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的境界

 昵称rOGCjoKE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王国维云:“词以境界为上”。

何为境界?即艺术品所营造出的一种幻境,使读者极易沉迷其中,浑然忘失世界甚至自我。

诸如看一幅画痴痴发呆,听一首歌不禁跟唱,读一首词泪湿眼眶,这便是入了境界。

其实诗也讲究境界,只不过不像词这么迫切而已。

为什么?

因为诗词虽有共同性,但差异性也很明显。

诗词都要入乐,都有格律,而一切可以入诗的题材都可入词,反之亦然。

但是诗言志,教化社会,少不得端着几分架子扮端庄。而词言情,娱乐身心,任自己嬉笑怒骂、放浪形骸。

因此,在形式上,诗总要扮大家闺秀,对称稳重,而词则大多是不对称的,相对潇洒。

如此也就造成了两者表达上的差异,诗大开大合、往来畅达,而词则吞吞吐吐、欲说还休。

诸如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若改成词则可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前者的畅达和后者的顿挫略可感知。

由此对比可见,诗歌多属偶数之美,词则多为奇数之美。诗多闭合性,有稳定感,诸如北京故宫;词多开放性,有不稳定性,诸如苏州园林。

正因为词多开放性,读者才可以不知不觉间加入其中;而词得不稳定性,更需要读者的联想来搀扶。

正因如此,与诗比较,词更宜于艺术环境的营造,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进而把读者代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