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大盗阿爽 2021-04-2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肯定世界是物质的,而且认为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只有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理相结合,才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

  恩格斯指出:“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这表明,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人们从长期生活实践经验中和科学研究中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社会现象、人的思维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如以地球为观察点,它上面的山川、房屋都是静止不动的。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如生命有机体在没有死亡之前,就保持了相对静止状态。但是,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如地球上的山川、房屋相对于别的星球而言,它们是与地球一起运动的;生命有机体生存到一定时期,也是会灭亡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因为事物只有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世界上才可能存在一个个有差别的事物。第二,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恩格斯指出:“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本质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本质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人们要描述或测量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一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系,没有这个参照系,便无法描述和测量物体的运动。

  总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二者的共同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