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仗对联的最宽松的法则是: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

 love趣味对联 2022-11-04 发布于广东

对仗对联的最宽松的法则是: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等概念。古人把字分成两种性质:实字、虚字。对仗的原则就是: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


古人根据汉字的可对性,把字分为实字、虚字两大类。

.

《缥湘对类》是这样说的:“盖字之有形体者为实,字之无形体者为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列举如下:

.

  一、实字:实字是有实指对象的字。对象主要有人、事物〔包括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时间和处所。此外,能指代对象的指代字也属于实字。

.

实字包括实指字和指代字。

.

实指字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名词。例如,天、地、人、树、木、鸟、兽等;

.

指代字如,君、臣、妾、奴、余、汝、彼、此等。

.

  二、虚字:包括

.

1. 活虚字。这是有实义的动态虚字,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动词(它们能使对象发生变化,故称之为活),例如,飞、腾、奔、走、存、亡、有、无、打、骂等;

.

2. 死虚字。这是有实义的静态虚字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形容词、副词(它们不能使对象发生变化,故称之为死),例如,高、大、清、新、坚、柔、美、丑、快、慢等;

.

3. 助字。这是没有实义的静态虚字,只能协助造句,大致对应现今的连词和助词,例如,与、及、而、唯、者、然、则、乃、于、焉、哉、乎、也等。

.

  古人写作对仗对联的最宽松的法则是: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字与字能构成对偶,是因为它们的意义之间存在着类属关系。



字与字能构成对偶,是因为它们的意义之间存在着类属关系。

.

实字对实字,就等于以类相从,如天文类对天文类,地理类对地理类,人事类对人事类,器物类对器物类;

.

虚字对虚字,也讲究活虚字与活虚字对、死虚字与死虚字对,但原则上凡虚字,不论死活,皆可配对。

.

  先生教学生,入手之初,往往任拈一字,求其配偶,如风对雨、山对水之类。因风、雨皆天文类字,山、水皆地理类字;风与山皆平声,雨与水皆仄声,故均可对。

.

但亦有一字而可两对以上者,如风对雨,自是同类字之最相合者,然而亦可与地理类之水相对。

.

又如宫对室,皆属以类相从,然宫又为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故还可对角、徵、羽等字。

.

  随后逐步增加字数。例如开头出句是一实字“虎”字,对句用一实字“龙”字。“虎”字上增一死虚字“猛”字,变作“猛虎”,对句亦可增一死虚字,成为“强龙”。

.

“猛虎”之上再增一活虚字“降”字,以“降猛虎”为出句,对句亦可增一活虚字,变成“豢强龙”。

.

“降猛虎”之上再增一实字“威”字,于是“威降猛虎”成了出句,对句亦可增一实字“术”字,成为“术豢神龙”。“威”字之上再增一死虚字“神”字,变作“神威降猛虎”,对句亦可增一死虚字“异”字,变作“异术豢神龙”。

.

出句、对句分别再添上实字“豪杰”与“英雄”,便构成这样一联:“豪杰神威降猛虎;英雄异术豢强龙”,那就写成七字对了。

.

  我们认识了古人依据上述字义的类属关系去构造对偶,在阅读过去的对偶作品时,就会恰当评价,不致简单否定。

我们认识了古人依据上述字义的类属关系去构造对偶,在阅读过去的对偶作品时,就会恰当评价,不致简单否定。以下略举实例,作些具体说明。

.

  ①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唐]杜甫《月夜》〕

.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

.

  ③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

  ④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清]石韫玉《赠人联》〕

.

  ①例的“小”与“忆”、②例的“阔”与“悬”、③例的“多”与“有”、④例的“到”与“深”,都是动词与形容词相对。今人按照词性一致的观点,容易加以否定。

.

但古人把字义的类属关系作为构造对偶的依据,而“小”、“阔”、“多”、“深”今天叫做形容词,过去称作死虚字;“忆”、“悬”、“有”、“到”,今天叫做动词,过去称作活虚字。

.

但作为虚字,不论死活,都属于同一个大类。大类中的各小类,自然具备相同的共性。“


古人工对中的实字虚字(摘录自“溯古斋主”文)

.

对联的上下句,平仄相异,而又必须统一在相同的词性中。

.

就是要能“对得起来”,除了要合乎平仄的规定,还要注重字意和词性,尤其要注重的则是结构。写诗词也好,对对子也罢,都是要用文言文。文言文以单音的词为主,也就是说单独一个字,一般就是一个独立的词,与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的情形很是不同。

.

古人也没有现代人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等概念,我们称词性,古人只称字性。古人把字分成两种性质:实字、虚字。对仗的原则就是: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

.

实字包括名词、数词、量词,它们只能同类相对,古人又称死字,即不可移动不能变化的字。而名词数量词以外,所有没有实在的形体或数量的字,都是虚字。

.

