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640多年前,南京就有了大学城,鼎盛时期学生近万人

 咖啡随笔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国子监(咖啡随笔原创)

南京的大学城,在640多年前就有了,其前身在今天的夫子庙。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了集庆,改名应天府,又将元朝设在今夫子庙的集庆路学为应天府学。公元1365年,朱元璋又将应天府学改为国子学,置祭酒、博士、助教等,教习皇子和胄子。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此后,朱元璋觉得应天府学占地太小,且处于闹市,即重建国子学于鸡鸣山下,鸡鸣山即鸡笼山,主体为今天的北极阁。

公元1382年,朱元璋又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即兼有“学”和“监”的两种功能,“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国子监的建筑群很庞大,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城。

如供教学用的教室有7个堂,1个正堂,6个支堂,每堂15间,一共105间。

又有藏书楼1座,一共14间。供学生住宿的号房约2500间,供琉球留学生专用的 宿舍——光哲堂14间。食堂两所,文庙一座。此外还有射圃、仓库、酱醋房、木磨房、晒麦场、菜圃、养病院等建筑。

明初国子监所在地鸡笼山(咖啡随笔原创)

朱元璋为什么对设立国子监如此重视?因为他高瞻远瞩,认识到培养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明朝刚刚建立,对人才需求量大,而元朝旧臣和地方上儒生在朱元璋眼中并不是那么可靠,因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准备用年轻的后生取代原来的那一批儒臣。

不仅如此,明代还特别重视各层学校的设立,如初等的社学,中等的府学、州学和县学,当然,国子监则是全国的最高等学府。

什么人才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官生和民生。官生即官员的子弟、外国留学生等。民生即由各府州县学保送上来的“岁贡生员”。这些被推举的学生还需要参加翰林院的考试,通过者方可被录取,进入国子监深造。

起初,官生为多数,但是后来明功臣数量的大大减少,而朱元璋也有意控制官员的数量,渐渐地,民生就占据了主导地位。于是,国子监就渐渐由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由教育贵族子弟的场所变成了培养民间子弟做官的教育机构。

而监生在明朝又分为四类:即举监、贡监、荫监、例监。举监是指参加京师会试落选举人,复由翰林院择优送入国子监学习者。贡监是以人才贡献入监之意。荫监是指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勋戚子弟入监读书的学生。例监是指因监生缺额或因国家有事,财用不足,平民纳粟于官府后,特许其子弟入监学习者。此外,云南、四川等地少数民族生员入监者称“土官生”,日本、琉球、暹罗等国的留学生称为“夷生”。

明初国子监所在地北极阁(咖啡随笔原创)

通常来说,国子监里有多少监生?约在1300至2700之间。而在公元1393年,因为中都凤阳国子监并入,南京国子监学生已增加到8000多名。公元1422年,南京国子监的监生竟高达9900多人。世界上最早、内容涵盖最广、约有3.7亿字数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便在此地酿造而成。

如此庞大的大学,教职员工一般有多少人?

据《明史 卷73 职官二》记载,除去杂职外,这所大学的教职员工一共47人。

设有四品祭酒(校长)1,从四品司业(副校长)2人,从六品监丞(学生处主任)1人,从七品典簿(办公室主任)1人、正七品博士5人、从八品助教15人、正九品学正10人,从九品学录7人,以上42人都从事教学工作,另有行政庶务人员5人。人员编制之精简,让人惊叹。

国子监的学生如何升级?

其学组织分为六堂,其中“正义”、“崇志”、“广业”为初级,“修道”、“诚心”为中级,“率性”为高级。监生按其程度进入各堂肄业,然后逐级递升。

国子监对课程如何安排?

一月只有朔望两天假,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其他每日都有课业安排,又分为晨课和午课。

晨课在晨间,由祭酒率领属官出席,祭酒主讲。午课在午后举行,主要为会讲、复讲、背书、论课等,由博士、助教主持。

在校学习四年后,成绩优秀的监生便进入了历事阶段,用以锻炼并考查监生的从政能力,。即类似于今天的实习阶段。“监生分拨在京各衙门历练事务,三个月考核引奏。勤谨者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平常者再历,才力不及者送监读书。奸懒者发充吏。”

明初国子监所在地东南大学(咖啡随笔原创)

明代的国子监,北及鸡笼山,西至进香河,南临珍珠桥,东达小营,大致范围则覆盖了今天的成贤街两侧,包括今东南大学及其周边地区。其鼎盛时期,有来自国内外近万名监生吃住在这里,又建有四座牌楼,故而得名“四牌楼”。在此处还酿造了一部世界上最早、内容涵盖最广、约有3.7亿字数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每逢朔望两天或其他节假日,监生们得闲,便三两成群去逛城南秦淮河畔,而若去城南必过一条街,即“成贤街”。此街几乎为即将准入仕途的学生之专用,故称“成贤街”。

试想一下,600多年前,监生们穿着由工部尚书秦逵设计、由朱元璋亲自审批制定的士子蓝色衣冠,从成贤街上成群走过,何其风流儒雅,怎能不令路上侧目?

大明国子监监生(咖啡随笔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