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燥邪的致病特点

 医之大者 2022-11-03 发布于吉林

万事万物都可以分阴阳,燥邪致病,当然也有内外之分,而现代人遇到的燥的问题也都大多来自于内在,毕竟科技的发展让现代人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很多建筑都有中央空调,四季运行,气温都相对稳定,湿度也可以调节,很多人依然会出现口干、眼干、皮肤干等燥的表现。

外燥由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发病,而秋季的气候介于夏季的热和冬季的寒之间,所以外燥又有温燥、凉燥之分。真是哪里都在分阴阳,教科书是这么写的,但现实中既然是燥,温燥多见。

外燥多从口鼻影响人体,一般伤及肺卫而形成表证,出现感冒症状加干咳。内燥是气血津液耗伤之后,出现的以伤津、少血为主,内燥又称之为津亏或血燥。

现实情况是,在秋季感觉到干燥的人不多,反倒是经常熬夜、过度劳累或者一些经常用眼过度的、抽烟的会有眼干、口鼻干燥等表现。

干燥综合征现在越来越容易被诊断,等这些干燥的症状逐渐影响到一些理化检查异常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好治疗了,所以干燥综合征的患者没有什么特效药,往往还是按照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固定思维去治疗,症状反而越来越重。

从内燥和外燥的变化也能反应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影响,所以中医治疗疾病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在中医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经典固然重要,也要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去考虑问题。

中国人办事情是最容易变通的,变通的负面就是容易没有原则。比如干燥症的治疗,除了对症治疗,比如点眼药水之外,对于口干什么的,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南也写了没有特效药物。

怎么办呢,患者大老远过来,而且还是挂的专家号,那就按照风湿免疫病的总体治疗原则来,这样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在这个时候,人们千万要知道还有中医,患者到了中医院,医生一看是干燥综合征,然后就继续按照药理作用,加上辨证论治,一个大方子就开出去了。

最后患者的牙变成了“猖獗齿”,舌头变成了“镜面舌”,头发也掉了,皮肤越来越糟糕,失眠、焦虑,非常糟糕。所以,中医治病必须用中医的理论去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