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哥原创(77) | 课堂效率是“减负提质”最重要的抓手

 勇敢的芯2 2022-10-31 发布于湖南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进步就是效率的进步。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效率之争。

教学水平的高低实际上是课堂效率的高低。

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资源是学习时间。课堂最重要的约束条件是时间,提高效率的本质就是不要浪费时间,要充分利用好时间。

课堂效率是学习结果与时间之比,同样的时间比人家学得多就是效率高,或者说获得同样的学习结果需要的时间比别人少就是效率高。

提高课堂效率就是从粗放型课堂进入精耕细作型课堂,精耕细作型课堂就是高质量的课堂。

只有提高了课堂效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减负提质”。

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策略很多,波哥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从以下九个方面来提高课堂效率:

01
方向性效率

02
系统性效率

03
结构性效率

04
动力性效率

05
技术性效率

06
规范性效率

07
细节性效率

08
时段性效率

09
个别化效率

图片

方向性效率

学生在课堂上要生成学习结果,生成的学习结果数量越多、质量越高,课堂效率就越高。

实际上,有的老师教了不该教的东西、做了不用做的活动,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少,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收获很少,这就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方向错了,课堂就不是低效而是负效。

解决方向性效率的策略有:

1

不要教错误的、无用的、副作用很大的内容。教师要区分信息和知识、区分冷僻知识和有用知识、区分错误和正确、有无副作用的知识。比如,历史老师就要少讲宫斗故事,数学老师少讲那些没有迁移性的非常特殊的解题方法。

2

不要把学习活动当成学习结果,不要重复做不产生学习结果的活动。我们小时候语文课天天就是“分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样对提高语文素养并没有多大帮助。

3

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方向,不要南辕北辙。

4

老师课前三问:

我教的是学习结果吗?

教的学习结果正确吗?

教的学习结果有用吗?

这三问得到肯定的回答,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

图片

系统性效率

课堂效率有课时效率和系统效率。

课时效率是指每一节课的效率,是在确定的学习目标下,如何让效率更高。

系统效率是指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一个学段或者更长时间范围内,如何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系统效率强调不同时间节点学什么,课时效率强调是在一节课里怎么学。

提高系统性效率的策略有:


01

重点策略

首选长期、短期都有用的做为学习重点。重要观念、重要原理、重要技能、重要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不重要的、易懂的细节性知识,少讲或不讲。重点策略就是要做到“少即是多”。

02

突破策略

对一些重难点,可以一次性多花些时间来教懂、教对,不要煮夹生饭。否则,以后补来补去,还是学不懂,从系统上讲,这样更浪费时间,效率更低。突破策略就是要做到“慢即是快”。

03

分散策略

对涉及到相关知识比较多的难点,老师要有足够的提前安排,要把难点分散到前面的课时中,这样,就降低了难度,突破难点就变容易了。

图片

结构性效率

结构决定性质。

结构决定功能。

结构决定效率。

一个单位的组织结构影响效率。

课堂的结构分为两类:事情结构、组织结构。

事情结构包括学期(学年、学段)的教学结构、单元的教学结构、课时的教学结构、知识点的教学结构、学习活动的结构等。

组织结构包括班二人结对、小组结构等。

结构好了,效率自然就高了。

提高结构性效率的具体策略有:

01

搭建好单元间结构

要安排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一个学段的教学顺序。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现在强调大单元教学,不同的老师对大单元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划分逻辑,这样就需要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对教材进行重组,形成新的学习单元。多个单元的有序安排,就形成单元间结构。

02

组织好单元内结构

在一个单元内,各个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对各个课时赋予不同功能,形成不同课型,不同课型分工合作,完成学习目标。比如,一个语文教学单元内,基础过关课、精读导引课、自读学习课、读写结合课、拓展提升课等课型。

