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乐执壶上的银盖子到底是谁安上去?

 自华居 2022-10-28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在即将举行的11月1日伦敦苏富比「吴权博士」专场上,有这么一件永乐青花执壶令人眼前一亮。

图片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

 2022年11月英国苏富比,估价:200,000 - 250,000 英镑

大家注意看这执壶上面的金属盖子,从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来讲,可以说中国是“毫无关系”,放在青花执壶上就显得风格非常混搭。

图片

😓

所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此“异域风情”的盖子

是如何跑到了永乐青花执壶上?

1.

那些被中东艺匠

加工过的明代瓷器

先来看看苏富比官网的解释:

「壶之金属盖由中东艺匠后加或于奥斯曼帝国加工。执壶在中国多为盛酒用,于中东则配盆成套,用于宗教仪式,或供餐前洗手。」

其实像这种由奥斯曼帝国后加工的永乐器物苏富比之前也有拍过。

比如这件青花执壶,从器型和纹饰来看,和我们在文章开头贴出的这件非常类似:都是梨型执壶+缠枝莲纹,就连细节处的底部蕉叶纹+颈部的海水纹都撞同款了。

图片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

 2011年10月英国苏富比,成交价:181,250 GBP

除了永乐时期的,明中晚期的大量器物身上也有被中东艺匠加工过的痕迹。

嘉靖

好多宝石啊

💎

图片

明嘉靖青花碗 (配饰来自奥斯曼帝国)|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明嘉靖 蓝釉执壶

 2014年4月英国苏富比,估价:80,000 - 120,000 GBP

万历的

图片

明万历五彩碗 (配饰来自奥斯曼帝国)|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明万历 青花象尊

 2009年3月英国佳士得,成交价:GBP 16,250

其实直到清代,奥斯曼帝国的匠人们也依旧在对来自中国的瓷器进行各种镶嵌加工改造。

图片

清康熙青花杯

 2015年4月英国苏富比,估价:15,000 - 25,000 GBP

图片

清十八世纪 蓝釉鎏金铜镶口军持

 2015年6月香港苏富比,估价:60,000 - 80,000 HKD

2.

这些瓷器

都被改造成什么?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奥斯曼帝国艺匠的改造思路,我们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西方人如何魔改瓷器的文章,在其中总结过欧洲人的改造思路:

  1. 炫技、炫富,外加标记、彰显自己的身份

  2. 保护瓷器的脆弱部位,延长使用寿命

  3. 改变器物用途,适合本土生活习惯

奥斯曼帝国艺匠的思路基本也是这样的,我们来看这件被镶满宝石的万历青花执壶。

图片

明万历青花执壶 | The Walters博物馆藏

执壶身上光是宝石就有绿松石、祖母绿、红宝石数种,十分奢华。

除了炫富、装饰的功效外,在执壶上所进行的镶嵌也有保护脆弱部位、修复已有裂痕的功效。

此件执壶底部的裂痕也证明了这点

👇

图片

托普卡帕宫博物馆所藏的这件明代小茶杯,用金丝将宝石镶嵌在瓷器身上,其实也是遵循保护器物的思路。

图片
图片

明青花小杯 | 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博物馆藏

关于「改变器物用途」这一点,奥斯曼帝国的人当然也会改造中国的瓷器,不过不至于像西方人这样拿到瓷器后魔改到“亲妈”都不认识。

这其实跟很多瓷器本身就是为穆斯林市场设计的有很大关系,自蒙元时代开始,中国瓷器就畅销于西亚、中亚,景德镇的匠人们对甲方的需求非常了解。

甚至明弘治时期,还有穆斯林直接参与烧制瓷器,以便更好地出口至伊斯兰世界。

所以你看这种伊斯兰世界最爱的水烟筒,顾客拿到以后只要稍许改造一下就能使用。

图片

明 晚期五彩花卉纹军持

(19世纪镶嵌于奥斯曼帝国)

 2017年11月英国苏富比,成交价:2,750 英镑

其实像这种类型的军持很有可能本身器型就是借鉴自中东地区的水烟筒。

图片
图片

左图:19世纪抽水烟的波斯女子 | V&A博物馆藏

右图:中东 水烟底座 (1650-1700)|  V&A博物馆藏

还有一个大类就是我们更为熟悉的改造,除却前文提到的本身就自带壶嘴的「执壶」,当时的穆斯林艺匠还喜欢将瓶类器物打孔后安装上壶嘴与把手。

图片
图片

左:明青花龙纹执壶 | 2012年4月伦敦苏富比,

估价:40,000 - 60,000 GBP

右:明晚期酱釉花卉纹执壶 | 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博物馆藏

顺便一提,奥斯曼帝国将所有的黄铜金属器被统称为tombak

看一下这件金灿灿的tombak,在造型上是不是跟被改造后的中国执壶非常相似。

图片

土耳其 18世纪 黄铜执壶

 2022年10月英国苏富比,成交价:14,000 GBP

3.

奥斯曼帝国的镶嵌技术

最后让我们跳出瓷器这个领域,单独来聊聊奥斯曼帝国的镶嵌技术。

宝石镶嵌是奥斯曼帝国的特色工艺,且长时间以来被宫廷所垄断。

不仅是针对瓷器,像玉器、水晶、金银器等其他材质上也会使用此项装饰工艺。

苏丹的戒指

图片
图片

16世纪-17世纪 奥斯曼帝国 玉戒指 | 大都会博物馆藏

18世纪产自伊朗的刀剑

19世纪之时被奥斯曼帝国的艺匠镶嵌加工

图片
图片

大都会博物馆藏

还有这件托普卡帕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绿宝石匕首

三颗祖母绿宝石被镶嵌在了匕首柄的一侧

手柄和刀鞘全部由黄金制成,通体缀满钻石

图片
图片

打开盒盖,盒子里嵌有一块手表

图片


END

参考文献

周雪琪:讲座纪要:9-14世纪中东地区陶工对中国外销瓷的反应

Gregory Bailey:A Chinese Porcelain Ewer with Jeweled Ottoman Mounts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