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地》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不亦悲乎! 知道自己愚昧的人,不是真正的愚昧;知道自己迷惑的人,不是真正的迷惑。真正迷惑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醒悟;真正愚昧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明白。三个人同行而有一个人迷惑,所要前往的目的地仍可到达,因为迷惑的人占少数;如有两个人迷惑,就会徒劳而不能到达,因为迷惑的人占优势。如今天下人全都迷惑不解,我虽然祈求导向正确方向,也不可能实现。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知道自己愚笨的,并不是真正的愚笨;清醒地认识自己有很多疑惑,不是真正的迷惑之人。这样的人很有自知之明,他反而是一个智者。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但他却被雅典神庙中的神谕誉为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正因为苏格拉底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清醒客观认识自己的这种意识,却是人世间少有、最聪明的一种智慧。 可怕的是,有的人一生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愚昧无知,甚至还自以为聪明,这才是真正愚笨的人。《论语》中孔子也说,“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矣。” 在《庄子·骈拇篇》中,有一句话:“小惑易方,大惑易性。”意思是小的迷惑会使人迷失方向,大的迷惑会使人丧失真常之性。 从这两句话看来,庄子认为“活得迷惑”是世人之常情,凡是没有得道者、非真人都会遇到。即使至圣先师孔子也是修养到40岁时才能实现“不惑”。 但一个人知道自己心有迷惑,那就不是真正的大惑。可怕的是,这个人对自己的惑不自知,甚至还以为他掌握宇宙人生的全部真理,四处好为人师,这就是真糊涂,谁也救不了他。 现如今天下人都陷入大惑不解中,所有人都知道阿谀奉承不对,但仍执迷不悟的行之为之,这不正是愚昧迷惑而不自知吗? 庄子个人虽早有心仪正确的人生路径,以一人之力,又何以能实现于天下,实在是世道之悲哀!群氓的社会,又如何能够实现理想?倘若勉强去做不能实现的事,则又是另一种迷乱。所以不如弃置一旁更符合实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