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青绘人生 年长登高寿

 昵称44161008 2022-11-02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朗诵:郑文斌

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地处富庶的江南,气候温润,物产丰富,且少有战乱与社会动荡,吴人生活舒适安逸,长寿者不乏其人,笔者在编写《苏州通史·绘画志》时,接触到大量史料文献,发现吴地长寿者不少是画家,他们人品清正,淡泊宁静,宽厚待人,敦和达观。现择几位重要吴门画家一一介绍。

————

图片

沈周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寿83岁,出身于苏州长洲县湘城一书香之家,曾祖父沈良琛是“元四家”王蒙的好友,祖父沈澄擅诗画,明永乐时曾为朝廷命官,伯父沈贞和父亲沈恒皆为大画家杜琼弟子,妙擅丹青,沈周幼承庭训,七、八岁时便能作诗,及长,父延陈宽为沈周业师,陈宽是明初大儒陈继之子,博学鸿词,沈周得陈师教诲,诗文长进卓然,沈周原从父沈恒学画,后沈恒觉得自己学养不够,难以满足儿子学艺求知,便携子拜自己老师杜琼门下,同时,沈周又兼师从刘珏和赵同鲁,在老师们指导下,他先研习元代黄公望、王蒙、吴镇笔墨技法,求烟岚逸静之气,又学宋人董源、巨然苍润幽雅,马远、夏圭强劲雄阔,他兼收并蓄“集诸家之法”,最终形成了雄逸苍茫、秀润深厚的山水画,这种前所未有的艺术风格如“石破天惊”震撼中国画坛,标志着吴门画派的诞生。沈周作为吴门画派开创者,淡泊功名,博览勤学,一生专心致志,点染丹青,留下了大量艺术精品,在绘画史上是罕见的。

图片

沈周《庐山高图》

他虽终生不仕,隐逸山林,但并非与世隔绝。他礼贤时人,广泛交友,朋友圈既有平民贩卒,也有府衙命官,其中不乏朝廷重臣,如礼部尚书吴宽,户部尚书王鏊,内阁首辅李东阳、徐有桢(祝枝山外公)以及文林(文徵明之父)、礼部侍郎程敏政、李应桢等,遍及四方要员。这些高官都仰慕沈周人品及才艺,前来结交,而沈周正是得到官场朋友的推崇而扬名海内。同样,他仁慈的性格,孝悌笃友的品行,深厚的修养和高尚的情操,赢得了后人的敬仰。特别是他40岁时,为表达对祖籍江西的老师陈宽的感恩之情,倾心创作了《庐山高》,作为70岁的寿礼。《庐山高》幅面之庞大,构图之繁复,层次之幽密,笔墨之细缜,是中国山水画经典之作。综观而论,至今还没有一幅山水笔墨艺术成就能超越《庐山高》。

图片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名壁,字徵明,号衡山,寿90岁,他出身于苏州官宦家庭,祖文洪,官涞水县教谕,父文林,成化进士,官温州太守,文徵明从小就遵照父亲安排接受儒家教育和诗画学习。

学文于吴宽。吴宽,苏州人,明弘治状元,是当时文坛权重人物,文徵明在老师指导下,诗文创作达到很高的成就,与徐桢卿、唐伯虎、祝枝山并称“吴中四才子”;学书于李应桢。李应桢,苏州人,文林朝廷同僚,是当时一位很有功底的书法家,他严格训练文徵明的书法,使其达到很高水平,与祝枝山、王宠,并称吴门“书法三杰”;学画于沈周。文徵明拜师时,沈周已69岁,朴实深厚的画风已确立,在老师启发指导下,他依着自己内心对艺术的感悟进行创作,形成了自己精致生动、敦实亲和的绘画风格,达到同时代画家难以企及的高度,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而在“明四家”中,诗文、绘画、书法俱佳的唯文徵明一人。

————

图片

文徵明《古木苍烟图》

“明四家”中只有文徵明出身官宦之家,受家庭影响,年轻时就有入仕报国的抱负和举业上进的愿望,但命运多舛,虽勤学苦读,但九次乡试皆不第。后由吴中巡抚李充嗣举荐入朝为官,由于文徵明才学已名誉天下,受到皇帝和同僚的欣赏和尊重,晚年也在诗中称“欣依日月瞻龙衮,偶际风云集凤池”(龙衮是皇帝的衣袖,凤池是宰相的府邸),回忆自己在朝为官时受到恩遇。但是高处不胜寒,在国家政治舞台最高层,文徵明敦厚平实的性格显然难以与诡谲无常的宦海沉浮合拍,终于在59岁时,致仕返乡。他的老师沈周、同学唐寅,学生仇英均已离世,他成了吴门画派仅剩的骨干。而正是59岁回到苏州到90岁去世这31年中,他经过努力耕耘,使得吴门画派得到巩固和壮大。他的子侄辈文彭、文嘉、文伯仁,学生陈淳、王谷祥、陆治、钱谷、陆师道、张复等数十人,强大了吴门画派阵营,标志着吴门画派的发展与久盛不衰,影响明清画坛400余年,所以称文徵明是吴门画派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实不虚也。