03

设计好课时内教学结构

一节课各个知识点顺序怎么安排、一个知识点又按什么顺序教学。一个好的课堂需要一个架构课堂结构的模型。课堂结构要显得清晰、简洁,并且要符合逻辑和认知习惯。

04

设计好活动结构

学习结果是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来实现的。学习活动是有结构的,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就要设计好活动的结构。现在合作学习效率很低,原因就是老师没有设计好合作学习的结构,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化、低效化、形式化。

05

设计好组织结构

课堂内有四种组织水平的学习:个体学习、二人结对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二人结对要搭配好,小组最好是异质的,组内分工要明确。课堂内,四种组织水平的学习要交替进行。

图片

动力性效率

动力性效率主要指的学生的学习动力状态,学习动力强,课堂上就专注,学习专注了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专注水平和专注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动力性效率的策略有:

01

提高课堂的安全水平,建设安全课堂

大脑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学习的。当生存受到威胁时,学生是不会进入学习状态的。

02

满足学生社会脑的需要

人有交往、表现、归属和爱、尊重、自主等社会需要,课堂上满足了这些需要,学生就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合作、展示做好了,比单向传授效率会更高,这是因为学生认知和情感会更投入,投入度越高,学习效率就越高。

03

有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内容是有意义的。


04

有意思

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奇心、新异、竞争、游戏、幽默等元素,让学生觉得课堂有意思,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这样课堂效率就会高很多。

05

能成功

课堂上要多创设让学生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就感、胜任感,这样也可以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 

06

让学生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就是进入忘我的、心无旁骛的、心行合一的状态,打游戏时、阅读小说时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学生进入心流状态时,学习效率最高。做到以上5点,学生就可能进入心流状态。

图片

技术性效率

什么是技术?

技术=工具+会用

课堂内工具有硬工具和软工具之分。

硬工具指纸、笔、黑板、小白板、学案、信息技术设备等硬件。

软工具指方法、模型、表格、策略等, 从学习过程来分,可分为阅读、理解、记忆、运用、评价、总结、动机激发等方面的认知工具。

提高课堂效率主要是靠技术,一个优秀的老师要拥有庞大的工具库,要掌握很多软工具,要用时可以随时拿得出来。比如,记忆时,可以用表象+故事的记忆术、精细加工技术、打包技术等。要思维发散时,可以用六顶思维帽、思维导图、6W1H等工具。

提高技术性效率的策略有:

01

利用工具的“四问”策略

教学时,要有利用工具的意识,随时要自我提问,我在蛮干吗?有好的工具吗?我用得好吗?还有更好的工具吗?

02

发现工具的“肯定—思考—记录—迁移”策略

当你听课、看文章时,发现一个工具,首先你要肯定,这真是一个好的方法;二是思考我该怎么用,用时需要注意什么;三是要记录进你的工具库;四是迁移,还有什么场景可用呢,能迁移到什么地方去?

03

改进工具的适应性调整策略

别人创造的工具不一定适合自己、或者适合更细分的场景,这时,老师要对工具进行改造,使之更适用。

04

创造工具的改用策略、组合策略、萃取策略

改变用途也是一种创造,把其他领域的工具,引用到教学中来,也是一种创造。组合策略,是把几种工具重新组合成一种新的工具。萃取策略是把经验萃取出套路,把套路变成具迁移性的工具。

05

工具使用的反思策略

在使用工具中,要不断反思,不断生成使用技巧,使之更灵活地适用于各种教学场景。

06

充分高新技术策略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AI技术等,提高课堂效率。

图片

规范性效率

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能减少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效率。

管理混乱的课堂、没有良好行为规范的课堂、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课堂,课堂效率一定是低下的。

所以,管理出效率、规范出效率。

课堂规范公式=流程+标准+奖罚+自动化

对课堂高频行为和高频活动要制定流程。比如,上课前准备、上课时起立等建立明确的流程;练习时,根据题目类型要建立明确的答题流程。

对流程中每一个环节要建立标准。

对学生的行为对照标准要进行评价,评价后有奖有罚,表扬、鼓励就是奖励,重做、课后留堂再练就是惩罚。

提高规范性效率的最重要策略就是训练,重要的行为经过训练,形成习惯,达到自动化,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

