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尊重世界的发生,也尊重我自己的无力

 纪慈恩工作室 2022-11-02 发布于陕西

1

关于健康

什么是健康?
大概是一种生命状态:我们都希望生命以我们希望的方式进行着,死亡是等我们准备好,在安详的、好好告别之后到来,是的,这当然很好。但是如果不能,也很好,很好的接受,很好地臣服,很好地理解这一切的发生,而非必须要好好告别才接受死亡。不能好好的,也臣服于它的发生。

安详的死亡,是我希望的样子,如果不能安详,也是生命走到这里,有它的结果,是前面的人生所创造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我既不对吃了垃圾食品有自责,也不沉迷于绝对的健康饮食;
我不迷恋于公益带来的光环意义,也敬畏着平凡的琐碎带来的心灵体验;
我不向往光明,也不拒绝黑暗。

死亡就像老虎一样,老虎不是“坏人”,“残暴”只是天性,是它的属性,死亡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可它没有针对任何人,死亡也不是任何人的错,只是世界中,需要这样的属性。

这样的生命状态,于我而言,叫做健康:我平衡地、客观地、不偏不倚地与这个世界和而不同。

这是我所说的“本源”:我并不迷恋“好”,也不憎恶“不好”——这大概是世界之初的样子吧,所有事物就是在这里,经历之,没有定义与属性。

2

我很害怕回答关于“最”

我很害怕回答“最”开头的问题,你最热爱的是什么,你最讨厌的是什么,你最重要的是什么,没有!于我而言,现在这个人生阶段没有“最”:
我患有疾病,但它不是最重要的,只是需要多加关怀罢了,我没有百分百服务于它,它就在这里,给它该有的照料,其他的,还有很多生活。死亡教育与临终关怀不是我生活里最重要的,死亡不过是人生的一天,怎么会成为最重要的呢?亲密关系很重要,但仍然没有重要到爱你胜过爱我自己。

如果非要说什么“最”重要?
都有,都不过界,它最重要。
吃喝拉撒、工作旅行、运动健康,于我而言,比例都是相当的,都有,但都不“最重要”。

没有“最”意味着我与其他事物的关系都是平等的关系,我是靠我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架构于某一种事物之上,我是自由的,有你我会更丰富,没有你,我也可以活着很好,即为自由,而非“必须”,我并不喜欢“必须”,最好的生命状态于我大概就是“没有必须”。
我称之为本源,或者说目前这个阶段我所以为的本源。我当然是没有权利定义任何事物,我能分享的无非是我以为的事情罢了。
所以我所说的任何事情,都不必当真,听听就好,我可负担不了真相这种东西。

3

一场回归本源的仪式


2022年11月28日,我女儿去世6周年。
恰逢此时,我从新一轮的职业体验:山居管家第一阶段的工作结束,回到云南,我在她的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怀念她。

课程(昆明)| 人体本源&中医疗愈探索课程(点击了解)
课程结束的那天恰好是她的忌日,我想向你讲述,一个母亲的重生。
她的学校,六年来我没有回来过,每年忌日,她的班主任都邀请我希望做一场纪念会,我都草草略过,大概是为了断了念想吧,断了那种免不了要去假设“如果她还在会怎么样“的那种念想。
6年后的同日,我做了这节“回到本源”的课程,这6年来,我也一直试图“回到本源”,所谓治愈所有的“方法”都有掩盖之嫌,回到从这个世界的角度这件事的发生的角度,是我所理解的治愈。

所谓治愈并非是我接受了降临在我身上的事情,而是我接受了世界发生了这件事是合情合理的,我尊重世界的发生,也尊重我自己的无力,双向的接受,即为治愈。

我将它画成了一张地图,11月28日,即是我们课程的结束,也是我的仪式,一场心灵之途的告别仪式,谢谢你的参与。

4

“无聊”即是死亡最好的样子


我有着很奇怪的癖好,我曾经有很多年沉迷于去寻找界限之处,我寻找过海的尽头,追溯过水的源头,参加越野马拉松渴望体验体力的极限……我想知道,它们的边界在哪里,那些人的上限长什么样。在人力范畴以外的世界,是不有着关于世界的秘密。

我对于原本的世界,在人类参与之前的构造的世界有着很多的求知欲的贪婪,如果说人类是整个生灵智力最高的,那以人类的身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总该做些配得上高于其他生灵智力的事情。

我并没有因为做了很多与公益有关的事而觉得你因此优于其他职业,我也没有因为内心有黑暗而自我否定,我“奉献”之时没有觉得了不起,我赚钱的时候也没有羞愧感,你称赞我时,我没有沾沾自喜,你攻击我时,我也没有因此自卑。
就是“都好吧”的一种状态,我是什么样我还是什么样,你的赞颂不会让我有我没有的价值,你的攻击也不会让我有丧失我有的坦然,我与这个世界保持着两个成年人的相处关系,没有依附,也不需要被歌颂。

我格外需要伟大的工作的光环来维持价值感,
以及,
我看不上平凡琐碎的平淡无奇的小事,
在我看来都是不健康的。
导演采访我的时候问我,死前的最后一天如何度过,是你觉得最好的死亡?
我答:无聊,无所事事。
就是没有什么可再做的了,如果死前的一天还着急忙慌的做着什么,这样的生命,也太可怜了。
于我而言就是“都可以”,痛苦的经历也可以发生,圆满的幸福也没有那么渴求。
死前的最后一天就是这一生的“考试”,你在做着什么,以什么样的心态度过,即为你今生的成绩。

待着,无聊着,没什么需求,继续活着也可以,不活着也行,大概就是我以为的最圆满的生命了。
《寻梦环游记》里说,“只要有人记得你,你就不会真正的死亡。”于我而言是我并不介意被遗忘,也不介意真正的死亡,是我所理解生命最好的样子。

课程

报名

时间:11月24日-11月28日

地点:昆明

课程详情:课程(昆明)| 人体本源&中医疗愈探索课程

剩余2个名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