图片

王时敏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清四家”之首,寿89岁,是继文徵明之后对中国画坛有着深远影响的长寿画家。王时敏祖父王锡爵是明万历内阁首辅,父亲王衡万历进士,任翰林院编修,王时敏出身大儒家庭,从小学习条件好,诗文绘画明显优于同龄,15岁时,王锡爵延同僚董其昌为其师,授业山水。董其昌是明光宗泰昌帝的老师,官至礼部尚书,但他对中国历史的最大影响还是他的书画艺术。王时敏在董其昌指导下,从摹古入手,在历代名迹中汲取艺术营养并锤炼提高绘画的表现技法,董其昌十分欣赏王时敏的才学,推荐其以“恩荫”出任尚宝丞(相当于掌管皇家印章的秘书职务)。

————

图片

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

崇祯五年(1632),王时敏病归故里,过着淡出仕途、优游笔墨的闲逸生活。清军入关后,他既不象画友渐江等成为抗清之士,也不乞食于清朝而谋仕途发展,仍旧隐于自己的西田别墅从事绘画创作研究,成为清初画坛的领袖人物。他的绘画理论认定摹古是绘画的最高原则,强调作画要力追古法,与古人同出气,一树一石,无一不尽得古人精髓,他的这一艺术认识论与方法论,深深影响了他的宗侄王鑑、弟子王石谷、孙子王原祁,世称“四王”,而王时敏“摹古循古”绘画思想被视为画坛正宗,影响了整个清代。

图片

1920年,颜文梁27岁

图片

1937年,在苏州写生

颜文樑(1893-1988),字栋臣,寿96岁,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重要画家。他出身于绘画世家,父颜元(字纯生)是晚清时著名画家,与吴大澂、吴昌硕、陆恢、金心兰都是怡园画社的骨干。颜文樑幼时从父学画,习作受到吴昌硕赞许,14岁时,进苏州草桥学校,与吴湖帆、郑逸梅等同窗,跟随图画老师罗时敏学铅笔画,成绩优秀,16岁时的一幅铅笔画《苏州火车站》参加南京“南洋劝业会”,受到当局嘉奖。次年报考上海商务印书馆技术生,跟从日本画家松岗正识学油画,1913年辞职回苏,任学校美术教师,1919年元旦组织举办首次“苏州美术画赛会”,开创国内画赛会之先河。1922年在吴门巨绅画家吴子深大力资助下,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美术教育基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全国艺术院校大调整,苏州美专并入南京艺术学院,颜文樑已花甲之年,辞公职,仅偶去杭州担任一些教务工作,大部分时间留在上海创作并辅导青年画家学习油画。

————

图片

颜文樑《厨房》

图片

1982年,90岁的颜文樑指导孙女清诚作画

颜文樑对中国美术影响巨大,1929年创作的粉画《厨房》,参加巴黎春季艺术沙龙并获金奖,是中国在世界美术大展获金奖的第一件作品;他循循诲人,培养了无数杰出的艺术人才,如李宗津、莫朴、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晚年在沪辅导的青年画家陈逸飞为享誉海内外的华人油画家。

图片

吴砚士

吴砚士(1910-2010),名彦,字砚士,号石渔,寿100岁。吴砚士出身于苏州北郊黄埭镇一殷富的诗礼之家,少时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从乡间画师学习绘画。1929年,考取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跟校董吴子深学山水,以“品学兼优”多次受到校长颜文樑奖励,1939年美专毕业,与画友朱梅村、徐季寅、胡润荪、王子振、杨介溪等发起成立平社会社(会址在乔司空巷),与当时名噪一时的“娑罗画社”一样,举办画展,出版画集,举行学术报告等活动,为促进苏州书画艺术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1960年,苏州国画馆成立,吴砚士与张辛稼、柳君然、刘淑华、孙君良五人成为该馆首批画师。他们深入生活,贴近自然,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新时代欣欣向荣景象的优秀作品。1966年后,国画馆一度解散,吴砚士到苏州图书馆工作,并担任苏州文化工艺厂(即今古吴轩)艺术指导老师,培养了黄钟等一大批优秀画家。

————

图片

吴砚士作品

吴砚士一生谦和善良,宽厚待人,淡泊名利,荣辱自如,特别是像他这样老资格的画家,很多文化资料典籍中都因他“名头小”,竟无任何文字记录,但他始终看淡,与世无争。他认为'快乐生健康,健康生快乐',正因为他乐观豁达,所以活到了一百岁,是吴门画坛数百年来有记载的唯一活到百岁、画到百岁的画家,令人称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