动词是虚字,形容词是虚字,他如介词副词都是虚字。虚字里的助字独为一类,大致包括今之所谓连词与助词,如然而若夫、之乎者也一类的词,通常不会和别的虚字对仗。当代楹联大家王翼奇先生题孔庙联:由也求也,麟兮凤兮。就是用“也”对“兮”,两个语助词的虚字相对。

.

虚字中动词又称活虚字,或简称活字,而形容词、副词则称为死虚字。因为动词最灵活,最富变化,往往可以和连词助词以外的所有虚字相对仗,甚至有时候,它还可以和实字对仗,故称活字。

.

对仗一般来说有工对与宽对之分。工对是指(一)实字必须同类相对,如桃红对柳绿,沧海对蓝田(沧借了苍的音,故可与蓝对),万里对百年,西岭对东吴之类。(二)活虚字对活虚字,死虚字对死虚字,也即符合现代语法中同一词性相对的原则的对仗,如月明对日暖,作客对登台,珠有泪对玉生烟等。而宽对就只需要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就可以了。

.

在工对中,实字因系不能变化的死字,故只能在同类中对。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是两个七言的工对的组合。

.

有时候不是数目字却有数目字的意思的字,也可以用数目字对。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寿镜吾老先生出上对“独角兽”,同学有对“两头蛇”,有对“三脚蟾”的,这些都可以及格。不过鲁迅对的是“比目鱼”,就是能得寿老先生称赞的上佳答案了。因“独”不是数字,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字,但有双的意思,既保证了对仗的工切,又避免了呆板,这样的属对就十分完美了。


古人工对中的实字虚字(二(摘录自“溯古斋主”文)

.

“对不起来”的情况有两种:

.

一种是平仄、字意、词性、结构不对仗,

.

第二种情况是上下联尽管都符合平仄和词性、结构的要求,却出现意思相同的词,甚或整句意思都一样,这样的情况叫作“合掌”。如“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句,“胸藏文墨”和“腹有诗书”意思一样,犯了合掌......

.

属对时要注意上下联文气的连属,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硬对,而应按照完整的意象去对。

.

我曾出过上联“别来明月梁空满”,要求对出下联。对得比较好的有“坐到疏桐鸟未鸣”“梦入重山影更单”“忆着前情夜已阑”“卜罢青钱心不寒”“望极天涯雁久疏”“数尽残更梦不成”“唱彻阳关泪未干”等,尤以“去后相思天一涯”最佳,因为它与上联在意象上最有内在关联。 “天一涯”和“梁空满”是如何可以对仗的?我们只要把上下联省略的成分补足就可以理解了。

.

上联是“别来明月于梁间空满”,下联是“去后相思在天外一涯”,两句的句意是相对的,但具体到每一个字,却并不工整对仗,“满”是活虚字,“涯”是实字,本来是不能对仗的,但这里的“满”可以理解为变实在了的洒满屋梁的月光,虚字实化了,故可与“涯”相对。而像“客里光阴书未抛”“恨起泪眸花始秾”“归去故人觞始频”“望断夕阳林尽燃”“望里春山日又斜”这几句,尽管平仄、字意、结构都能对,在意象上却缺少较紧密的关联,或者说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所以就要逊色一些了。

.

最为工整的对子,有人称之为合璧对,即不但实字同类相对,不但活虚字对活虚字,死虚字对死虚字,每个字的意思都在同一类属中。比如孟浩然的“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户与阶都属屋宇类,峰壑都属山类,外与前是方位实字,一与众是数目实字,秀与深都是死虚字。

.

《声律启蒙》里的对子,都十分工整,真正写诗时,十分工整的对句是很少的,因太工整了一是显得呆板,二是纤巧伤气,但初学者只有先求工整,掌握词性的奥秘,才能进而求属对的活泼雄浑。



古代律诗中有用动词、名词、形容词对仗数词的吗?当然有!

(摘录自“老街味道”文)

.

古人的对仗比较灵活,有很多相对宽松的对仗方式。作诗如果太拘泥于工整的对仗,反而容易合掌或者限制意境的营造。

.

在流传下来的古诗里,可以看到不少数词对仗动词、名词、副词、形容词的情况。

.

一、古诗中的数词:

.

古诗词中的数词,不光有一至十、千百万亿等数目字,还有:孤、独、无、再、双、数、群、众、几、半等字。

.

例如唐代诗人方干的《上杭州杜中丞》,寒角细吹孤峤月,秋涛横卷半江云,孤对半。

.

二、多词性的数词:

.

有些词有多种词性,例如独,在古汉语中是数词,也是副词,有时候也当作名词和动词。

.

1、名词

在唐朝 赵抟的诗《废长行》中, “不算劳神运枯木,且废为官恤惸独”,“独”是名词。

.

