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华为坚持10%干部末位淘汰?

 乔诺咨询 2022-10-29 发布于上海

回复“干部”,了解更多干部管理智慧

作者/ 辜舸帆,乔诺组织活力产品线高级项目总监
编辑/ Jeff,Criss

近些年,很多企业都在讲干部末位淘汰。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实践成功。很多人对干部末位淘汰的理解,容易仅仅停留在10%这个数字上,简单地认为,选出10%表现不佳的人换掉,就是末位淘汰了。

实际上,无论是从末位淘汰的底层逻辑、导向要求、淘汰标准还是淘汰后的处理,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干部管理领域,华为一直是国内企业中的佼佼者,其成熟的管理体系,也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对象。

为什么要做干部末位淘汰?

末位淘汰一词,最早来自于GE公司前CEO——杰克 · 韦尔奇,他在GE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度。

在他的领导下,通用电气的年营业额从上任前的250亿美元成长到1400亿美元,公司市值从120亿美元增至4100亿美元,使通用电气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在进行干部末位淘汰之前,我们必须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末位淘汰,出发点是什么?即所谓的“底层逻辑”,底层逻辑决定上层建筑。

就干部末位淘汰而言,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干部管理方面的短板就逐渐凸显了:
  • 很多企业缺少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导致一部分干部认为,自己端着的是个“铁饭碗”,没有危机意识;
  • 部分干部在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到达一定职位高度,或个人财富有了飞跃之后,奋斗意识和血性逐步下降,甚至开始“躺平”,靠着过往的经验吃起了老本;
  • 部分干部的能力无法胜任岗位,但是企业又没有制度和勇气将他拿下,长此以往,最终导致“业务塌陷”;
  • 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给予机会,但由于干部队伍的板结,中基层的干部以及下一代的人才长期看不到机会,极易造成骨干人才的流失。

这个阶段,就需要企业有清晰且落地的干部管理方案,从人性的本质出发,根本上解决问题。

干部管理体系中的各类管理手段,从根本上说,都可以归结到“想得到”“怕失去”两个方面——
“想得到”:通过绩效激励的牵引激发干部,从而获得内驱力;

“怕失去”:干部末位淘汰,就是通过抓住干部“怕失去”的心理,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血性,保持长期努力奋斗。

因此,基于上述的干部问题,除了绩效激励的牵引外,还可以通过干部末位淘汰的机制,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干部不进则退的氛围,让干部时刻保持奋斗的动力。




干部末位淘汰要导向什么?

任何一项管理制度,导向都非常重要,因为导向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那么做干部末位淘汰,我们要导向什么?向什么方向牵引和前进呢?

干部的末位淘汰(华为称为干部不合格调整),是华为干部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激发干部血性、激发组织活力、优化干部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看看华为的导向是什么——
1、干部不是终身制:一定要形成不进则退的干部导向,把确有作为的人放在岗位上来,不管他的资历深浅;不称职者坚决淘汰,不管职位多高;
2、看当前不看历史:历史的辉煌已经在历史中给予了奖励,不能掩盖当前的不胜任,更不能功过相抵;

3、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从泥坑里爬出的是圣人:被调整的干部要调整好心态,振作起来,在后续的岗位重新做出成绩之后,可以适时继续任用。

可以看出,华为干部末位淘汰的导向非常清晰,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不进则退,功过不相抵,重回将军之路。

结合导向来制定具体政策,并向下宣贯到落地执行,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干部末位淘汰的核心要点

想要做好切实有效的干部末位淘汰制度,关键是要回答清楚三个核心问题:

1、什么样的干部应该被淘汰?
2、淘汰之后怎么补充新干部?

3、被淘汰的干部应该如何处理?

 什么样的干部应该被淘汰?

要做干部末位淘汰,首先应该明确淘汰的标准。有些人将干部淘汰理解为,淘汰绩效不好的就可以了,这其实是片面的。

实际上,干部末位淘汰应该分为两大类:不合格调整履责结果排名末位。

不合格调整:顾名思义,因工作表现不合格而被调整,如出现了重大违规,触犯红线,不能够胜任岗位要求,业绩结果差等。

履责结果排名末位:除了“不合格调整”的干部外,其他干部应属于“基本胜任”范畴。但基本胜任是不够的,因此这部分干部也要进行排名,排名靠后的按比例进行淘汰。

 淘汰之后如何补充新干部?

