假装生气了,把围棋一甩,学着孩子的“不玩了,真没劲”,他们家孩子恳求他玩,他说:“我输了,不玩了!”孩子继续恳求,于是爸爸下一次赢了孩子,孩子也发脾气了,爸爸一把抱过孩子,问“宝贝,刚才爸爸生气时,你怎么想的?”,孩子说:“你真输不起”,爸爸继续好笑的说:“宝贝,那现在,爸爸会怎么想?”孩子不好意思了。爸爸抱着孩子,告诉孩子,每个孩子都想赢,但赢的人只有一个,所以,一定会有小朋友会输。但哪怕现在输了,我们努力的话,也会获得赢的机会,就象刚才你赢了爸爸,然后爸爸又赢了你。

就这样,爸爸通过换位思考,让孩子明白了胜败乃兵家常事。

然后,每次当孩子输了以后不生气,爸爸都会鼓励,“宝贝,你现在能输得起了,爸爸特别为你高兴!”强化孩子能输得起,爸爸就成功的帮助孩子面对输赢更淡定了。

方法三:接纳孩子输后的不快乐,通过角色扮演训练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前面我提过,孩子输后都会不快乐,输了不开心是非常正常的情绪体验。因此,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先接受,明白他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您想想,一个正常发展了自我意识的孩子,输了还象个没事儿人一样乐呵乐呵,该是多高的境界啊。

所以,当孩子难过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家长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接纳,可以给孩子多一点拥抱,多一点共情,比如“爸爸看到你非常生气”。父母的心平气和能帮助孩子快速冷静下来。

然后,再训练孩子如何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输后的负面情绪。比较合适的方法就是用角色扮演法,一个扮演输了的孩子,一个扮演赢了的孩子,一次一次的交换角色,训练如何更好的表达输后的难过、生气,训练正常表达不过分宣泄。

我想通过以上三个方法,我们孩子面对输赢,会更淡定,也更能克服输后的难过、生气的情绪。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你正被育儿问题困扰

欢迎向我们提问

「托德儿童心理研究所」

提供基于儿童心理学的科学育儿解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