2、副词

在杜甫的《登高》中,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独”与“常”相对,在这里有“少”和“多”的意思。用来修饰动词的“独”,在这里是副词。

.

3、数词

权德舆 (唐)的绝句中,“孤舟漾暧景,独鹤下秋空”,独,对孤,是数词对数词。

.

三、数词对名词:

.

名词对数词其实也很常见,不过这里的数词多是偏正词组中对于中心的修饰部分,如:

.

1、杜甫的《上白帝城》(排律)中:

“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其中今朝对万古,都是时间名词词组,其实很工整。“今”对“万”,名词对数词。

.

2、广宣 (唐)《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

的颔联:“迥出风尘心得地,可怜三五月当阶”。

.

“风尘”对“三五”挺不般配,可是“风尘心”对“三五月”就工整多了,风尘是修饰心的,三五是修饰月的。风尘对三五,名词对数词。



古代律诗中有用动词、名词、形容词对仗数词的吗?当然有!(二)

(摘录自“老街味道”文)

.

四、数词对动词:

.

无,既可以作为数词也可以作为动词 。

.

1、唐代栖蟾的《居南岳怀沈彬》中:

“万木还无叶,百年能几时”,无在这里是动词,几时的几是数词。

.

2、孙昌胤《和司空曙刘昚虚九日送人》中:

“开筵当九日,泛菊映浮云”,九日对浮云也是宽对,九对浮,是数词对动词。

.

五、数词对形容词:

.

1、贈美人四首 其三(唐·方干)第二联,“剥葱十指转筹疾,舞柳细腰随拍轻”。

.

十,对细,数词对形容词,这里的对仗主要是“手指”对“细腰”,十和细都起到修饰后面名词的作用,并不重要。

.

2、 杜甫的诗,《寄贺兰铦》:“相随万里日,总作白头翁”。

.

这里“万里日”对“白头翁”,也是名词的词组相对。万里日的日是时间,时间对人物是一种宽对。其中的万对白,也是数词对形容词。

.

六、数词对副词:

.

1、唐·于鄴《天南怀故人》中 :

“一别已多日,总看成老人”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异曲同工,总和常意思差不多。

.

一,对总,数字对副词。一,修饰别,按照现代语法是可以当作副词来看待的的。这里也是少和多来对比的意思。

.

2、 杜甫《曲江二首》中: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其中“寻常”对“七十”是借对。寻、常,都是古代长度单位,但是寻常组合到一起是副词,

.

又如杜甫另一首诗《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结语:

.

学习格律诗创作时,不要拘泥于工对,要敢于使用宽对。如果想掌握这种技能,必须要多读古人作品,同时多加练习才能使用自如。

.

古诗的语法现代散文的语法不同,如果都用今天的现代语法套用会发现古诗有很多的病句,

.

古人没有什么副词、形容词等词性划分,经常简单地分为实词(名词)和虚词(其他)。一般实词相对,虚词相对就可以了,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宽对,这正是我们现代人学习古诗的难点之一。

.

另外要注意偏正词组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的,修饰语要求宽松,中心语的词性相对要求更严格一些。例如“风尘心”对“三五月”。


对联知识:常用虚字对

.

  但觉——何曾

  只为——岂因

  已是——况值

  只知——谁道

.

  何似——未忍

  有愿——无缘

  漫道——岂缘

  似闻——恐是

.

  莫道——只缘

  几度——也曾

  尚想——徒怜

  岂闻——始信

.

  忽逢——顿觉

  但见——焉知

  自是——何须

  誓欲——休将

.

  犹自——何曾

  慢嗟——且喜

  未必——难为

  但得——何须

.

  几处——谁家

  几日——一番

  幸有——不须

  任是——也应

.

  尚有——应怜

  莫向——何妨

  那知——从此

  时有——更无

.

  何处——此间

  权借——欲凭

  .

.

  一自——终教

  一去——独留

  一从——几度

  任是——不随

.

        徒令——终见

  但得——即是

  可知——足资

  既定——笃信

.

  谁将——铺就

  似听——几度

  幸有——但无

  不因——那得

.

  谁知——又到

  莫道——自有

  但期——愧然

  安得——招来

.

  但见——不知

  肯于——不堪

  昔曾——自可

  纵是——从知

.

  每羡——定看

  莫为——合将

  若非——会向

  似闻——恐是

.

  自顾——空知

  试问——别意

  安能——愿借

  欲试——惊看

.

  但恨——喜看

  但留——换得

  纵然——依旧

  料得——莫是

  谁将——知侬

  .

.

  暗随——一任

  周览——犹存

  我亦——曾效

  借问——总为

.

  亿昔——谁复

  寄语——莫因

  自谓——安知

  还似——何如

.

  不惧——何辞

  他年——莫望

  刚被——却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