很多企业不敢淘汰干部的顾虑之一,就是认为自身“板凳深度”不够,补人困难。也不知道怎么选拔合适的人选,担心选上来的人还不如前任。所以即使对明显不合格的干部,也不敢坚决淘汰。

这个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人才梯队的建设不足,人才厚度不够;二是企业虽然有人才,但老板却没有看到他们的途径。

针对这两方面原因,干部末位淘汰需要和干部管理的另外两大措施联动:人才梯队建设以及干部继任计划(TSP)。

人才梯队建设,是通过对高潜人才的培养机制,让优秀的人才涌现出来,并对他们进行考验锻炼,让他们获得成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筛选,从长远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做到“考验一代,涌现一代”

干部继任计划(TSP)通过“四点一线”(业务战略、对组织/人才的需求、岗位要求、人才梯队)的理念,给每一个岗位构建清晰的岗位画像,明确岗位各层级候选人(Ready-now即刻可上岗 / One-job-away 差某一个能力或经验 / Two-job-away 差两个能力或经验)的要求,让每个岗位能够清晰明确地找到自己的继任,从而解决企业看不到人,不会选人的问题,真正做到“使用一代,选拔一代”。

 被淘汰的干部应该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容易被忽略。很多企业想当然地认为,被换下来的干部,要么直接离开公司,要么降级换个岗位继续当干部,这其实都是不太合适的。

因为有的干部也许不适合当干部,但却能当一个好专家;也许有的干部具备潜力,只是在当前节点栽了一个跟头,日后还能爬起来。

所以直接离开或降级换岗,一方面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费或错位,另一方面,也非常容易产生内部冲突,导致矛盾升级。

根据大量的案例来看,被调整的干部都是曾经成功过,但在当前跌落了谷底,情绪低落,有负能量,甚至跟原部门有矛盾,对未来很迷茫。所以,首先要理解他们的心态,再针对这些情况,做出针对性的处理。

 华为是怎么做的呢?

华为成立了名为“干部资源池”的组织,有一整套专门针对淘汰干部的完整的机制,包括淘汰处理-学习培训-岗位分配-考核检验,保证干部能够转换心态,接受学习重新挑选。

淘汰处理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做出淘汰决策的部门,要和被淘汰干部有清晰的沟通,淘汰的理由要充分具体。同时,公司还会明确针对不同情况,决策是否要降级降薪的处理规定。

学习阶段:通过核心价值观、精气神、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帮助干部转化心态,消除负能量,面向未来。

岗位分配阶段:结合公司的干部管理导向,和个人经验背景,重新安排岗位,很多干部又重新回到了专家岗位,继续沉淀。

检验阶段:对干部在新岗位的工作进行跟踪评价,检验是否能够胜任。

公司培养一批干部是很不容易的,相信这批干部当初能被选为干部,都具备了比普通员工突出的能力和潜力。所以才更要通过完善的流程机制,对这些干部进行转化、识别和筛选,去除平庸,保留人才。

很多企业在执行末位淘汰的时候,看似大张旗鼓,到了实操的阶段,则出现各部门却发现不知道该淘汰谁、公司只要求淘汰却没有对应的继任计划等机制补充干部、干部被淘汰后处理不好导致矛盾冲突等情况。

这会让主管有后顾之忧而不敢淘汰,成为阻碍干部末位淘汰落地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无法落地或者大打折扣。

因此,必须要解决好上述三个核心问题。当然,非常关键的前提是,企业内部需要先统一思想,高层思想要一致且坚定,思想统一了,才能有效地行动。

商业成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的问题,人才的问题核心是干部的问题。

当企业增长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坚定地进行干部末位淘汰来激活组织,让敢战善战的干部带领组织重回增长道路;

当企业高增长的时候,更需要进行末位淘汰,来保证干部队伍不要在增长中膨胀,丧失了血性和危机感,保证基业长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