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套叠

 忘仔忘仔 2022-10-28 发布于山西


       术语
定义
  • 近段肠管(套入部)套入或折入远端管腔(鞘部)

       影像
一般特征
  • 最佳诊断线索
    • 肠内肠,“螺旋弹簧”外观
  • 位置
    • 回肠 - 回肠 > 回结肠 > 结肠 - 结肠
    • 通常小肠型发生在成人,儿童结肠 - 结肠型常见
    • 结肠:恶性肿瘤所致比良性肿瘤更常见
    • 小肠:良性肿瘤比恶性肿瘤更常见
平片表现
  • 平片
    • 气 - 液平面,近端肠扩张,远端肠管萎陷少气
透视表现
  • 钡剂造影检查
    • 经典的“螺旋弹簧”外观
      • 钡剂沉积于套人部及鞘部黏膜皱襞间
    • 肠梗阻近端扩张,远端塌陷环
CT表现
  • “肠内肠”外观
    • 外层为鞘部,内层是套入部
    • 分层状肠系膜脂肪和软组织密度肠壁影
    • 伴随肠套叠的强化肠系膜血管
  • 肾形或香肠状肿块
  • 肠梗阻的特点
    • 气 - 液平面,近端腹胀
    • 梗阻和缺血更多见于前端有实质肿块的长节段性肠套叠
      • CT可以发现前端肿块
  • 短段、非梗阻性肠套叠
    • 常见于 CT
    • 通常无临床意义
MR
  • “肠内肠”或“螺旋弹簧”外观
  • 最佳序列是快速自旋回波T2WI
超声表现
  • 灰阶超声
    • 横位超声:“靶征”、“甜甜圈征”或“牛眼征”
      • 周边低回声晕:水肿的鞘部肠壁
      • 中间高回声区:鞘部和套人部之间的空间
      • 内部低回声环:肠套叠套人部壁
    • 纵轴超声:假肾征或干草叉征
      • 多发细、平行的低回声和无回声条纹
  • 彩色多普勒
    • 肠系膜血管被拖入套入部肠壁之间
成像推荐
  • 最佳影像方案
    • 取决于患者的年龄 / 症状
    • 超声检查对诊断儿童的肠套叠是足够的
    • 多层面 CT 对诊断成人肠套叠是最优的
      • 更好地描述肠套叠的表现、原因和临床意义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肠肿瘤
  • 可引起肠套叠或类似肠套叠表现
  • 类癌、腺癌、胃肠间质瘤(GIST)、脂肪瘤、腺瘤
  • 灌肠或 CT / MR 小肠:检测肿瘤最好的方法
转移瘤和淋巴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更常见)
    • 分布:胃(51%)、小肠(33%)
    • 结节状、息肉样,浸润、侵犯肠系膜
    • 受累肠段呈腊肠型肠壁增厚
      • 可能引起或出现类似肠套叠的表现
  • 转移瘤(SB):恶性黑色素瘤、肺癌和乳腺癌
    • 黑色素瘤的转移常表现为肠套叠
      • 通常是多灶的壁内肿块
    • 肺转移和乳腺转移更容易引起肠阻塞
子宫内膜异位
  • 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之外
  • 常见部位:盆腔脏器:37% 累及肠管
  • 皱襞呈褶样,斑块状畸形
  • 由于纤维化通常导致高位或低位小肠梗阻,很少肠套叠
美克尔憩室
  • 最常见的先天性胃肠道异常
  • 回肠远端(距回盲瓣 61cm 以内)
  • 可能导致小肠阻塞或肠套叠
    • 美克尔憩室炎症导致小肠痉挛
    • 憩室反折进人肠腔导致肠套叠

       病理
一般特征
  • 病因
    • 大多数成人肠套叠是短节段、一过性、非梗阻性和非肿瘤导致的
      • 特发性或潜在的小肠功能障碍(如乳糜泻)
      • 小儿肠套叠更常见于肠壁淋巴增生
    • 肿瘤所致肠套叠:良性、恶性肿块
      • 良性病变引起的:在小肠中更常见
        • 息肉如脂肪瘤、平滑肌瘤
      • 恶性病变引起的
        • 癌:结肠肠套叠中更常见
        • GIST、类癌、其他恶性病变
      • 转移瘤和淋巴瘤
        • 更常见于小肠肠套叠
    • 术后危险因素(小肠更常见)
      • 缝合线、造瘘口闭合处
      • 肠管粘连
      • 旁路肠段
      • 阑尾残端肉芽肿
      • 异常肠动力、电解质失衡
      • 慢性扩张肠襻
    • 美克尔憩室、乳糜泻、Whipple 病
    • 结肠炎(通常是感染性的)
    • 肠脂垂炎
分期、分级和分类
  • 短段、非梗阻性肠套叠
    • 通常是自限性的,不伴肿块
  • 长节段,梗阻性肠套叠;常伴肿块
直视病理特征
  • 3 层结构
    • 套入部:进入/内部肠管和返回/中层肠管
    • 鞘部:鞘或外管
显微镜下特征
  • 早期:炎性改变
  • 后期:缺血坏死、黏膜脱落

       临床问题
临床表现
  • 最常见的体征/症状
    • 成人:断续的疼痛、呕吐、便中带血
    • 儿童:急性疼痛,可扪及长条形腹部肿块;“红醋栗果冻”大便
人群分布特征
  • 年龄
    •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成人
  • 性别
    • 男 = 女
  • 流行病学
    • 成年人少见,儿童常见
      • 95% 的肠套叠发生在儿童
      • 是儿童第二常见的急腹症病因
        • 特发性占90%
        • 通常由于小肠壁的淋巴增生所致
自然病史及预后
  • 并发症:梗阻、梗死、出血、穿孔、腹膜炎
  • 预后
    • 早期:复位或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复发非常罕见
    • 晚期:由于严重血管受压、坏疽、穿孔预后不佳
治疗
  • 对于暂时性无梗阻性的肠套叠,无需治疗
  • 对于小肠型、回 - 结肠型、结肠 - 结肠型,切除
  • 儿童:水压灌肠或空气灌肠复位
    • 手术减压或切除通常用于有并发症的病例(如合并肠缺血)

       诊断要点
关注点
  • 短节段的非梗阻性肠套叠,成人常见,无需治疗
读片要点
  • 钡餐造影
    • 由于钡剂进入肠套叠套人部和鞘部之间形成“螺旋弹簧”样表现
    • 关键点:钡剂勾勒出分叶状肿物
  • CT:肠内肠
    • 肠壁的交替层内充填肠系膜脂肪和血管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