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之“疝气”脉解析

 云深易医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原文:齐北宫司空命妇出於病,众医皆以为风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阳脉。臣意诊其脉,曰:“病气疝,客於膀胱,难於前后溲,而溺赤。病见寒气则遗溺,使人腹肿。”出於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内。所以知出於病者,切其脉大而实,其来难,是蹶阴之动也。脉来难者,疝气之客於膀胱也。腹之所以肿者,言蹶阴之络结小腹也。蹶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臣意即灸其足蹶阴之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为火齐汤以饮之,三日而疝气散,即愈。

众医皆以为风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阳脉。”出於的病如果真是因风入而在肺的话,那么刺其足少阳脉是对的。所谓少阳,乃一阳初生之时,从一天十二时辰来讲,一阳初生于半夜子时,此时阴气达到最盛,出现阴极而衰,阳气始生现象;从季节来讲,一阳初生之时正是冬至时候,出现在一年之中阴气达到极致从而转衰之际。而从方位来看,阴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必会出现阴极化阳,即阳气始生,同时阳气下潜现象。所以说阳气始生的地方应该是在天上,而中医里把肺也比喻成天,所以少阳之气与肺气处在同一个位置,所以若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阳脉,通泄少阳之气,即是通泄肺气。所以根据众医诊断,若病真在肺,的确是应该刺足少阳脉的。而且《黄帝内经》中也有:少阳属肾,肾上连肺,将乎两脏。少阳“将乎两脏”,也说的很明白。具体见下图演示:

 

同时,从上图中,还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的理解,为什么《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将胆称为“中正之官”、“中清之腑”的原因。

出於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内。”这是仓公的诊断,欲溺不得,必会致使邪气不能从小便外出,即邪无出路。邪气滞留体内,必然会引起一系列毛病,所以仓公说“因以接内”。

所以知出於病者,切其脉大而实,其来难,是蹶阴之动也。”此处仓公指出脉大而实且来难,脉之来去,本人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之“脉来滑”解析》一文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即来脉为左手之脉,所以此处仓紧接着对这一脉象判断为“是厥阴之动也”,因厥阴脉在左手。

脉来难者,疝气之客於膀胱也。”脉来艰难,必有所阻。也就是说厥阴升清不畅,则气必郁于厥阴之下,加上病人症状为溲难、溺赤、腹肿,则可诊断气郁部位必为膀胱。而且仓公后面又进一步作了解释“腹之所以肿者,言蹶阴之络结小腹也”。

从此案中,可让我们窥见仓公对“疝气”脉象的精准诊断,指出厥阴脉“结动”这一脉象特点,结者厥阴郁结也,动者气郁而化火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