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文章佳作,溥心畬《秋声赋》

 与春天同行 2022-11-01 发布于青海

《秋声赋》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欧阳修50多岁的时候,有感于过往经历,目睹秋风,抒发苦闷之情。

欧阳修为什么悲秋?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天也是走入万物萧条的季节。历经繁华似锦,迎来天地茫茫,这种落差感让人产生悲意。

《秋声赋》是千古名篇,人人诵读。到了近代有位叫溥心畬的画家,根据这篇文章画了一幅《秋声赋》。

溥心畬有个雅号叫“旧王孙”,他是满清的贵族,清朝灭亡后潜心研究书画。他的人生经历过大喜大悲,他读《秋声赋》比普通人多了一些代入感。

他画《秋声赋》,宣泄心中的悲凉,更令人信服。与此同时,画《秋声赋》也是心境上的提升,让这位旧往生认清现实,活在当下。

图片溥心畬 秋声赋

画中有两个人物,屋中长者是欧阳修,屋外小童是欧阳修的仆从。这两个人都出现在文章中,从溥心畬的构图看,画中小童占据画面重心处。

这是由于,画中景色通过小童的视野展现出来。星月之夜,银河挂天,四下里没有人声,只有树中传出秋虫的悲鸣。小童仰观秋树,寻找声音来源。

溥心畬用笔沉稳,勾画随心。他只用三五笔,就画出了小童的状态,以简驭繁功力超凡。

小童身穿暗红衣裳,与周围的青色、赭石色形成对比,整体感觉色彩沉稳,干净利落。仅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溥心畬受到了南宋画风影响。

图片

溥心畬 秋声赋 局部

画中古树和山石采用李唐画法,讲究萧散俊逸,富有情趣。溥心畬在构图上,把欧阳修安排在画中一侧。

欧阳修、小童,院中大树,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增加了构图的稳定性。为了避免画面呆板,画纸上方又添加浮云明月。

近代画家受多种文化影响,对色彩和构图的重视程度超越了古人。从溥心畬的创作中可以看出构图起承转合产生了美好的律动感。

起始位置是画面下方,秋庭小院。画中人物,完成构图上的延续过渡。

院中古树插入天空,与人物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构图,让画面有了变化。仰望夜空,一轮明月,将无尽韵味传递到无穷远处。

图片

溥心畬 秋声赋 局部

笔墨精妙,构图新奇,运用传统技法,画出内心感受。溥心畬后期作品,常以悲秋、思乡为题进行创作。

从高高在上的贵族子弟,化身为与世无争的画家,溥心畬把前半生的遭遇付诸笔端。

溥心畬的早期作品华贵逼人,后期作品苍润质朴。从风流肆意到野逸坦荡,是心境变化帮助他完成了艺术创作的转型。

看细节,溥心畬画中的细节几乎都能在古画中找到。看整体,他的画自成一派。他用传统笔墨诉说自己的精神世界,成为近代画坛上的榜样之一。

图片

溥心畬 秋声赋 局部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假如人若无情呢,这种滋味可以在溥心畬的画中品味。

画《秋声赋》的时候,溥心畬与欧阳修神念相通,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生的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