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发挥 (经络学说临床意义)3.4.经络和经络学说

 昵称1Z7nN02j 2022-10-31 发布于福建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从这一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内经》认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既能运行气血,又能传递信息,故人体的各部分所以能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通过经络联系沟通而实现的。

1.沟通内外、联络上下

经络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间的联络网,《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在经络的沟通、联络下,人体各个不同的组织器官的不同生理功能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表里、上下、前后、内外彼此紧密联系、协调共济的统一整体。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灵枢·经脉》指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灵枢·本藏》亦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络是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气血运行通路,有“内溉藏府,外濡腠理”的作用,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从而完成“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的生理功能。由于经脉的联系和调节功能,使阴阳得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同时气血的运行也都有了正常的节律。故经络"行气血而营阴阳"之说指出经脉不仅是气血的运行通道,并且通过行气血而具有调节阴阳,使之协调平衡的作用。

3.感应传导,调整虚实

经络有传导经气感应和传递信息的作用,是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传导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中气穴,则针游于巷。”《灵枢·九针十二原》强调“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均指出针刺治病关键是“得气”,即针感沿着一定的路线向远处扩散。经络感传理论,后世也叫“感传现象”,在针灸与针麻治病过程中表现特别明显,是临床防治疾病取得疗效的前提。

经络调整虚实、补偏救弊的功能,是与其运行气血、调和阴阳的功能相关的。《灵枢·刺节真邪》曰∶“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因为经络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因而在病理状态下表现出调整虚实、补偏救弊促使疾病向愈的功能。

四、经络的病变机理

经络在生理上有沟通内外、联系上下的作用,在病机上则成为外邪传入人体,以及内部病变反映于体表的重要途径。(一)传注病邪

经络既能营运体内气血于体表,同样亦能将入侵体表的病邪传注于体内,《素问·缪刺论》说∶

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留而不去,内连脏腑,散于肠胃。

外感病邪通过经络由体表逐渐内传入里,是疾病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病邪可由皮部→络脉→经脉→脏腑传变。另外,脏腑病相互传变、影响的途径也是经络,如心移热于小肠就是通过经脉络属关系而传变,故表现为舌尖红、小便短赤;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外感病亦可由于肺主肃降的功能失常而见大便不调;又如喝冷水或寒凉饮食可诱发咳嗽,即《素问·咳论》所谓“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者。

(二)反映病候

人体内部的病变信息可以通过经络的内外联系反映到体表的一定部位,在相应的经络循行部位出现症状与体征。如肝有病,可反映于所属的经脉而出现两胁疼痛或舌卷囊缩病候;肾有病,可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本经病候或腰脊痛等所络的足太阳经病候等等。又如《灵枢·邪客》中即指出∶“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由于经络系统能够有规律地反映出若干症候,因此,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症候,就能推断出病在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