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刚经》最后的“赞偈”中有这样一句话: 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 ![]() 《金刚经》中的内容,是如来与须菩提的对答,在众多弟子中,须菩提号称“解空第一”,所以,整部《金刚经》都在讲“空性”的智慧。 那什么叫“空”? 空,不是没有。 有一个词叫:“空有不二”——“真空”和“妙有”并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东西。 这就像中国文化里说的“阴阳”,其实也是一个东西,你可以叫它“道”(一阴一阳谓之道),也可以叫它“混沌”,但当你试图来形容说明它的时候,说出口就变成了两个东西:阴和阳。 ![]() 所以禅宗里才会说:言出意断,出口即错。 《金刚经》里的“空”到底是什么意思? 或许它说的就是:因为它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东西),所以它才可以是(所有的东西)。 空,才可以成为所有的东西。 所有事物的本质,都是“空性”的。 就像一个人对你厉声斥责,你会觉得他是“坏人”,但如果他的本质是“坏”,那所有人都应该认为他是“坏人”。 事实上并不如此,他的妻子或孩子,或许会把他当作英雄,当作“好人”——也就是说,他的本质不是“坏”,也不是“好”,而是“空”的。 ![]() 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所以在《金刚经》里,才会不断出现这样的说法:
般若波罗蜜、微尘、众生、善法,所有这一切,都是“空”的,因为它不是“般若波罗蜜、微尘、众生、善法”,所以它才可以是如上这些。 这就是“空”的含义。 ![]() 还有一件更有意思的事,《金刚经》中有一句话,如果读懂,就能治愈99%人的精神内耗。 这句话是: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这句话给出的去除精神内耗的方法就是——“去我执”。 在传统文化的典籍之中,经常提到一个词:婴儿(赤子)。 ![]()
因为这婴儿时期,大家是没有“我执”的,也没有分别心。 等长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就学会了区分:这是你的,这是我的,这是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