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369)小郎中按:本文中张老分享了一首治疗咳嗽的民间验方,取名镇咳饮,方中的御米壳是一味中枢镇咳药,目前临床中很少能使用了。如果除去此药,从方中其它药物看,镇咳饮还是针对寒饮郁肺证,麻黄祛风散寒,止咳平喘,茯苓、白芥子、百部健脾化痰止咳,露蜂房祛风解毒,配伍百部针对一些顽固性咳嗽,特别是过敏性咳嗽是一组常用药对。文中张老也分享了一些常用药对加减法,学者可参考。在此小郎中想提示一点,症状的背后是病机,选择加减药物是针对特有病机去考虑,而非仅仅是对症状用药,例如咳嗽兼有呕恶,加半夏和橘红,是针对痰饮犯胃,胃气上逆而设,如果是肝郁犯胃出现的呕恶,就不是半夏和橘红药对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前胡和旋复花药对更为合适。 古代医家流传一句话“咳嗽咳嗽,医家对头”,由此可见,临床中治疗咳嗽难度挺大。《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真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的病机相对会多,会复杂,因此临证中要详细辨证才能获得背后真实病机,只有针对确切病机用药,才会收到很好疗效。如果不针对病机仅仅是使用“止嗽散”之类的止咳药堆积,肯定不能收到很好的疗效,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小郎中临床中治疗咳嗽首先要分清内伤还是外感;其次要重点分清是哪些因素影响了肺的宣发肃降,因为咳嗽最根本的病机还是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出现了异常;最后就是要调节好肺脏气和津的盈虚通滞。从小郎中的临床体会中看,内伤因素中,肝郁气滞,脾虚湿盛较为常见,外感因素中寒气闭郁较为常见,而单纯的热邪壅滞较为少见,可能和现代抗生素和寒凉药物滥用有关系。临床中小郎中使用的止咳方多为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和半夏厚朴汤、桑杏汤、杏苏散之类,而很少使用止嗽散和御米壳之类的止咳药,如果使用这种止咳药,有时也会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容易反复,形成“假效”。最后推荐一篇文章“【医门传薪】宋兴教授:外感新久咳嗽辨治思路”,相信大家认真读后体会,会对临床治疗咳嗽有很大的帮助。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