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公司都或多或少,存在“老油条”员工,他们“劣迹斑斑”,让领导头疼不已。 但是,其中大多数“老油条”员工,要么关系硬,像一块难啃的石头,管理者无法下手;要么是经验丰富的部门骨干,单位还离不开。 其实,治理老油条,并不是没有办法,而想要根除,还必须从公司机制改革、员工一对一谈判改善状况。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工作中,领导如何处理不听话的老油条? 1、老油条的4大类型
他们自认为已经在单位站稳了脚跟,尤其是事业单位和国企,领导不能随便开除自己,便生出惰性,不愿意踏踏实实工作了。 面对工作,总是消极怠工,能躲着躲,领导安排的任务也是能拖则拖,不想着再创造业绩,只想着熬到退休。
还有一类老油条,属于熟练的技术工人,学历不高,但是相关工作技能强,也当过别人的师傅,教过一批人。 这类人虽说对单位有卓越贡献,但往往自以为是,感觉自己在单位工作屈才,总以为自己强人一等,很多工作都不愿意下手做,对于领导安排的任务挑三拣四,不按常理出牌。
这类型的“老油条”,虽说能够凑合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但牢骚满腹,喜欢抱怨,遇到点困难就爱吐槽,抱怨领导不是,单位不公,工资太低,福利太少。 总之,没有什么是这类员工不能抱怨的,也会影响其他人工作的动力,对企业管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还有一类人在企业中非常普遍,他们的言语和行为都会不同程度染上了油滑的习气,这类外强中干型的员工,实际没有什么本事,但偏爱在企业中插科打诨。 领导交代的事情,本来没有能力做完做好,偏偏爱说自己能力强、人脉广,拖到最后,事情总是被弄糟,还连累别人给“擦屁股”。 2、职场“老司机”到“老油条”的4大原因老员工蜕变为“老油条”,必然有其自身的因素,但他们玩世不恭、爱偷奸耍滑的性格的养成,也离不开单位制度的影响。 大多数人,从职场“老司机”变为“老油条”,主要是这4大原因:
很多员工之所以能够刚进入企业时,为企业创造出理想成绩,恰恰是因为他们认可企业的价值观,认为能够能够在企业中通过努力工作,大显身手,获取到理想的报酬和职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单位制度存在缺陷,即便自己努力,也无法得到补偿,从而扼杀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单位制度出现很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但凡能够跟领导讨好关系的员工,无论做出多么出格的事情,都能得到“优待”。 而那些默默无闻,辛苦工作的人,往往成为“傻白甜”,遇到问题先批评他们,遇到事情也先找他们,其他人则双手一摆好似神仙,这类被忽视的员工,在工作中,慢慢也熬成了老油条,不愿意努力工作。
升职加薪,是每个职场人的基本诉求,但在单位中,一旦某个员工晋升为领导,往往意味着对其他人的打压和折磨。 对此,其他老员工也只能选择退居二线或跳槽离职,不可能在单位中再有机会崛起。
在单位中,每个员工都有个性需求,但是领导往往视而不见,忽视了这些员工在工作中的需求。 这样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而不少人也在被忽略的过程中熬成了老油条,不愿意再努力奋斗了。 3、如何防治老油条现象管理者面对这样的“老油条”恨之入骨,不如首先从制度开始改善,培养起一个个人才。
很多员工之所以敢于成为老油条,就是因为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员工在长期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下,滋生惰性而导致,所以想要改善这种状况,管理者需要切实严格执行既定的制度和标准。
零售巨头沃尔玛推行的“三米微笑原则”,员工的服务态度本来难以量化,而在这里通过三米微笑和八颗牙齿,就有了指标的量化标准。 阿里巴巴“新六脉神剑”“,用量化的标准,表达了阿里人与世界相处的态度——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时此刻,非我莫属;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尽管有些指标难以量化,但为了定期考核员工,防止业绩下滑,也必须尽可能量化关键和核心指标,有了量化的指标具体、明确才能更好地评价员工的工作。
首先,要了解员工的激励类型和激励点。面对不同的员工,区别对待。面对自我驱动型员工,给予更长期的激励,比如股份、期权等。还有一类属于任务型员工,激励来自外部,当对方达成某项激励,就要给到及时奖励,比如奖金、职位晋升、荣誉等。 其次,要注重绩效评估跟工作任务之间的关联性。这就需要管理者搭建完整的目标激励体系,让员工知道每项任务的完成,自己能够获得多少绩效分数。 最后,还要注重公平性,失去基本的公平合理,绩效制度就等于零,不会有员工再去遵守。
发现“老油条”型员工,不能坐视不管,视而不见,告诉他们的行为与公司要求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给予详细的帮助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老油条”的现象。
如果一味注重人性化管理,管理必阻力重重,甚至沦为姑息纵容不合格员工的理由。 所谓,不会开除人的领导不是好领导,面对员工多次约谈仍然我行我素,不如根据企业规定,给予处分或者开除。 当然,在解雇时,最好给予就业建议,给予其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确保企业制定完善和个性化问题,已经协助员工解决的状态下,就要严格按照公司制度严格执行。 不能经常“讲面子”,给“空间”,否则老油条现象还会屡禁不止,无法彻底改善。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懂得“容错”,给予老油条充分的空间,不要一开始,就一棒子打死,必须要不断改善制度。 还要懂得“控制”,不能让老油条带坏气氛,再生出一堆小油条来,就需要我们严格执行以上策略,摆脱“老油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