图片

细节性效率

课堂上许多细节做得不好,影响效率。

这里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细节性问题:

注意力分散、冗余信息、形式主义。

注意力分散主要是指上课时多种信息源同时出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文字与图片离得远,就不能同时注意到这两个信息源。

冗余信息主要指以下情况:一句话能说清的问题,用了几句话;一种信息源能表达清楚的,用了多种信息表达方式;PPT上呈现的同讲解的一模一样。重复啰嗦导致效率降低。

形式主义指课堂做一些没有实质性意义的事情。比如,学生每回答完一个问题都要拍掌,上新课时叫学生阅读学习目标,这些行为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

细节性效率强调是节约时间,能省的就要省,不要浪费时间。

图片

时段性效率

一天之内,不同时段大脑学习能力是不一样。

根据脑科学研究,上午最好的学习任务是拼写、问题解决、数学、科学、复习等;下午最适合学习的是文学与历史、运动、音乐、手工任务等。因此,学校在排课时上午最好以理科为主、下午以文科和艺体为主,这样学习效率会更好。

在一节课里,大脑运行也是有节律的。

研究表明,一节课中,大脑并非始终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在40分钟的课堂中,高效期占30分钟,低沉期占10分钟。高效期分在两个时段,一是课的开始阶段,二是课的结束阶段。教师要把开始和结束时间利用好。

还有一个研究表明,集中注意力时间一次不会超过十分钟,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把课堂分成几段,每段之间活动交替安排、动静结合,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图片 

个别化效率

课堂上要做到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统一。

前面讲的都是如何提高一个班级的整体教学与学习效率,然而一个班学生组成是复杂的,怎么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吃得饱,都能提高时间利用率?就是个别化效率要讨论的问题。

对一个基础都很好、学业成绩都很好的班级,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策略是自主学习策略和充分发展策略

学生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明确的进阶目标和任务,让学生自主去完成,学生在完成基础目标的情况下,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走得更远,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对于学生层次比较明显,基础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怎么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时教师应该定位在掌握基础目标,让绝大多数都能达到基本要求。这样做,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照顾和发展。

但对好学生来说,在这样的课堂上吃不饱、效率不高,怎么办?

提高好生课堂效率的常见策略有:

01

多提发散性问题

课堂上教师多提一些发散性问题,基础不好的学生思考得浅一点,好生可以思考得多一些,让各类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思考。

02

要求好生一题多解

对基础不好的学生要求用最常见的解法来做题,对好生来说,要求想更多的方法。

03

课堂练习分层

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做基础题,好生可以做更多、更难的题目。

04

加强不同层次学生之间互动

比如让好生在课堂成为老师的助教,课堂练习时要求学生之间互批互改,做对的学生可以给做错的学生当小老师,这样提高了双方的学习效率。

可以把课堂交给小组或者好学生,让他们代替老师上课,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充分调动起来了。

05

对好生设计个别化项目

把课堂变成复式课堂,当教师面向基础差的学生讲授时,允许好生不听课,可以做个别化项目,比如,让好学生做一些挑战性的任务。

06

补缺和纠错

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补缺和纠错,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听得懂,能掌握基础知识,这样能提高基础差学生的课堂效率,课后通过针对性练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尽量让课堂的基础水平不断向上提升,减少课堂内的教学落差。

上面讲了从九个方面来提高课堂效率。归纳起来,提高课堂效率无非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1

提高课堂的有效学习时间;

2

提高有效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

课堂效率是减负提质的最重要的抓手。课堂效率高了,学业质量就提高了。课堂效率高了,课后作业负担就可以减下来。学生作业负担减下来了,学生才有更多时间用于培养综合能力、提升多方面的素养,这样学生质量就提高了。

刘静波


巴德美际学校学术校长


高质量学习研究院院长


“高质量学习”理论创始人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学术院长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